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中龙纹的演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82139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器中龙纹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器中龙纹的演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以 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 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如 果说,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那么作为造型艺术的龙纹玉器,堪 称是龙文化的载体。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 的特征。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 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 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

2、和断代也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依据。以下对历代龙纹玉器的基本特征作一简单的综合论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根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迄今所知的龙纹玉器以公元前3500年左右红山文 化所出者为最早。红山文化玉龙根据基本造型可分两种,即C形龙(图1)和玦形 龙(图2)。其中最出名者是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 现的一件C形玉龙,高26、鬃长21、颈部孔径0.30.95厘米,墨绿色,龙体 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伸,嘴紧闭,鼻端截面呈椭圆形,有对称 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菱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鬃,尾端呈圆 尖状。器体中部略偏上有钻孔。为目前所知发现最早、保存最好

3、的一件,堪称“中 华第一玉龙”。玦形龙,一般蜷曲呈环状,头部硕大,猪首蛇身,吻部前撅,口 微张,双目圆睁,面部多道皱纹,三角形耳部竖起,切口有切断的,也有内未切 断的,大小孔都为两面钻,大孔内可见明显中脊,小孔壁则显旋纹,以顺畅的阴 刻线条表现目、口、齿以及皱褶,其间配以打洼而成的瓦沟纹,玉玦形龙的面部 形象,由于酷似猪首,故又被称作为“玉猪龙”。凌家滩文化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300到5500年,时代与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大致相当。 凌家滩遗址经过1987到2001年的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其中一件玉 龙(图3)引人瞩目。玉龙扁环状,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 嘴、鼻、眼部皆

4、以阴刻线表示,身体一圈皆以阴刻线饰以纹饰,应是龙鳞的最早 表现形式,用以佩戴的小孔是打在整体造型下方近尾端。这件玉龙的发现意义重 大,可谓中国古代玉器传统题材“咬尾龙”的开山鼻祖。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较红山文化稍晚,主要分布于湖北荆州地区。 此期亦有玉龙出土,但数量和工艺略逊与红山文化时期,代表者如湖北省天门市 石河镇肖家屋脊出土的一件玉龙(图4),最大外径3.8、厚0.8厘米,玉呈黄玉色, 表面有灰白沁斑,龙体蜷曲呈玦状,嘴部微张,上颌凸出,下颌较短,尾部呈钝 尖形。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一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 域。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空

5、前发达,器型种类也非常之多,唯龙纹玉器较少, 仅见龙首玉环(图6)和龙首玉镯(图5),且表现的不够具象,所以很少有学者把它 纳入龙纹探讨的范围。综上所述,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所出玉龙,虽形制及细部略有所别,但 亦有鲜明的共同特征:1. 龙体皆蜷曲呈环或玦状。2皆圆雕而为皆面为椭圆形且单独成器。3龙首之形象皆以现实动物之头部抽象表现,如猪首、熊兽、马首等。4.整器圆钝,不见棱角,器表大多光素无纹,少数饰以网格纹,细部特征皆 以阴刻线表示,造型原始质朴,雕工简约豪放。5器表多有钻孔,为佩戴穿挂之用。二、商代商代冶金技术发展,青铜工具开始运用于制玉行业,从而促进了制玉工艺的 发展。商代的玉龙无论是

6、数量、质量、图案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都较史前玉 龙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简单趋向繁复,由质朴变为华美,且造型风格 从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龙,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合奴隶社会礼制造型的龙。但 是商代玉龙在造型上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前玉龙之影响,即皆为蜷体玉龙,其 基本形态与商代甲骨文之“龙”字极其接近。此期玉龙虽数量较多,但造型、纹饰相对趋于程式化,共性特征不难察之: 整器多作扁片状,基本造型可分三类:玦形(图1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环形(图2河南安阳花园庄54号墓出土)和扁平形(图3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其中以蜷曲成玦形者居多;还有圆雕的龙,一种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图4 河南安阳妇

7、好墓出土),一种近似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图5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从雕工纹饰上看,龙体较短近似蛇身,玉龙头部长有蘑菇形兕角,眼睛多为臣” 字眼,还有圆形眼和菱形眼,且多雕成张口露齿状,以表示凶猛,大多仅雕一足, 尾部细而勾卷,有的龙脊上开始出现扉棱形的脊齿纹,玉龙之器表多以双勾线即 两条平行的细阴线琢出菱形纹、三角形纹、云雷纹等表现动物凶狠的纹饰,纹饰 的浮雕感较强。三、西周西周玉龙基本沿续了商代玉龙的造型,主要有稍薄的片状龙和稍厚的板状龙 两种,圆雕龙的造型极为少见。此时的玉龙在构图和线条处理上比前期显得更加 舒展,龙身上的刻划线条基本为浅显的柔长弯弧的风格,同时在工艺上改变了商 代常用的双

8、勾线技法,大多采用阴线与阳线相互配合使用,特别是直锋细线与斜 刀的艺术表现方式,双线勾勒时有的能见一线尖细,一线呈斜刀的宽阔状,给人 以清新舒畅之感,形成刚柔并济、形制规范的独特美。西周玉龙在形制上大体可分为三种:玦形龙,复合形龙和龙纹玉器。1玦形龙(图6)造型直接延续了商代的特征,具体较前朝有以下几点变化: 龙身较商代更为细长,龙的背部出现的脊齿纹比商代时期的细密,臣字眼的眼角 线拉长,此外椭圆形眼、菱形眼亦很多,上吻翻卷,口微张不露齿,脑后的蘑菇 形兕角已不多见,更多以鬣形角和钝尖角代之,龙足似有似无,不特别雕琢。2. 复合形龙 多以羽人、凤与龙复合成一器。这类玉器多以镂雕技法制作,龙 的

9、眼部皆呈椭圆形,其余各部位与玦形龙相似。如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一件(图7),高2.9、长4.5厘米,为羽人和龙合体,羽人位于龙之前端,身体自上 而下与龙相接,龙作回首状,椭圆形眼,卷唇,细尾上卷。3. 龙纹玉器 这类玉器以抽象的、呈图案化的龙纹作主要装饰,多为玉璧、玉 璜、玉觿等。此期龙纹多用娴熟的双勾技法和斜刀技法加阴线和阳线刻画,因器 饰纹,根据器形特点组织图案布局,形成一种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高超的构图能力。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一件龙纹玉璧属此类型(图8)。 直径15.6、孔径6.8厘米,褐色沁分布自然,器表纹饰章法井然,饰有两条蟠蜷 的龙纹,龙首近环的外缘,体躯呈

10、圆弧形,尾尖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龙鼻 上卷,张口,“臣”字目,有利爪,间隙饰以卷云纹。图案刻划准确,婉转顺畅而 有力。四、春秋春秋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铁工具开始运用于制玉工艺之中,此期玉器的工 艺水平显著提高。加之奴隶制度的逐步瓦解,文化和艺术领域迎来了繁荣、多元 与创新的新时期。此时,玉在贵族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礼记玉 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由于 儒家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完善,导致了此时成组佩玉之风的盛行,玉龙的制作更是 盛况空前,其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均已大大突破了早期的形制规范,创出了新 颖、独特的时代风格。受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影响,

11、这一时期以龙为题材的玉器明显出现了很 多变化,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这种变化主要由各路诸侯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标 准要求所造成的。下面介绍几个不同地区出土的春秋龙纹玉器:1. 山西地区:春秋时期属晋国。图 1的玉饰是山西闻喜县出土的,属于春秋 早期,风格上看还有西周遗风,用单阴线勾出龙的眼睛,双阴刻线勾勒出龙首的 纹样,表现的非常抽象。图2 的玉龙是山西太原出土的,属于春秋晚期,龙作回 首状,弓身,卷尾,器表饰以浮雕的谷纹和蟠虺纹,风格上看已经向战国玉龙演 变了。2. 山东地区:春秋时期属齐鲁地区。图 3的玉璜出土于山东省沂水县,对称 的龙首向外,龙身结合为一体,用双阴刻线勾勒出纹样图案,基本纹样

12、元素为“S” 型图案构成。3. 陕西地区:春秋时期属于秦国。图 4的玉佩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年代大 约在春秋中晚期,整器用单阴线勾勒出上下两个龙首纹样,基本纹样元素为“几 何”型。4. 河南地区:图 5 的玉璜出土于河南省光山县,春秋时期属于弦国,年代属 于春秋中晚期,两端各饰以张口的龙首,体相连,通身饰鸟兽纹。5. 江苏地区: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图 6的玉璜出土于江苏吴县,风格上是春 秋晚期,两端各饰张口卷唇的龙首,龙体相连饰以浅浮雕的三组龙首纹。五、战国由于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思想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 化内涵,所以使得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此时治玉工艺更加成

13、熟,而且普遍使用了金属类工具,进而使玉雕业迅猛发展,创造了中国玉器发展 史上的一个高峰。战国玉龙的造型已完全摆脱了商周严谨规范、形制大多雷同的束缚,构思巧 妙大胆而富于变化。战国玉龙除沿用春秋玉龙的主要器形外,增加了大型镂空玉 龙及精美无比的复合式多龙活环饰、多节活环龙凤佩(图2)及有龙形纹饰的出 廓玉壁(图1)、玉带钩、玉剑饰等,玉壁上的夔龙纹(图3)更是此时的特色 之一。1此期玉龙的整体造型,仍然延续商代以来的传统,即绝大多数为扁平体, 亦有圆雕制成而作圆柱体者,但数量极少,如河南省洛阳市唐宫路战国墓出土(图 4)的两件,多通体光素或饰以绞丝纹和云纹。2. 龙身较商代、西周为细长,身形大多

14、翻转扭曲,呈S形、复合S形或M 形,鼓腹卷尾,富有张力。早期玉龙之躯干肥硕较短,稍作弯曲,弯转的个数较 少,如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2件(图5),墓葬年代为战国初期,两件 形制纹饰相同,体宽肥,龙曲身顾首岐尾,一面浅浮雕变形的龙纹,其间夹以谷 纹。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瘦长,且作显著弯曲,弯转个数较多,如河北省平山县 三汲乡中山国1号墓出土(图8)的玉龙。战国中期以后,拱起腹部两侧的头与 尾开始呈均衡对称状,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1号墓出土的1件玉龙当属战 国玉龙的精品(图6),该墓属战国晚期,玉龙双龙首形,躯体相连,杏仁眼, 独角,龙身通体饰以规整的勾连谷纹,内外缘出廓饰以透雕的云纹和凤纹

15、,造型 充满勃勃生机,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3. 龙首较小,皆为侧面,脑后有呈钝尖状或耳朵状的角,龙眼早期沿用圆 形眼和圆角长方形眼,后期多双线雕椭圆形眼和上眼框清晰、眼梢细长的杏仁眼, 有些沿眼球外沿斜磨成微凸状。4. 战国玉龙没有明显的四肢和龙爪,但也有少数的玉龙出现了如同爬行兽 类的肢体(图7)。5.扁平体玉龙身上的纹饰最初浅浮雕以云纹、谷纹、变形龙纹、绳纹、弦 纹、螭纹、网格纹表现,纹饰比较稀疏,布局不甚规矩,圆柱体玉龙则多通体饰 以绞丝纹,由战国中期开始,趋于单一纹饰,即谷纹,纹饰布局繁密,十分规矩。六汉代汉代,统一国家和封建统治秩序重新建立,国力强盛,社会进步,经济文化 较为发达。

16、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需要利用龙这一人们崇尚的、神灵幻化的、 理想性的人文动物,作为宣扬皇权的工具。史记高祖本纪第八说“其先刘 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己而 有身,遂产高祖。这个故事显然是在统治者的授意下编的,意思是汉高祖刘邦 老娘在梦中与龙交配而产刘邦,而且,刘邦老爹还亲眼目睹了自己老婆与龙交配 的这一幕,还有记载说刘邦长大以后每次喝醉酒时候,都有人看到他身上有龙出 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无非是说汉高祖刘邦是个龙种,以此来证明推翻暴秦之合 法,统治天下之必然,可见龙与皇帝已一体化了。从此,龙成为专制皇权的象征, 龙纹主要就作为皇权的标志。汉代是龙纹造型的真正定型期,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一历史 背景也充分反映在汉代玉器龙纹上。我们看到,汉代玉龙一改战国时期那种自由 奔放、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特点,而逐渐趋于表现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