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4838188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 材 版 本单元名称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人 教 社 统 编 教材群星闪耀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一生家国梦,拳拳赤子心邓稼先2学思结合,朝向“精神”的彼岸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3四笑三态常作客,看似寻常最奇崛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4劝学共赢君臣心孙权劝学5单元复习第一单元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在 使 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阅读与鉴赏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 不 少于 500 字。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 和 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 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分享阅读感受,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 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表达与交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 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4.梳理与探究: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 学 习成果。能提出学习和生

3、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 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群星闪耀”为人文主题,以“学习精读” 为语文要素。下设四篇课文。课文包括三篇白话文、 一篇文言文。邓稼先是 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 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 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说和做以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总领全文,感情充,沛,内容精练。全文只用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闽一 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本质特征。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兼有 抒情、描写和议

4、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节 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文章由诸多片段连缀而成,内容 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诸多生活场景,特别是 外人知之甚少的鲁迅的病中生活。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 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 趣、魅力和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选自资 治通鉴,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通过 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热 爱学习、持之以恒学习的重要性。本单元的主题

5、是群星闪耀,主要讲述的是名人故事,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 都是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单元目标是学习精读法,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 其所处时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对学习生活具有比较多的切身经历,但其思维能力一般不足 以对此类生活进行较高层次的提炼。 在表达方面,学生对身边事物以及同类型 故事有较深的感受,但较少能够独立完成有条理的叙述。“精读”的读书方法, 也很适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从小学阶段的“指读”等读书方法中逐步过渡,进一 步提高阅读速度,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并积累重要的

6、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本单 元重点字词;扫清文言文字词障碍,领会文章大意;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及记录典型事件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 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从而提升直觉 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个人修养,体会修身 和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加审美体验;能自主欣赏文学作品,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多姿

7、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单元作业目标】 1.巩固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与课文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借助 课文注释、查字典等方式自主阅读文言文,初步了解文言文含义。 2.巩固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 3.发展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学习默读,在 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4.联系实际拓展能力,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感悟;学会抓住 人物的特点,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

8、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单元作业目标设置课前预习调 动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热情;通过课时作业和随堂综合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初步打 通知识迁移运用。课时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基础性 作业以课时为单位,巩固课堂教师所授内容,达成本单元重点字词句的积累,并 能做相关语言运用与迁移,诊断与新课相关的内容。 拓展性作业拓展生活实际,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化 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做,提升综合素养。 具体设计思路 考虑如下: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充分 考

9、虑学情,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 本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相结合;坚持学科与综合,短程与长程 作业相结合。 题量考量:预习作业让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服务新课教学。 课时作业题型包括选择题、主观题。随堂综合训练针对重难点和课时作业没有涉 及到的作业目标,题型多样化,体现分层性;主观题的设计有思维进阶和角度多 元的考虑,体现作业的梯度、深度和温度。五、作业设计邓稼先第一课时作业 1:1 、(预习) 初识邓稼先、杨振宁以及背景资料 。(1)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 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

10、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 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 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 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 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2) 关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

11、人就是从这 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 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3)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 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 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2.时间要求:(预习作业) 5 分钟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评价指标水平

12、优秀良好合格人物简介概括准确事迹概括语句通顺背景介绍详细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概写作 者生平题旨在考查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2)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科学家,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会借助多 媒体,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考察学生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和探究与表达的能力。 作业 2:朗读课文,感知任务形象1. 朗读课文三遍,划出生字,然后利用工具书 (课 下注释、字典等) 给生 字词注音。2.时间要求:(诵读作业) 6 分钟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能通顺的朗读课文三遍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

13、字清晰能找出生字,并正确注音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熟悉课文,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 通 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锻炼诵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借助注 释、 查字典等方式自主解决疑难。作业3:精读课文1.结合关键语句和具体内容说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的? (请用“我从 句子中,读到了一个 的邓稼先”这 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 )2.时间要求:10 分钟3.评价设计:师生互评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关键词选择恰当思路清晰,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

14、课文 思想内涵,学习邓稼先崇高的精神,以达成学习目标1,从而进一步达成育人目 标。答案示例: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第二课时作业1:1、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请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写出这篇 古文的大意并思考其作用。大意:作用:2、参考答案:大意: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 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 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 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 曾经全军覆没。 往往鬼哭的声音,阴天时就能听到。”作用:引用这段古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更能突出邓稼先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3、设计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写作特点。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作业2:1、课文第五部分标题和正文部分都出现了“我不能走。”这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 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2、参考答案:这个句子简洁精炼,铿锵有力,集中表现了邓稼先临危不惧、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