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7846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教学目标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标:1 、认知目标 :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四、教学过程: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引出新课。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 ? ( 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目的: 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 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 12 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设疑: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

3、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自行车客车小汽车速度/ (千米/时)104080时间/ 时12 提示a. 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b. 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c. 你还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板书速度 时间 = 路程(一定)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完成本题,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有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 ( 一定)4小组

4、交流讨论概括反比例的意义。(1) 综合例 2、例 3 的共同点。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 和例 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 概括反比例意义及判断反比例的方法。5、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是否成反比例。6、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财主和帽子的故事是否成反比例。(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巩固练习1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名回答)(1)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2)苹

5、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3)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4)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需天数。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题,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发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找一找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

6、程,是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又是再次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五、板书设计:反比例速度 时间 = 路程(一定)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 ( 一定)六、教学反 思:本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是在教学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教学的,通过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让学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判断两个是否成反比例。第二、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 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

7、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第三、注意首尾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顾课前所呈现的两个表,和是12 的加法表和积是 12 的简洁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让学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感觉,使课堂条理清晰一气呵成。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跟着老师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班学生。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题,编问题,让学生己去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革新,更加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