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467665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1 目的为了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质量目标顺利实现,使项目的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达到合同要求。2 术语和定义2.1. 项目工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部以合同规定及以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进行的监督与管理活动。2.2. 工程质量: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2.3. 验收: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

2、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2.4. 设计变更:指对原设计图纸内容的所有更改、变动。3 工程部职责3.1. 熟悉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组织施工。3.2. 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巡检,参与公司每月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每月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质量自查。负责质量问题的整改。3.3. 负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重要构件以及前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项目(工序)的旁站,参与隐蔽工程验收。3.4. 负责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核;负责督促施工承包单位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标准,规范施工。4 工作程序4.1. 图纸会审阶

3、段4.1.1.1. 工图审查后,项目开工前,工程部部组织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纪要送与会人员,并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4.2. 施工前阶段4.2.1. 工程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重点审查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施工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理单位对符合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并按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对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4.2.2. 工程部部必须督促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在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前,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并依照样板采购,在进场前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及工程部,监理单位接到通知后必须对照封

4、样或招投标文件或合同验收并有验收记录。4.2.3. 工程部应组织规划测量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共同进行施工场地移交及坐标、高程点的测量与移交,并应形成移交记录。4.3. 施工阶段4.3.1.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跟踪监控施工承包单位的工序作业过程,一般工序采用巡视、平行检验方式,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坐标及高程、基础、主体结构、防水、土方回填等)采用旁站监理方式,发现承包单位的错误做法、不当操作或缺陷,及时责令施工承包单位纠正。4.3.2. 工程部各专业工程师要参与监理工程师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及时掌握现场的质量情况,并将巡视结果纪录在建设日记中。4.3.3. 监理工程师负责进行隐蔽工

5、程验收,各专业检查确认后方可同意隐蔽:安装各专业预留预埋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关注诸如漏水、漏电等隐患,在浇捣砼前必须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在浇捣令上会签,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的浇捣令方为有效。工程部工程师发现不符合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权。4.3.4.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同时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工程部工程师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权。4.3.5.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并在自

6、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复验,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复验)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程部工程师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权。4.3.6. 样板先行制度4.3.6.1. 重要的分项工程,如防水层、保温层、钢结构施工、转换层施工、铝合金门窗、室内装饰工程,必须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先做小规模施工样板,报公司、监理单位及工程部验收通过后,方可大面积施工。4.3.6.2. 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按照先认证再执行的原则。4.3.7. 技术方案优先制度4.3.7.1.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和工程部审核,修改后再报监理单位审

7、批,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审批的方案实施。4.3.7.2. 对于重要施工方案,如地基处理方案、预应力、钢结构、模板安装及拆除方案、砼浇筑方案、转换层、防水层、外墙外保温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方案等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工程部及监理必须严格审查,监理单位审批后,施工单位严格执行。4.3.8. 日常质量控制4.3.8.1. 工程部应监督监理单位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4.3.8.2. 工程部或监理单位均有权负责组织质量专题会议,处理现场发生的工程事故或工程质量问题,讨论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如有必要任何一方均可要求如开临时质量专题会议。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中发生的各

8、种事件进行记录并存档,工程部应每周检查各种监理记录;4.3.8.3.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工程部应责成监理单位立即要求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整改,并发出整改通知单;工程部在必要时也应立即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向监理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单,再由监理单位转发给施工承包单位;4.3.8.4. 工程部应督促监理单位落实周例会提出的有关工程质量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4.3.8.5. 工程部各专业工程师应对现场工程质量进行日检;工程部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周检,对检查存在的问题由工程部督促监理单位落实。4.3.8.6. 工程部应参与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对质量有不同意见

9、应与监理单位协商处理或向公司汇报;4.3.9. 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质量事故时,施工承包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并通知监理单位及工程部,同时编制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报工程部及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最后由监理单位审批并实施。各方主体均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提交质量事故报告。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V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VC成本报表

10、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X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x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x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V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中。x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x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V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V)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X)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

11、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V)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X)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V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X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S生产车间耗用

12、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X)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X)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V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