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67910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7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实践报告册之核电的安全性思考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实践报告册核电的安全性思考中国核电安全与发展的博弈负责人:倪玉菡成员:张彦青 麻秋枫 吉玉锦 徐力骄2011年7月成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倪玉菡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姓名 院系 专业倪玉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0计算机吉玉锦管理学院10工商管理张彦青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09 国际政治麻秋枫 外文学院10日语徐力骄数学科学学院 09 数学系主要成员的分工情况:倪玉菡 项目总负责人,负责牵头联系社会调查地点,统筹成员分工吉玉锦 社会实践采访、记录工作,调查问卷后期处理,调查报告初稿撰写张彦青 调查问卷设计、社会实践采访,实践照片采集,

2、调查报告初稿撰写麻秋枫 访谈笔记整理工作,社会实践采访,实践照片采集,调查报告初稿撰写徐力骄 报告册框架制作,答辩材料整理,社会实践采访,调查报告初期撰写- 25 -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核安全思考的背景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影响1核能发电的发展历史4核能发电的事故回放5国际社会对于核电发展的态度7第二部分:我国核电发展现状调查我国的能源结构10各种发电方式特点比较11核能发电特点探究15现阶段我国核电发展状况17保障核电安全的措施20第三部分:核电安全思考从核电安全现状看问题及改进措施及结论 24附录:(一)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 26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28(二) 专家访谈实录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质量

3、管理部副主任申森 30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总工程师戈立新 32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扬扬博士 35(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6日本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地震以外,洪涝、干旱、台风、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场火灾等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均发生频繁。有时“天灾”引起的次生灾难比自然灾害更严重,甚至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我们将以本次日本地震导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为切入口,思考如何稳固安全建设,如何防范次生灾难的发生,对于利益和危险并存的事物如何权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中国的核电事业究竟将何去何从?前言东日本大地震的

4、次生灾难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是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件。而中国与日本素来渊源颇深,因此,此次的核泄漏事故对中国造成的不只是一方面的影响,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首先,此次日本核事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大国际事件不仅给日本中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鉴于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在目前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格局下,此次大地震势必会对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并且我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的经济于我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5、。影响可大致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方企业在日本地震灾区的直接财产和投资损失,但从媒体的报道上看,这部分很少甚至没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作为日本近邻,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国内造成的基础设施毁坏、交通体系陷入混乱,汽车、钢铁、半导体等工业企业停产等,势必会对我国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地震使日本经济越发脆弱,其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和本轮货币泛滥的发动机之一,日本经济增速的下滑势必会引发外界对其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忧,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第二,日本为应对震后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资

6、金不足局面而注入大量资金,不仅会进一步恶化日本财政状况,还会影响日元汇率,影响人民币汇率,增加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其次,经历了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我国积极调整了能源发展思路与战略,强调以安全为重。福岛核电站事故,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既是教训也是契机。它的超年限使用,跟不上科学发展潮流的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不断地量变,在东日本大地震的诱导下,酿成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这是一个极大的教训。目前,核能在全球资源中所占比率达14%,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10年起,尚未兴建核电站的65个国家要么已经在考虑,要么已经在积极地制定核能开发计划,全世界在建

7、的核电站中2/3位于亚洲。正因为福岛核泄漏的发生,一击惊醒正在做着核发展美梦的世界各国,对各国的核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让各国重新重视起安全在核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在这次核事故中反应迅速。中国国务院3月16日连发5条措辞严厉的规定:立即组织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等。严格把关核电站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确保绝对安全,强调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次核事故的影响下,中国不仅加强近期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更在长远上做出调整。核电发展战略在一夜之间发生突转:不久前刚确定

8、的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达到8600万千瓦的中长期目标下调;“积极发展”的方针被“安全第一”所取代。此次日本核电危机,也给全球每一个国家都提出挑战:未来10年下一个能带动大经济体增长的产业和技术,很有可能来自新能源。受核电危机影响,全球主要国家对核能的开发将会变得更为审慎,特别是技术上都还得再上一个台阶。因此,中国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对核能发展的调整,更是对未来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最后,此次日本核事故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故,产生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台风眼效应(“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effect),台风眼效应是指非灾区居民

9、的担忧甚至高于全体灾区居民的平均水平。这便接近于气象学上的“台风眼”形态,即台风中心区的风力远较周边地区微弱;就如在本次事故中日本民众表现平静,相反的是它却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社会出现了短暂的“冲动”。还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冲动”之余,也积累了许多经验。首先,处于灾难中心的人们对灾难有更客观和真实的直接认识;而外围的人们则通过媒体上经过筛选的镜头了解现场,并用想象力为之添油加醋。这使得当事人可以做到平静面对,反而仅受轻微影响的人却高度警惕、反应过激。同时,由于最广大的群众一般有易相信谣言的习惯,核泄漏的事故让中国民众在这几个月内有点不淡定。3月11日发生核泄漏,只短短5天就让中国社会内部谣

10、言四起,掀起了抢购碘盐,碘片,酱油的“狂潮”;这让国人意识到:1、自身的科学知识过于薄弱,以至于对待这类谣言问题没有辨别力,只能盲目从众;2、群众的科普水平亟需提升。再者,除了核电站的防灾应急预案之外,社会也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社会动荡是由于人心不定,而这次福岛人民的表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能够迅速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当然,应急预案不仅仅是灾难的应急,更应该是一个对灾难未雨绸缪的长期准备与练习。由日本经验来看,应急预案才是最有效的救援措施。综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此次日本福岛核辐射对中国社会生活多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核电安全、保障核电安全的重

11、要性与必须性。本次考察活动也是基于这一现实,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错略了解核电发展、关注核电应用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我们粗鄙的建议,以期望我国核电事业能够更加顺利的发展,核电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核能发电的发展历史上世纪50年代起,核电发展开始进入从实验起步,向核电应用发展。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实现了利用核能发电技术,1954年6月苏联建成世界上首座核电机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投入运行,揭开了核能用于发电的序幕,也意味着核能的和平利用成为现实。此后,核电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中-80年代初)和三里岛事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的停滞与反思阶段(80年代中-

12、上世纪末)。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向高潮。1970-1982年,美国的核电从218亿度增加到3000亿度,增加12.8倍,其比例在电力生产中从1.3% 提高到16%;法国核电增加了0.4倍,日本增加了21.8倍。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建成了一批核电站。然而,1979年3月的三里岛事故及1986年5月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民众对核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和政府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致使核电设计更复杂、政府审批时间加长、建造周期加长、建设成本上升,以致核电的经济竞争性下降,核电推广阻力重重。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传统能源日益缺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的环境

13、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愈显严重,世界核电业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进行的研究和攻关成效良好,核电站的建设和发展重新提上议程,多国将核能利用列入国家中长期能源政策。截止2011年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在建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其中,核电机组位于美国的有104台、法国58台、日本54台、俄罗斯32台、韩国21台、印度20台、英国19台、加拿大18台、德国17台、乌克兰15台、中国13台,其它71台分布在其余国家和地区。核能发电的事故回放自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以来,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

14、事故如临界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对临近地区造成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全球各地都监测到泄露物质对当地造成的辐射异常。史上最严重、影响最大的三大核电站事故,分别为美国三里岛核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一、 美国三里岛事故1979 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的失误而使冷却水和放射性颗粒外逸.反应堆二次回路冷凝水泵出现故障,由于两天前维修时的事故冷却系统阀门没有打开,反应堆的冷却水不断流出,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系统自动添加高压注入冷却水,却被控制人员错误地关闭阀门,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这一系列失误造成反应堆堆芯冷却水逐渐丧失,部分燃料棒锆包壳和铀燃料熔化,大量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氙、氪之类的气体与碘一道从反应堆释放出来,并有少量放射性物质随部分冷却水的泄漏而释放。所幸三里岛核电站设置了整体安全壳系统,尽管发生了堆芯融化,但是其完整的安全壳使得核物质没有大量扩散到周边环境。事故虽未造成人员死亡,但60%铀棒损坏,反应堆最终瘫痪,民众对核电的信心受到相当大的打击,美国各大城市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