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名典故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47057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地名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地名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地名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地名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地名典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地名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地名典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前街它就是道观前面的一条街。想来古代道观前必是终日善男信女不绝,所以道观 所在之处自然成为商业的中心。这个观名为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因观内遍栽桃树,开 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 演化为观前街。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伦敦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 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苏州人读的是伦敦路而且并非西凤东渐后崇洋 才改读,以前就这样读,据专家考证是古音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乌鹊桥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平行分支,北堍连平桥直街,东侧滚绣坊,西侧

2、长洲路,南 堍出十全街,正对乌鹊桥路。古名桥,与阖闾城同建,位于子城”正门前直街上,建城之初, 此处有吴王乌鹊馆,桥因馆得名。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 乌鹊桥高秋夜凉”黄鹂 巷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等佳句。宋扬备上元诗有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 翩翩之句。明高启也留下 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 连织女行”勺绝妙意境。此桥虽历经兴衰,至清末民初犹规模宏伟为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 桥拱之顶几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纯用武康石构成,至为壮观。太监弄明代有金玉、如意两太监在此居住,遂名太监弄。西段曾名青年弄,因基督教 青年会得名。乐桥跨第二横河,贯通人民路中段,与干将路

3、立交。位于苏城中心,历来作为分界区 划标志。明清时期其东为长洲县、其西为吴县,今则其北为平江区,南属沧浪区。古时是城 内闹市之最,亦曾为戮人刑场,故亦名戮桥。桥上原建汉肖王庙,以肖何制律,特于刑场祀 之。后民讳其名,去凶化吉,改作乐桥。人民路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称卧龙街,后改护龙街。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 中正街,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几经扩建,为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之一。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 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是金阊区商业云集的一条步行街。盛家带盛家是住在那条路上的大户人家,而门前的路按照河流势蜿蜒如带,故名盛家 带了。善家巷西出凤凰街,东接东小桥下塘。善家当指行善之家,非善”姓。巷西段南侧

4、有 陆姓大宅(南墙抵孔副司巷,大门为凤凰街66号),据称乐善好施”巷由此得名。百桥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衣食均等,长幼有序, 因以所居名为百桥,巷亦因此得名。百花洲介于胥门至盘门的城墙和第一直河之间,为一狭长地带。南于新市路西端连幸福 村,北与学士街南直线相连。沿用南宋时旧名。本为接待外国使臣与高官显宦的姑苏驿的 精致花园,享有盛名。元代仍保持豪华面貌,明代湮没,诗人高启有歌吹无闻洲寂寞”之句。 南宋淳佑年间(1241 - 1252年)创建的百花庵在街南端,盛时室宇人称一千九百九十九间 半”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则为一年一度庙会,香火鼎盛。十全街名十泉街,始称于宋,因旧有十

5、井得名,后改十全街。也有一说,自号十全 老人”勺乾隆下江南曾来过这里,遂易名为十全”十梓街梓为百木之王,街名源自古诗”太守署前树十梓”街北有子城遗址,明代之前即为 苏州府署。五卅路南起十梓街,北出言桥至干将东路。元末张士诚兵败,建筑尽毁,土丘乱岗, 俗称王废基”民国14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后以退回, 所捐一万元,在体育场东侧决筑五卅路”以志纪念。于第二年五卅”一周年时举行奠基典礼, 立两方石质路碑,直行刻苏州各界联合会-五卅路-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卅竖立”五龙潭五龙堂建于唐贞元间,宋淳熙间香火大盛,又名灵济庙,旧有龙潭。弄名即以 此命名三香路东以姑胥桥为界与道前街

6、相接,西至狮山大桥为界通新区,是苏州市东西向主 要干道之一。三香之名,源于三乡庙。按吴门表隐:“孝子顾凤山墓在胥门外三乡庙侧,” 相传,其庙系三乡土地庙,解放前香火极盛,庙旁有三乡村,后衍,乡”为“香”。三山街起大石头巷,北边至憩桥巷,1995年延伸至干将西路。古称海上有蓬莱、瀛洲、 方丈三座仙山,官绅富户在营宅园定居,自比神仙,遂以“三山”作街名。南宋时称黛眉桥巷, 清人称峨眉桥巷,桥原在巷北口。1989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长100米,宽3 米。二郎巷北起十全街,东傍内城河,向南折西至相王路。巷内原有二郎庙,故名。音近, 群众亦呼宜兰巷。东美巷南起道前街(巷口原有桥名西馆桥),北

7、至大石头巷(巷口原有马禅寺桥)。古 称馆娃坊,吴王离宫别馆所在。宋代为果子行集中地,故亦称果子巷。明代始称东米巷,是 与西米巷对称。清代转音称东美巷,以古为馆娃坊,义亦可通。12号南部原是大隆公所(有 说系木业同业组织),内设义塾授童启蒙,每冬设施粥场。12号北部系菜馆业同业组织, 内供关帝,西美巷南起道前街,北接新春巷(金阊区)。东侧本有河,与东美巷一牛车弄夹河平 行,北口原有自新桥,南口原有西馆桥,河于抗战时填没。宋代名和丰坊。明代是米行集中 地,称西米巷,清代转音讹为西美巷。巷多大宅院。南石皮弄一长一短两条平行,皆北出十全街,东弄南至西烧香桥,西弄,南端不通。 50年代毛巾厂扩建,将横向

8、一段划入厂区,遂成现状。原巷内多为小手工业及小贩聚居的 茅棚陋舍,与外口十全街显贵宅院相比益显破败不堪,人称破弄”,因“破”字弄名不雅,以 拆字法称“石皮弄”。1980年调整重名,此处冠以“南”字。东弄长639米,宽35米,西弄 长34米,宽约1米,东弄于1980年拓宽改弹石路面为枕石和沥青路面,西弄仍为弹石路面。府东巷南在旧道署东侧出道前街,北口在东支家巷,中段东向一折接织里弄。历代称 施巷,吴音施、舒不分,民国后遂讹为舒巷。1980年定为今名。司前街南以三多桥为界与东大街相连,北以吉利桥为界,过桥出道前街与养育巷相对。 宋前名织里桥南街,明清两代在此设司狱司衙,遂称司前街。此地成传统性的监

9、狱、看守所 所在地。解放后为市公安局看守所、拘留所。苏州俚语“司前街”成监狱的代词。1997年看 守所、拘留所迁至陆墓。东善长巷东起金狮河沿,西至司前街与西善长巷隔街相对。古时是修理打造船只集中地, 精初尚称船场巷,后演变成今名。天线弄东接地方弄,西出司前街。旧时亦称西采莲巷。据老人云:本弄自古即名天线 弄。光绪末年有人在此设家庵,以弄名谐音称天仙庵。中军弄位于东大街北段东侧,西出东大街,东端不通。古代有中军衙门在此,按清制, 督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之首领官统称中军。因地近书院巷,是巡抚所属的中军。申衙弄东出学士街,西至印铁制罐厂。明代显宦申时行有宅于此,故名。1966年曾改 称铁局二弄。

10、弄长40米,宽24米,弹石路面。铁局弄东出学士街,西至印铁制罐厂。元代至正年间(341 1367)设铁匠局于此,故 名。财帛司弄东出学士街,西至苏州锁厂。财帛司庙故址在此,故名。财帛司庙古为东汉高 士梁鸿祠。招财弄在小太平弄北侧,东出学士街,西至苏州锁厂。其旁有财帛司庙,庙之主神旁 有小财神“招财”、“利市”,故名。醋库巷平行于十梓街中段南侧,东起凤凰街,西至平桥直街。宋时在此设监酒厅,筑醋 库,为储醋之所,因以名巷。后醋库另设别处,巷名保留。牛车弄南起大石头巷,北至干将西路。宋时为出售牛拉水车之处,故名。养育巷南起道前街,对吉利桥司前街,中段跨太平桥,北至景德路与中街路相对。太 平桥以南属沧

11、浪区所辖,桥北为金阊区。宋以前称永安巷。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砌街时 发现砖刻铭文,记载修筑永安巷自吉利桥至板寮巷(今瓣莲巷)一段路面,宋平江城坊考 载,此巷名中街巷,明代始俗呼羊肉巷,民国初订路牌时书作养育巷。安利桥路同桥名。路以桥为中心,西向止于葑门桥与十全街相连,东向接葑门路,折 南止于徐公桥与葑门西街相连。自古为葑门内外之咽喉,是“保境安里”的关隘段,安里桥(路) 名始称于宋代前。现误为称“安利桥”(路)。瓣莲巷东出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明代称板寮巷(版寮巷),清初已演变成今名。4 号系清代名医曹沦洲祠。玉巷清乾隆时称钩玉巷,俗讹狗肉巷。清再讹作今名,原巷名来历有二说:一为张士 诚葬

12、宫妃于此,古时宫女葬地称玉钩斜,故名;另一说为巷形斜若玉钩。锦帆路原为河,即古子城城壕,吴王为讨好西施,以五彩的锦缎制成船帆荡漾河上, 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杨春日花开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后来锦帆泾的河道 被填,锦帆泾即易名为锦帆路了剪金桥巷相传是因吴王与西施出游,见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 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晓妆之用。此处即 曰剪金桥。专诸巷于阊门旁的一条小巷。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 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专诸巷” 的声名也由此而流传千古。

13、南园北路位于竹辉路中段南侧,据吴郡志载:“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 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王禹偁为长洲县令,尝携客醉饮,有诗曰:天子优贤 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又云:“府学,在南园之 隅。”据此说,南园之地约在今文庙、文化宫之南一带,后因兵火而毁。明清以来,南园河 之南部城内地区,皆称南园。憩桥巷乐桥南堍西侧,东起人民路,西在三山街北口处连幽兰巷。古时东口有桥,春 秋时吴王率军出征曾在此憩息,故名“憩桥”,巷以桥名。金圣叹宅在巷内,5号门前原有“乐 善好施”额石牌坊,1972年第二横河西段筑防空洞时移用。燕家巷北出十全街,南接燕家浜。三国时孙

14、权乳母陈夫人在东侧建有“燕国夫人庙”,故 名。南宋时庙尚存。幽兰巷东口北接鹰扬巷,南接三山街,东出憩桥巷,西口北接双成巷,南接牛车弄, 西通花街巷。宋时称勾栏巷(勾栏为*院之别称),清同治时改称今名。与附近的花街巷、 柳巷皆旧时官绅权势人物冶游之区。4号为已故旧律师叶正甲宅。5号为著名西医内科、解 放初任卫生局局长余志华寓。大石头巷东起人民路,西至东美巷,正对柳巷。宋代巷东口立有坊,称平权坊。明代平 权巷、大石头巷并称。清代忌谈“平权”,单称大石头巷。所谓大石头,即陨石,在巷东段 北侧市公安局院内。类似花岗石质,黄褐色,作方台体,高0. 3米,径0. 5米,亥古坠 陨石”四大字,上款“大石之重

15、名因之,下款“大明崇桢地主口口口口”。24号秦宅系古建筑。 35、36、37号一统大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后门在仓米巷,相传乾隆时沈三 白故居,后归吴氏,现较完整。36号有砖刻门楼两座;39号大宅后两进各有井一口。莲花巷东起人民路,原西至金狮河沿。相传晋代高僧支遁饮马于桥(今饮马桥)下, 至本巷口马溲,溲处忽生莲花,故巷名称莲花巷。甲辰巷南出市桥头,北至干将东路。宋代名夹城巷,后讹为甲辰”。旧时手工纺织业 集中,故有“机房祖师殿”建筑。巷底有古砖幢一座。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桥头起相门外城河沿,西抵巷门里。巷东有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0)的东 禅明觉寺,为苏城四大禅寺之一。其

16、西有桥称寺桥,巷遂以寺桥头名之,抗战前后讹寺” 为“市”。市桥头见于宋平江图,自古西连唐家巷迳直抵官太尉桥堍。70年代苏州棉织 厂于巷西圈地建厂,阻断通路,由是西出需绕经巷门里。巷南侧原有河,东通内城河,三十 年代初开辟相门,此河更与外城河通。70年代河填没。巷长325米,宽4米,本为弹石路 面,1984年改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市桥南北起市桥堍,垂直于桥北的市桥头,南抵张公桥折西约百米与读书湾相连。因 在市桥南堍,故名。旧称张公桥。原东侧有“朱公祠堂”与修船场。80年代改铺水泥六角道 板路面。长约200米,宽2 3米。叶家弄南起十梓街望星桥西堍,北以吴王桥西堍为界。古称叶家巷,宋翰林学士叶梦得 居此,故名。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进士,南宋初任户部尚书。弄东傍河 岸,垂柳依依,石桥比比(东沿原有望星,百狮子、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