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均简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477342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者吴均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者吴均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者吴均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者吴均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者吴均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者吴均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者吴均简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吴均简介吴均( 469 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亦能诗,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文体知识: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 ,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 ,以

2、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桔。课文参考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山峦都是同样的颜色。(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见底。水中游鱼,水底细石

3、,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还快;凶猛的浪头,好像狂奔的马群。两岸的高山上生满让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树木。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岩石, 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和谐动听;鸣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群猿哀鸣经久不绝。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 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又可见到明亮的阳光。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钱塘江上游从闻堰开始就进人

4、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致。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七里泷段,群山夹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峡之称。至桐庐境内,有瑶琳溶洞、桐君山、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都是旅游热点。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比。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历代墨客骚人问津之地,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当你进人白云源,立时就发现这里“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媛”的情景,显示出一种自然 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这条旅游线路, 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庐,也可以先到 桐庐,顺江而下。上述游览方法,对双休游的旅客来讲,最好是周五晚出发,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

5、长假期间出游,在游完富春江、桐庐之后,可顺便进人新安江畅游千岛湖。从杭州出发、溯富春江、新安江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到千岛湖半岛上的淳安,历来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旅游风景线路。吴均诗歌三首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军行男儿亦可怜,立功在北边。阵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怀戈发陇坻,乘冻至辽川。微诚君不爱,终自直如弦。梅花落终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碪,为岩。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课文主旨魏晋南北朝时, 政治黑暗, 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 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 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

7、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结构内容文章很短,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交代乘船游览富春江的季节、天气情况、行船方式,点出从富阳到桐庐沿途的景色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引出下文分别就“奇山异水”的具体描绘。第二部分(第 2 段至第 3 段)具体描绘“奇山异水” ,先写“异水” ,后写“奇山” 。写作特点1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2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

8、的图画。3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设计、练习关联作文,正是一条有利途径,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最终提高多种语文能力。与朱元思书一般安排一课时。如果从“自读提示”到疏通字词,最后完成练习,按部就班,效果很一般。若引进关联作文,教学过程就可按以下步骤展开:1. 提要求:回忆书信格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给吴均先生写封信,谈谈对本文的评价。2. 助分析:评论文章优缺点。细读课文,找出优缺点(自由发言)。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用词精练,短短一

9、百多字写尽两岸风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感强;写景不忘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状物抓住特征;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缺点:“从流飘荡” ,该是从上游到下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根据“总提分承” ,该先写山,后写水。3.注意点:由优点写到缺点;写缺点时语气委婉(生试说,修改);全文语言得体,注意礼貌、客气。此过程始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原则。学生情绪一直保持亢奋,书信写完, 还意犹未尽。 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字词句疏通、 体会艺术特色、 复习书信知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高效轻负的效果,而且学

10、生印象深刻。翻译句子: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答案 :1.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2.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3.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4. 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5.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6.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按要求写出句子。1.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_ 。

1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_ 。2.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_ 。3. 写听觉感受的: _。参考答案: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3.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与朱元思书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于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12、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流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负势竞上:泠泠作响:望峰息心:横柯上蔽:2请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中找出有词类活用情况的词,并解释其含义。3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文段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5作者在文段中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凭依(高峻的)形势。形容水声的清越。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树木的枝干。2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做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 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 事务的人,

13、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从下到上,从近到远。5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及其沉润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与朱元思书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和 _的特点。3写山奇,分别从_觉和 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