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4837747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4(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社部编版第三单元单元组 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 9 课2再塑生命的人第 10 课3十二章第 11 课4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5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名著导读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识字与 写字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 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2.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 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

2、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 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 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 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7.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 阅读两三部名著。写作1.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

3、有 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2.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 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 表达自己的意思。3.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二) 教材分析课文类型课 题主 题 内 容讲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讲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进入私塾读 书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 留恋之情。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 凯勒在莎莉文老 师的帮助下,摆脱黑暗与迷茫, 开始学习识 字、认识事物的过程。文言文十二章所选十二条语录选自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 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

4、等方面的 经典论述, 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积累的习 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抓住特征来 刻画人物。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通过介绍书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这部散文集的 特点,引出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如何消除与 经典的隔膜,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迈进初中,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语文知识 结构还比较模糊, 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默读”的读书方 法,也很适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从小学阶段的“指读”等读书方法中逐步过 渡,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阅读能力有待提升,能够 概括出文章大

5、意,但是概括能力不是特别强。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语言建构 与运用了解并积累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本单元 重点字词;扫清文言文字词障碍,领会文章大意;学习默 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学习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及记录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法;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思维发展 与提升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 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 内容,从而提升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 与创造学习文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个人修养,体会修身和 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加审美体验;能

6、自主欣赏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 的审美情趣。文化传承 与理解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 了解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单元作业目标积累基础 知识巩固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与课文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的积累; 能借助课文注释、查字典等方式自主阅读文言 文,初步了解文言文含义。提升 阅读 能力学习和巩固默读的基本方法,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 气呵成的贯通全文。巩固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 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的 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手法。 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7、特点的能力。提高写作 水平联系实际拓展能力,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传统优秀文化的 感悟;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 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作业类型根据学习的进程分为“预习类作业”“课堂类作业”“课后类作 业”三个板块。作业内容根据不同的课时特点相应设置了“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 “拓展型作业”“趣味型作业”“导课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探 究型作业”“多层次型作业 “等内容。设计意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应表现出更多的变化, 实现“文化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等六大素养的培养。评价设计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坚

8、持立德树人,力 求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 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时间要求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设计作业,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 不超过 15 分钟。五、课时作业内容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作业)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预 习 类 作 业基 础 型 作 业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确凿 ( ) 菜q( ) 倜傥 ( )( )脑髓 ( ) 人声dng ( )沸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迹罕至(稀少) 菜畦 (用来种菜的地)B. 人声鼎沸 (翻滚) 攒成 (聚)C. 渊博 (广而多) 鉴赏 (鉴定)D. 宿儒(

9、长久的) 轻捷 (敏捷)3.用恰当的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清晨的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 人声喧闹,来自世界各地的 记者、球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 ) 湖南五彩谷有“江南坝上”之称,是个少有人来 的地 方,也是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天堂。 ( ) 书生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 给他一个小盒 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垫高了枕头睡觉。 ( )4.填空题。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 (体裁),选自_。 作者鲁迅,原名_ , 是我 国现代伟大的_、 _、_,他写的小说集有_、_ ,散文 集有_。参考答案:1.z o 畦 t t ng su 鼎2.B,不正确,沸:沸腾;攒:聚拢起来3.人声鼎沸;人迹罕

10、至;高枕而卧4.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思想家 革命家 文学家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选择重点易 错音字词和 重要文学常 识考查学生 掌握情况, 意在让学生 全面积累课 文语言文字 和 文 学 常 识,培养学 生语言的建 构和运用素 养。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0分钟课 堂 类 作 业提 高 型 作 业1.通读课文,从课题来看,本文是以_的变化为行文 线索记叙的,其中第一段中有一个词“_ ”,体现了作 者对百草园的情感。2.默读思考,交流完善后完成下表。整体阅读的 作业设计, 意在引导学 生通过线索 整体感知课 文,把握课 文结构,了 解作者在两 部分,特别

11、是前一部分 流露的情感 倾向;精读 细读的作业 设计,意在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5分 钟片段特点情感百 草 园春夏秋的自然美景三 味 书 屋逃课到后院玩耍师生一起读书参考答案:1.时间 乐园2.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学捕鸟;询问 “怪哉”虫;课中做游戏、画画;神奇、充满乐趣、有声有色;枯燥无味;赞美、喜爱;无奈,不满引导学生细 读两部分内 容,把握事 物特点和作 者情感,深 入理解作品 主旨。 两项 作业均是为 了培养学生 思维的发展 和提升素养 和审美的鉴 赏和创造素 养。课 后 类 作 业拓 展 型 作 业1.运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12、。指导: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两个 “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内容可用于介绍人 物、景物、事物特点。2. (自主选做) 仿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 段,请用一连串不少于 5 个的动词描写一个感兴趣的游戏 或者一个连续的动作。3.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 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 _ 参考答案: 1.示例:不必说整洁的军服,闪亮的军刀,飘扬的军旗, 也不必说整齐的步伐, 行进

13、的队列,威严的军官走在前 方,战鼓声隆隆地传向远方。单是士兵们那坚毅的目光, 就说明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2.示例:妈妈跑进里屋,不一会儿,就拿了药和纱布出 来,她让我坐在旁边的石凳上,自己半跪在地上,先用嘴 在伤口上轻轻吹了吹,然后敷上药, 扎好绷带,最后把我抱 在怀里。 3.示例: 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选择课文精 美语句造句 仿写,意在 考查学生语 言 运 用 能 力;设计补 写 对 联 下 联,意在引 导学生关注 传统文化, 熟用所学知 识。三项作 业均是为了 培养学生思 维的发展和 提升、审美 的鉴赏和创 造、文化的 理解和传承 等素养。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