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468043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4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教学相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知识,理解句子的含义。3、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重点】1、理解字、词、句,疏通文意2.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知识。【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入手1.教师板书标题,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标题:教学相长2.明确读音:jo_u_ingzhng“教”指教学。“学”指学习。“相”互相的意思。“长”是促进的意思。3.“教学相长”指的就是老师通过把知识,技

2、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并使自身也得到长进。4.学生齐读两遍标题二、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西汉戴圣所编。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三、朗读(读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清楚1.请一位同学来读,疏通读音2.请同学来评价,再让他读一遍好听-3.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做好标记有味-4.全班齐读四、重点实词1.古今异义词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3、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2,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意义:甘美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意义:好,好处五、翻译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翻译全文。2、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注意重点字词。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实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

4、不通,然后才能督促自己努力。)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都能增长自己的学问)五、分析课文1.思考“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吗。”(明确。同意。教学相长)2,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呢。(明确。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3,文章从“嘉肴”“至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引入。(明确:类比引入/推理4.由上面的类比推理,引入下面教与学的关系,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明确: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教授别人知识,知道自己知识浅薄,然后能不断钻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层层推进,逐层论证5.最后

5、得到什么结论/启示呢。(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六、总结归纳文章开头运用类比引入的手法。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二)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挑战自我、教有所成,就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为人师者,我对“教学相长”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总觉得教学相长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总是更多一些,而作为教师只要成功实施一堂课的教学就行了。然而,当老师的时间越长,和学生的接触越多,我才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它的_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一天,一个学生向我提出疑问:“老

6、师,到底什么才是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吗。”当时,我不禁一愣:是啊。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呢。我的朗读有感情吗。这时,我才发觉我的朗读能力急需加强。于是,从网上把一些优秀的朗读作品下载到我的手机中,课余时间里,经常听听。听到动情处时,情不自禁发声跟读,我的学生听到后,笑眯眯地对我说:“老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这时,有些学生向我提议:“老师,让我们也听听,行吗。”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神情,于是我把这些优秀作品放进校园广播,让全校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学习。_年_月我参加兴安县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荣获二等奖,回校后,我情绪有些低落,我的学生知道情况后,纷纷给我打气,“老师,在我们的

7、心里你是最棒的。”“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请你不要气馁。”“老师,我们让共同努力.”看,我的学生多聪明,把我平时鼓励他们的话,全用来鼓舞我。我重拾心情,继续努力。_年_月_日,这是一个令世人震惊、国人悲痛的日子,当我们还沉浸在悲伤中时,已迎来了_年的六一儿童节。在六一文艺会上,我们的朗诵节目拉着妈妈的手荣获了一等奖,我跟班上的孩子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悲伤,但我们并不沉沦,我们在悲痛中学会坚强,我们在不断努力中收获希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惑”,不单是学生的迷惑,还有为师者自身的迷惑。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

8、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三)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我们对于“学习”这个话题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要_学生学习,_学生做人。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惑”不但指学生的疑惑,更指为师者自身的困惑。做学生时,总觉得讲台上的老师就是学问高深的代表,好像所有的难题都能在老师那里找到答案。然而,当自己踏上讲台,成为一名

9、教师,才明白,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看似轻而易举的解答,都是老师在讲台下不断学习、多年积累的结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教的好,我们必须首先自身学得广、学得多,学得透。我们的学生,是一群00后新少年,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活跃、思路广阔。我们只有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所需。就拿语文来说,想要顺利的上好语文课,我们既要掌握文学、艺术知识又要懂哲学、历史、地理知识,既要吃透作品的思路、结构、思想内涵,又要对作家的生平经历甚至奇闻异事如数家珍。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否则知识

10、储备不足,课堂上就会捉襟见肘。21世纪,我们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通讯的发达,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各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使得我们青年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以前我们说“不进则退”,现在则是“进慢则退”,昨天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平时多读书,多上网,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引领学生的重担,才能更好的指引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

11、行为等,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想要学生喜欢学习、努力学习,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能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合格的老师塑造合格的学生,正如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超越自我,我们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社会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向家长学,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别的自不必说,单说学生身上,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近学院举办

12、运动会、朗诵、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报名、认真对待、自觉刻苦训练。运动会前,学生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一次次操练,准备服装、跑鞋,只为在赛场上再好一点点。参加朗诵、演讲的学生,利用上课之余,到办公室里一遍遍听名家朗诵,反复揣摩、细心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精益求精。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如他们,他们这种努力拼搏,执着奋进的态度值得我向他们学习。学习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它能使我们永保活力,它能使学生更加信任、亲近我们,它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_力。“教了学,学了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同时也助力学生更好、更快得成长。最后,希望我们教师带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让学习

13、的风尚真正流行起来。谢谢大家。教学相长话题演讲精编(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百科名片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基本信息发音jio_u_ingzhng示例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学记。礼记名篇。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做法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知

14、不足自反长促进嘉美好旨味道教知困困惑,不理解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相互促进。不足:不够之处道理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嘉:佳,美好。肴:熟的鱼肉等,熟食。2.弗:不3.旨。味道鲜美。4.虽。即使。_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极好的道理。6.是故:因此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困惑的地方,困:困惑不解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11.善:好

15、处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13.文言知识。说“至”上文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极”“至道”指极好的道理。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一、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教学合一_年_月世界教育新思潮_号陶行知文集第14页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教学合一_年_月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