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481312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人物绘画特色探析【摘要】:人物绘画发展到了元代(71 1368)由于受到社会政治和审美潮流的影响已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远不如山水、花鸟画那般昌盛。人物画虽不是绘画的主流,但在潜流之中也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在某些方面也有独到的特色。人物画虽未向文人画那样成为元代绘画的主流,但也在潜流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种种矛盾,使得人物画“转嫁”于宗教题材上。某些人物画的优秀老式被某些画家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核心字】:主流 潜流 温雅在蒙古元朝的统治下,由于锋利、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绘画艺术 受到了重大打击,连曾经汇集了诸多画家的南宋画院崩溃了。由于元代复杂的民 族

2、关系,统治者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一方面,采用安抚的政策,对汉族的士人许以高官,其中的有些汉人走上了仕途的道路,她们从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实 并没有从心理上屈从于蒙古人的统治,许多人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 统治者又采用高压政策对付那些对抗者,于是某些无心仕途的文人隐于山林,放 迹于山水间。元代也有像宋朝那样设有专门的画院。应当说是在元代的人物画中,重要是在民间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流传,并且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对于这一点,宗教壁画就是最佳的体现。元代的人物绘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那般昌盛,与前代相比,有衰弱的趋 势。元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元朝并未像宋朝同样,设有 专门的画院,

3、只有少数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由于锋利、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使得大多数画家悲观避世,漠视人生,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很少。人物画往往波及社会政治,文人画家不肯被卷进是非之中,因此,元代人物画发展不大。一、 道释画元统治者为了运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采用保护宗教的政策,喇嘛教受到高度尊崇,道教亦有显赫地位,寺观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充足运用佛教和道教,在全国各地下令兴修佛寺、道观,之后佛寺、道观壁画也随之而生,并且多数邀请的是民间高手绘制。这给一大批民间画工提供了施展其聪颖才智的广阔天地,从而使得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得到继承和发扬,使得人物画向道释画人物方向转变,并且,合法

4、文人画与民间画工的分工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由民间画工创作的宗教壁画成为这一时期人物发展的主流。其中,以永乐宫壁画最为突出。规模宏大,描绘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为现存世古代道教壁画之最佳作品。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 。元代初年,因元太祖推崇道教,这里成了当时道教的中心。永乐宫现存五座建筑内部均有壁画,总面积达 90 平方米。其中主殿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壁画最为精美。三清殿因是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布满壁画,几乎占了永乐宫壁画的一半。壁 画题目为朝元图即道教诸神朝拜其始祖元始天尊的图象。它以八个帝、八个后的打扮主像为中心,配以多种神祗近三百个。分三至四层安排,构成了气势磅礴的人物行列。人物排列

5、的井然有序,形象生动细致,很少有雷同。人物形象体现得生动细致,面部表情和动作浑然一体,体现得比较成功。画面严谨,线条流畅、简洁,傅彩壮丽,富有装饰性。而人物作重彩勾填,细部作重点加工,有些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唐、宋壁画的老式措施。 永乐宫的壁画,在体现技巧上有着惊人的成就,无论是豪放洒脱的线描,还是金碧辉煌的重彩贴金、描金、勾填,都极为纯熟,形象的刻画气韵生动,至少可以说是保持了宋代绘画风格,在壁画中有类似范宽似的山峦,类似赵伯驹似的 楼阁,类似李嵩似的人物。固然,总的趋势还是吴道子的风格。由此可以看出民 间绘画与其她画派之间有相辅相承的关系。在此后的壁画发展中,应当说是都没 有超越于永乐宫壁画的

6、趋势,朝元图因此,则被定位于中国工笔画最后的辉煌。在元代的道教画中,特别是神仙像,明显地流行。道教题材的艺术在各个领域中普遍浮现,是由于北方沦陷于金人的统治之下,因此新兴的道教成为某些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出路。在元代的道教神仙画家中,颜辉就是很有名的一种。敦煌莫高窟的元代壁画是现存元代喇嘛教壁画的重要作品。其中第三窟所画千手千眼观音及吉祥天、婆罗天等人物,运用了流畅而富有顿挫节奏感的线描,赋色简淡,在技巧画风上不同于其她元窟。第465窟壁画曼荼罗,形象怪异,色彩浓厚,是典型的密宗绘画。敦煌元窟虽技巧熟炼,画工具有相称高的水平,但已是石窟艺术的落日余辉了。一、 卷轴画此外,

7、人物画的发展在潜流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卷轴画而言,元代的人物画虽不如山水、花鸟发达,但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第一,数量渐 减的佛道人物画更世俗化,更富于民间气息。第二,属意温雅的水墨白描风格也 成了人物画的主流,甚至影响到了肖像画。第三,不少白描人物名家同步也是白描界画的画家。人物画事实上就是体现对象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所流露出来的自在。也就是说,不是刻意地摆造型。元初人物绘画高手刘贯道继承了宋代勾勒设色的体格,集古人之长,笔法凝重坚实。刘贯道的人物肖像画都采用在绢本上勾勒设色的画法。如:元世祖出 猎图。刘贯道的人物画名作消夏图卷,描绘了一位闲卧榻上的文士,榻后 以屏风为背景, 屏风中

8、又画屏风以及人物活动,构思显然是来自于五代周文矩的 重屏会棋图,人物形神兼备,布景刻画精工,衣纹笔法是流畅而有起有落变化的铁线描,很接近金代张禹的文姬归汉图与宋代的院体画风格。一 、白描人物绘画年龄比刘贯道略大的何澄却擅长纸本上的白描人物。何澄是一位在元初享有 盛誉的宫廷画家,曾任元秘书监丞、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既画道释题材的水官图,也画某些隐逸传名的历史人物像陶渊明此类的人物,归庄图卷即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为题材。画面的描写以山水为背景,运用主体人物反复浮现的手法,描写了陶渊明在还家后闲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用老农操锄铲地来烘托不谙于农事的陶渊明以手拔草,使人物的身份情态跃然纸上。在画法上

9、,她继承了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类似南宋梵隆的绘画体格。衣纹简劲,方笔较多,布景多用干笔、枯墨与斧劈皴,尚未形成后来元人绘画的温雅含蓄的风格。元代出名画家赵孟頫是元代画风的重要启动者。她在绘画上提出的一套“复 古”主张,在当时的元代画坛导致了广泛的影响。此外,她在绘画上的另一重要 主张,是以书法入画,她觉得“书画等同”。赵孟頫不仅在山水画上开一代新风, 在人物画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可以说是在元代的人物画家中, 此人为一代人们,善长于画人物、鞍马,师法重要是晋唐和北宋的李公麟,笔法比较劲健,设色也比较清雅。传世作品重要有陶渊明故实图、红衣罗汉图、浴马图、秋郊饮马图等。赵孟頫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

10、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淮南画家张渥,是元末在野的出名白描人物画家。她的白描人物画师承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妙绝当世”之誉。她的作品中有以战国屈原诗歌为题材的九歌图卷多本传世。她的另一单幅湘君湘夫人图借两名年轻妇女的优美形象体现出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在细致地体现诗歌的情感上获得了成功。与张渥同步,出名的白描人物兼界画家的尚有卫九鼎,她的洛神图轴的人物风格与张渥相似。远山以柔秀的干笔、淡墨画成,既与人物形成了黑白对比,又在柔静恰适的风调上达到了和谐,也很像张渥九歌图中“国殇”一般的人物与布景的关系。一、 人物肖像画 元代的肖像画在人物画中水平较为突出。人物画成就可以从石窟、

11、寺观壁画中得到某些基本的结识。永乐宫壁画中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几乎可以被觉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元代的肖像画以王绎为代表,她的笔法比较细劲,造型又精确,神态又生动。现存的杨竹西小像图(倪瓒补景)、倪云林像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此外,王绎还著有写像秘诀,这对整个人物画的发展均有重要的价值。在其中提出了肖像画的规定是追求人的“真性情”,主张画肖像要选择对象性格气质自然外露的时刻, 反对让描绘对象正襟危坐犹如一尊雕塑一般。她在彩绘法一书中还举出了观测和落笔应从大处开始的对的顺序和四十五种配色的措施。这部书是研究肖像画创作和色彩学的重要资料。受赵孟頫影响的仕宦画家, 也有某些走上了取法唐人的道路,水利专家任仁

12、发最具有代表性。任仁发,她早年的出圉图即勾勒细劲,赋色 古雅,造型精确,大有唐人风味。张果老见明皇图就是她的人物画代表作,描绘“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唐明皇座前表演法术,画法尤得唐人精意,与传为 阎立本和宋摹张萱的作品一脉相承,并且造型精确,神气生动。 张果见明皇图生动地描写了张果以法术吸引人们的爱好的情景。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元代的人物画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人物画的优秀老式被某些在野或不在野画家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且以民间画工的成绩最为突出。她们的手迹多留存在墓室、寺院、道观等墙壁上,与古代的建筑相依为命。从元代整个绘画史来看,虽然人物画在画坛上没有占主导,但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元后来

13、的人物画史来看,元代的人物画起到了一种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转折点。结语:元代的人物画虽未向文人画那样成为元代绘画的主流, 但也在潜流之中得到 了一定的发展。由于时代的因素,当时的艺术作品不得不以一种宗教的形式浮现。其实,这只是艺术借以体现自身的一种形式。在宣传宗教的同步,也同样宣传了多元的艺术体现形式。从元代南北各地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元代人物画的材料不够丰富,但可以看出有一部分画家仍在努力工作着,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朝元图就是最佳的体现。从明、清的人物画的发展来看,该图是中国工笔画最后的辉煌。 参照文献:.美术简史奚传绩 著 17 年 12 月版 山东美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尚刚等著 年 0 月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 著 93年三月第一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宋元明清名画图录(人物卷)2月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19 年 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6.中国佛道文化艺术吴为山 、王月清著宗教文化出版社7.名画鉴赏 陈聿东著 年第一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物画学张强著2月第一版河南美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