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468016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第I卷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5分)一、本题共17分。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满、涂黑;78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第7小题2分,第8小题3分。1. 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 腼腆(din)笨拙(zhu) 举世瞩目(zh)B. 琴弦(xin)贿赂(lu) 载歌载舞(zi)C. 亘古(gng)粗犷(gung)蹑手蹑脚(ni)D. 热忱(chn)强悍(hn) 玲珑剔透(t)2. 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有一天,他终于茅塞顿开想明

2、白了,知道自己学习上的问题所在。B. 日本右翼总是在教科书问题上自出新裁,妄图改变历史。C. 他的话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可以说句句都有针对性。D. 中国足球队缺一位能在关键时刻东山再起,力挽狂澜的领军人物。3.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 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白骨精、铁扇公主、牛魔王等众多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为人们所尽知。B. 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沈从文、巴金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C. 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热爱生命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D.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

3、课文,正确的顺序是论语三峡陈涉世家范进中举活板小石潭记木兰诗。4. 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 属引凄异(zh) 皆刑其长吏(惩罚)B. 惩山北之塞(s)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C. 岸芷汀兰(tng)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 夙夜忧叹(sh) 朝服衣冠(早上)5. 按照原文依次填空,完全正确的是:(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A. 俶而远逝 佁然不动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B.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C. 佁然不动 俶而远

4、逝 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D. 俶而远逝 佁然不动 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6.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头一句写离情,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滞留在巴蜀的诗人思念着远在北地的爱妻。B. 第二句中以“巴山”点出地点,以“夜”“秋”点明时间,以“雨”点处环境,夜雨池涨,烘托秋思。C.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在烛光下谈心的欢悦场面,反衬今夜的孤寂,将怀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切。D. 全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但是色调灰暗,思想消极。7. 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将其改正:鞠躬尽瘁肆无

5、忌弹世外桃源炉火纯青丰功伟绩赏心乐目异想天开中流砥柱受益非浅捻轻怕重危言耸听草菅人命8. 用诗歌原句填空:(1),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点成吉思汗的诗句是:,。二、本题共8分。9.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 ,没有 ,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

6、.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10. 当从雅典奥运会上传来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时,某市体委向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代表团发出一份贺电,其中有些词语用得不够得体,请你帮助找出并修改。(3分)在夺人眼球、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队员,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一举夺得冠军。在此,我们向全体运动员表示恭贺和敬意。11. 有一次,著名演说家曲啸同志要给劳改犯们演讲,然而开头怎么称呼却叫他颇费心思。叫“同志们”不合适,称“劳改犯们”只会引起抵触情绪,不能

7、形成有效的交流。请你代他设想一个称呼既不能使人产生对立情绪,又能够给人信心,鼓舞人努力改造。注意不可超过15字。(3分)第卷 阅 读(分)三、阅读现代文,完成1221小题(33分)(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6分)师法自然就是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历经了亿万年的发展和进化,积累了无数“天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中越来越认识到师法自然的重要性。下面是信手拈来的几个例子。 做衣服的衣料,除了极少数天然本色的以外,都需要加以染色。科学家看到繁花万紫千红的色彩皆为天然生成,根本不需要另外染色,忽发奇想:能否变“繁花似锦”为“锦似繁花”,做出无须染色的天然彩色纤维来呢?科学家经过努力,已

8、经培育出几种彩色的棉花。这种天然彩色纤维不会褪色,又省去了染色工序,不仅省钱省工,而且避免了工业染色的污染。一举数得,皆为师法自然之所赐。 钢是非常坚硬的材料,但蜘蛛用来织网的蜘蛛丝比同样粗细的钢丝还要坚硬十倍以上!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模仿蜘蛛,造出被称为“生物钢”的人造蜘蛛丝来。一旦成功,不仅可以用来做成合成材料,造出轻巧而又坚固的飞机、车辆、桥梁、房屋、家具等;而且还可以用来织出超级织物,制成薄如蝉翼、轻若鸿毛的工作服和防弹衣,以及收在掌中不盈握的降落伞看来,小小蜘蛛蕴藏的“天机”就够我们学一辈子的了。 能源一直是人类所面临的大问题,目前应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迟早有

9、用完之日。寻找替代的能源是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其中太阳能的利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太阳能取之不尽,而且完全没有污染,是理想的能源。利用光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目前使用的光电池是用硅做成的,转换效率还不错(约16),但成本太高难以普及。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降低成本,除了继续改进传统的硅光电池外,有人将目光转向大自然,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虽然效率不高(达不到1),但满山遍野,以多取胜。于是“异想天开”:是否可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做出廉价的光电池来?“异想”果然“天开”!据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模拟光合作用的新型光电池,这种光电池可以做得很薄,是

10、透明的。瑞士的一家手表厂即将推出一种太阳能手表,就是将这种透明的光电池覆盖在表面上以取得动力。将来扩大生产以后,可以将之覆盖在玻璃窗上,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供电。妙的是这种新型光电池不仅价廉,而且其转换效率竟与硅光电池差不多,远远超过了光合作用的效率。由此可见,师法自然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选自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12.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概括介绍我们能从大自然中学到什么。(3分)13. 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以上”“之一”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4分)14. 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选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变“繁花似锦”为“锦似繁花”,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B. 被称为“生物

11、钢”的人造蜘蛛丝一旦研究成功,将会对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 “化石燃料”因为迟早有用完之日,所以用不着担心它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D. 科学家之所以要寻找替代的能源,主要是因为现有的不少能源是不可再生性能源,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你知道它的本意是什么吗?那么它在文中的意思又是什么?(4分)16. 人类从大自然中学到不少“本领”,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出一种吗?(3分)(二)阅读现代文听泉,回答问题(17分)听 泉韩静霆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

12、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身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

13、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

14、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有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