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小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46802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传统小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北传统小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北传统小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北传统小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北传统小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传统小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传统小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传统小吃河北传统小吃1、保定府三件宝在中国,数三件宝的地方很多,“察哈尔三件宝,山 药、口蘑、大皮袄”。1949年以后该省已划并河北省了。保 定府过去是河北省(一度称直隶省)的省会,相沿也有三件 宝,在民间传颂着:“保定府三件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现在河北省该说六件宝了。当然,谚语都是采取“顺口溜” 的章法,容易上口,好像东北人说“关东三件宝,人参、貂 皮、乌拉草”,同属这类,如果六件宝,那就不能如此简洁 干脆,非要编成“数来宝”,唱“莲花落”不可了!这是闲 话。保定府三件宝中,两件是吃的,属于本文的范围,只有 铁球是一种健身用品,这里仅仅附带说一下。北方爱武术的 人很多,他们练抓练掌

2、,都重视手上功夫,铁球就是练这套 功夫的道具。保定府的铁球,磨洗得又圆又滑,还像拳击中 分重量级、轻量级一样,重量也有区分。这种铁球,也有平 常人买来在掌中把玩的,所以销路不小,招牌很响。面酱主要是指甜酱,是北方面食中一种不可少的佐料。 普通吃烙饼、薄饼、家常饼,都爱涂上一层甜酱,裹大葱, 吃炸酱拌拉面,甜酱更是主要的原料。保定府天福号的甜酱, 远近闻名,他们用小竹篓(里面糊了蜡油纸的),一斤一篓, 每天门市就要销售二三百篓。还有许多别酱园字号都不包括 在内,足见用途甚广。据往年天福的东家讲,前清宫里的御 厨房,烧慈禧太后爱吃的酱肘子、酱羊肉,非用他家的甜酱 不可,而且太后能在菜中分辨出真假货

3、来,光禄寺(掌管御 膳房的机关)丝毫不敢马虎。北京也有几家大酱园,如六必 居、天源酱园,都是请保定师傅去传授手艺,这些家也很出 名,品质也高,我们常常吃,还分不出他们各家的高下区别。 甜酱好,完全是用上等面粉晒的,甜酱腌的瓜菜也有特色, 我们冬季在保定吃山鸡炒酱瓜丝,酒楼把野鸡也切成丝,和 酱瓜抢火合炒,鲜腴脆嫩,和淡入味,还真是一生中很少吃 到的好菜,这就是保定的酱菜不是一味的咸,而是胶制以后, 不失原来的菜味。中国菜本来有“咸中有味淡中鲜”的说法, 便是烹调中的三味。酱瓜炒野鸡丝,据说也是宫庭中传出来 的菜,北京仿膳(在北海公园内,过去就是御厨房的师傅出 来掌构的)冬季也卖这样菜。河北民间

4、家常菜中有一样虾米 酱,是用虾干、瘦肉丁、冬笋、冬菇丁用黄酱炒的,黄酱是 用黄豆晒制的,鲜而不带甜味在保定也是著名的,极合南方 人的口味。春不老在南方叫“雪里蕻”(一般人写成“雪里红”), 是外地人不明究竟,按谐音读写的),是芥菜的一种,其名 称所以不同,正是南方气候差别的结果。江浙称“雪里蕻”, 是因为这种芥菜经冬,下雪以后,在积雪之下,其它菜类都 冻损了,唯独它青翠不减,脆嫩依然,于是被定了这个“雪 里蕻”的名字,保定是华北气候,比江浙冷的多,积雪非到 春暖不化,芥菜较长的时间被冰雪覆盖,不见阳光。所以和 豆芽韭黄一样生长中能保持青嫩,直到冰雪消溶,已是暮春 三月,它才露面,取了“春不老”

5、这个名字,真有点凌霜傲 雪的高士气派。春不老有一点辛辣的味道,在保定有两种吃法,一种是 腌菜,用盐压渍短时间,便带水份应市了,还带鲜菜的娇嫩 清新的口味,这种雪里蕻,南北方的吃法大体相同,无非是 小炒、烧汤、下面的主料,不过保定菜馆做的雪菜笋干,有 口蘑配味,鲜美就更加一等了。另一种是新鲜菜生拌,摘下 它的菜心,压实在汽锅上蒸焖一下(也有炒的),在半生半 熟的情形下,用好酱油、小磨麻油凉拌,带一点芥辣的气味, 常常能刺激出喷嚏,下面下粥,非常提味,南方叫“冲菜”, 北方叫“辣菜”。大概在南方菜的成长期较短,雪里黎的冲 劲比春不老便要差多了。2、驴肉火烧河北名吃。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

6、驴 肉的地位。走在沧州的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 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 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您就慢慢享用吧。记得来沧州一定 要品尝。不用特意的找,走在任何地方您都会找到的。3、一篓油水饺早在民国33年(1944),邯郸镇浴新街有一个只有 一间门面的水饺铺,铺主人是邯郸县北苏槽村的王锦堂兄 弟。为了做好生意,王氏兄弟起早搭黑,到集市上购买上好 的鲜猪肉和时令鲜菜,配上小磨香油、上等酱油等调味品, 用老汤打馅,精粉作皮,精心细做。当夹上一个热气腾腾的 水饺,轻轻咬上一口,那一汪香喷喷的油水便破口而出。常 来的老主顾称之为一萎油水饺几十年过去了,该饺子铺至

7、今生意兴隆,水饺风味不减当年。鲜猪肉绞馅,拌以时令蔬菜,配各种调料,用老肉 汤打匀;和面作皮,包馅成饺煮熟。皮薄见馅,馅抱成丸, 油水充盈,味鲜肉嫩。4、老槐树烧饼50年前,邯郸新华街丁字胡同的一棵四人合抱的百 年老槐树,古朴苍劲。树旁有一家烧饼铺,经营者是一对年 轻的夫妻,他们经营的烧饼,以精粉、小磨香油、花椒盐、 去皮芝麻为原料,小炉烘烤,火候均匀。接近烤熟前。再用 薄刀片绕饼盖拉一圈口,使之成熟后饼盖崩开,色泽焦黄, 酥脆味美。因此,买卖兴旺,门庭若市。5、棋子烧饼棋子烧饼也属烧饼的一种,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 而得名。棋子烧饼的面和得很有讲究,和完面后要用大油和 香油合酥,这样烤制出来的

8、烧饼才能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棋子烧饼能包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各有 不同风味。棋子烧饼里外烤制酥透,肉馅鲜香,酥脆适口不 腻而且便于保存,是唐山人民十分喜欢的一种点心。6、本斋清真肉饼本斋清真肉饼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 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本斋清真肉饼是很有特色的河 北特色小吃,本斋清真肉饼以羊肉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 烘焙为主,口味属于咸鲜,羊肉绞碎伴入调料作馅,用面皮包 馅成饼烙制。皮薄如纸,隔皮见馅,滋味鲜美,肥而不腻。7、南沙饼南沙饼在承德地区历史已逾200年。可随意制成多 种馅心。如澄沙馅:将红小豆煮熟,成糊烂状过筛,除去皮 渣豆沙。炒锅内放200克

9、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 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时再加桂花和适量青红丝而成。8、鲜花玫瑰饼玫瑰花不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为承德市的市花。 用玫瑰花制做点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 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 供食品享用。鲜花玫瑰饼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绵软酥脆, 有诱人的饿玫瑰香气,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9、义盛永熏鸡义盛永熏鸡是河北唐山市的传统名食,已有悠久历 史。在唐山有“熏鸡大王”之誉。特点:色泽美观,味道浓香,鲜美可口。10、李连贵熏肉大饼李连贵熏肉大饼为河北滦县柳庄人李连贵于是1908年 在四平梨树首创。李连贵逃荒到梨树之后,开了一

10、个小饭 馆。老中医高品之把祖传的用中草药肉的秘方告诉了李连 贵,在老人家的指导下,李连贵对配药、选肉、切肉、养汤、 和面、火候等工序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终于制出了具有独特 风味的李连贵熏肉大饼。李连贵熏肉大饼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 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大饼皮面金黄、圆人满月、层 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其食用时辅以买内酱、葱丝、 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其具有暖胃、健脾壮 肾、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 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1930年,李连贵熏肉大饼已誉满东北,其制做熏肉大饼 的配方、老汤和老汤油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被人们!广 为传送。

11、1940年李连贵病故。其子李尧继承父业,于1941 年带着老汤从梨树迁人四平,办起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铺, 从此李连贵熏肉大饼成为中华一绝。11、马家老鸡铺卤鸡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到现 在已传五世,近200年。所制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 燕赵。如今,依然严格按传统工艺操作,煮出来的鸡,不破 皮、不脱骨、味醇香,肉鲜嫩,不塞牙,不腻口,屡尝屡鲜, 久食不厌。12、蜂蜜麻糖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 史。最早产于唐山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1930 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蓬松成花状,层片厚薄均 匀,近似透明,淡金黄色、无生心,口味清香绵软。

12、13、承德凉粉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们 所以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 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 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咸丰10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咸丰帝仓惶出逃, 来到避暑山庄后,就常吃宫外的凉粉。至今承德还流传着这 样一人故事:一天,咸丰帝在湖边乘凉,听到宫外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解暑赛冰凉,若要吃一碗,犹如进 天堂。”咸丰从太监处得知是卖凉粉的,很想尝尝。于是换 了便服出宫,只见卖凉粉的周围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 一碗。吃完后,只觉得凉爽可口,味道极佳,于是又添了一 碗。吃完转

13、身走时,卖凉粉的道:“客爷您还没给我钱呢!” 可皇帝身上向来不带银两,咸丰帝只好将身上马褂脱下,叫 他第二天到避暑山庄门口换银子。第二天卖凉粉的去后,咸 丰帝赏了他三百多两纹银,并留他在宫中传授做凉粉的技 艺。后来出宫后,怕再遇麻烦,便带一家老小回了山东老家。 之后他的徒弟继承了他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凉粉的原料有绿豆粉、白矶、麻酱、香油、香菜、醋、 蒜等。制作分为投料、熬制、成型三道工序。成型后用刀片 将粉漏成丝条,放入碗内,根据个人口味酌量加入各种调料, 拌匀即可食,滑润爽口,清凉解暑。14、煎碗坨承德盛产养麦;用养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传 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

14、巡幸热河 时,煎碗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煎碗坨的原料为养面、 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 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 食欲顿增。15、二仙居碗坨用养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专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 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嫩筋道, 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美味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 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随行的后妃宫女们从小太监处得 知二仙居一带这种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监去买。 卖碗坨的为了讨好后妃们,就把碗坨装到一个精致的盒子 中,带到避暑山庄叫卖,碗坨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二仙居一带,碗坨做得最好的

15、要数人称“碗坨王”的王 老三。他从清末起就以制碗坨为业,他制做的碗坨选料精, 工艺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国年间,他曾被热河督 统汤玉麟召到督统府专门传授制碗坨技艺。他去世后,这门 手艺由他的后人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 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碗坨的原料有养面、绿豆粉、五香粉、花椒面以及适量 的猪血。碗坨的制作要经过和面、熬煮、成型三道工序。吃 时,要在煎好的碗坨上浇点麻酱、蒜汁、醋、酱油、香油, 用小叉子叉食,味道极美。16、承德驴打滚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驴打滚” 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 历史。“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

16、,因卷下铺黄豆 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 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 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 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 吃。17、烙糕烙糕是承德人用当地所产谷米磨成面,再经烙制而 成的具有浓厚香土气息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与年糕、豆包、 煎饼一起被誉为“吉祥四糕”每当腊月农闲季节,承德山区 百姓便家家户户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内嫩、味香适口。18、养面河漏养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北京抻面、山西 刀削面齐名。养面分白养面和黑养面,是承德特别是坝上地 区的传统作物,用它为原料作成的面食滑润筋道。其作法是, 先把养面用淡碱水和好,然后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河漏床子, 把面团压成长条,下入锅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