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73704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10.2红楼梦评论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暇(xi)阁(g)笃(d)嗜(s)B.糟粕(b)跻(j)俟(s)鲍(bo)C.戛戛(ji)讫(q)俗谚(yn)不假思索(ji)D.逮老鼠(di)力有未逮(di)骈(pin)俪(l)解析:A项,“嗜”应读“sh”;B项,“粕”应读“p”;D项,“力有未逮”中的“逮”应读“di”。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餍:满足。B.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律:约束。C.诚戛戛乎其难戛戛:困难的样子。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聊:随便。

2、解析:聊,姑且。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始于离者终于合B.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C.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D.无虑百数十家解析:A项,古义,结束于;今义,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C项,古义,不可知;今义,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D项,古义,大约;今义,不考虑。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A.目击之而身历之B.才得一面C.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D.皆笔而书之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亲眼;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见面;C项,使动用法,使休息;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记录。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3、58题。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

4、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西南北,驰驱少暇驰驱:奔走,效力。B.逮于周秦诸子之书逮:及,到。C.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举:全部。D.未必遽跻古人跻:升,达到。解析:举,使用。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代词,指代作诗;结构助词,的。B项,副词,本来。C项,介词,

5、在;连词,来。D项,介词,在;介词,和。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B.作者理想的“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C.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则认为应该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应该不避流俗,以现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

6、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D.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强调创新,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最后,作者引用名言,表达了自己“心向往之”的愿望。解析:表达了自己“心向往之”的决心。答案:D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2)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3)要不失乎为我之诗。参考答案:(1)虽然有那么一天做了官,也不曾立即荒废啊。(2)想抛弃古人的糟粕,而不被古人所束缚,的确很困难啊。(3)必须以不失为是我写的诗(为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

7、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而刻之。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苏、曾、王乃尽其变。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燧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皆大雅之才也。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江阴杨文定公尝言:“文章要得二南风度。”如熙甫真可谓得

8、之矣。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是为序。注:虞山: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切劘(m):切磋。眉山、南丰: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二南:指周南召南,是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多为民俗歌谣,有些诗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男女关系之类,也就是本文说的“世俗琐事”,颇能感人。王元美: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的字。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病其集中间有

9、应酬率易之作病:忧虑。B.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格:法式、标准。C.而自诩为工者工:精致。D.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薄:轻视。解析:病,不满。答案: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大雅之才也亦每以余事及之B.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相切劘以古学则修文德以来之D.此岂苟然者哉虽然,犹未有树也解析:A项,结构助词;代词。B项,所字结构。C项,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D项,的样子;代词,这样。答案:B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分别用归有光的号和字称呼他而不称其名,这表明了文钞的编者对归有光的尊重。B.文章写到唐宋八

10、大家的成就并提及王元美对归有光的散文的态度的变化,其目的都是突出归有光对散文的贡献。C.在明代正德、嘉庆年间,唐应德、王道思都是文章大家,但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光的,只有归有光一人。D.自古以来的序文,褒奖溢美之词甚多,能像本文作者这样在充分肯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客观指出其不足的,实属难得。解析:C项,“嘉庆”和原文不符;“司马光”应为“司马迁”。答案:C1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2)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参考答案:(1)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

11、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2)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参考译文: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但都不完整,而且被后人删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样子。最后熙甫的曾孙归庄出版了所藏钞本,是借鉴虞山人钱谦益的版本刻写的。虽然也免不了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我平生非常喜好读熙甫的文章,唯独不喜欢他文集中有应酬之类的轻率随意之作,这类文章不适合阅读。因此,我亲手抄录了其中特别可以学习的几篇,并学着熙甫读史记的方法去阅读,还在上边加了些评注。古今文

12、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法式开始完备,到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文章已变化到了最好的状态。从宋代到元代,代代有代表作家,姚燧牧庵、虞集道园更是一时俊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唐应德、王道思在古学方面相互切磋,唐应德学习的是眉山三苏,王道思学习的是南丰曾巩,他们都成为了宏达雅正之才。但能够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迁,犹如发源于岷山、嶓冢山的长江、汉水滔滔不绝的,唯有熙甫一人而已。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江阴人杨文定公曾经说:“文章要有周南召南那些诗的气质神韵。”而熙甫的文章真正可以说是做到了。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

13、然悲伤,悲伤的人忽然高兴,使人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而现在那些剽窃他人的字句拼凑成文、只求形式和对仗,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的人,总是敢轻视熙甫认为他不足以让自己学习,那又是王元美这样的人所要窃笑的了。因此来作一篇序。三、语言表达1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不超过25字。用橄榄油的灯能发出很亮的光。灯得意扬扬,以为自己的光比太阳还要亮得多。一阵风吹来,灯马上被吹灭了。有人来再点燃,并对他说:“灯啊,好好地亮着,别啰唆!星星的光是永不会灭的。”参考答案:不要因自己一时的名声、荣誉而盲目自大,沾沾自喜。14.(2014湖北高考)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必须原创;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解析:题中给出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只是为做题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内容为“你心中的奔马”。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其中比拟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做题时从拟人着手较为容易。答案示例:(1)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2)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