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653347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教案(精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教案课程类别: 必修课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中西医临床班学时:67(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1学时)学分: 3教材选用: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教师: 李瑞琴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2月学科审阅意见: 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 (学科带头人签名)年 月 日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第二节 病因学

2、;第三节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第一章 绪论(50分钟)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30分钟)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0分钟)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疾病概论 (60分钟)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20分钟) 第

3、二节 病因学(20分钟) 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 发病学(10分钟)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1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难点: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联系临床,举例讲解。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王迪浔、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杨惠玲、潘景轩、吴伟康.高级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罗大力、张乃嵩、杨定峰等.关于病因学的研究M.医学与哲学,1

4、997.复习思考题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方法。2.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正常水、钠代谢:正常人体液和电解质分布,人体每日水出入量,体内水交换及体液的渗透压,消化液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意义,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水钠代谢紊乱:脱水,水中毒。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2.熟悉熟

5、悉正常水、钠代谢、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3.了解水钠代谢障碍的防治原则。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一、正常水、钠代谢(30分钟)(一)正常人体液和电解质分布(二)人体每日水出入量(三)体内水交换及体液的渗透压(四)消化液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意义(五)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二、 水钠代谢紊乱(80分钟)(一)脱水: 1.高渗性脱水(30分钟);2.低渗性脱水(30分钟);3.等渗性脱水(10分钟)(二)水中毒(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脱水的概

6、念;三型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三型脱水对机体的影响三型脱水对比讲解,讨论,强化巩固。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杨惠玲、潘景轩、吴伟康.高级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王迪浔、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黄大显.现代心电医学,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4.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9th edition.Philadelphia: W.B.Saunders Company,1996,375.复习思考题1.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常见原因和病理生理

7、变化。2.三型脱水的区别3.水中毒的常见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水肿:水肿的发病机制、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一、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二、钾代谢障碍: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低钾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2.熟悉正常的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分类。3.了解水肿的

8、分类。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50分钟) 三、水肿(一)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30分钟)、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15分钟)。(二)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5分钟)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60分钟)一、正常钾代谢(10分钟)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二、钾代谢障碍低钾血症(20分钟)、高钾血症(20分钟)、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

9、念、对心肌的影响。难点:水肿的发生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复习相关课程知识、举例、提问、强化。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杨惠玲、潘景轩、吴伟康.高级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复习思考题1.水肿的发生机制。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3.临床补钾的原则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酸碱的概念、体液酸碱物质

10、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2.了解酸碱的概念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35分钟)一、酸碱的概念二、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75分钟)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25分钟) 一、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50分钟)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

11、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AG。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难点: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举例、提问、巩固。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江正辉.临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3.陈南明、张祖贻.临床血气酸碱研究新进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复习思考题1.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2.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3.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

12、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防治原则。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碱中毒、呼吸碱中毒的概念、原因、机体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2.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常见类型和病变特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复习提问(5分钟)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100分钟

13、)一、代谢性酸中毒:(30分钟)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防治原则二、呼吸性酸中毒:(30分钟)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防治原则三、代谢性碱中毒(30分钟)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防治原则四、呼吸性碱中毒(10分钟)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防治原则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10分钟)小结、布置思考题及预习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分类。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改变难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机体的代偿调节。联系临床,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对比讲解。 主要教学参考

14、文献1.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江正辉.临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3.陈南明、张祖贻.临床血气酸碱研究新进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4.王迪浔、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复习思考题1.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体变化。2.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指标的变化趋势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中西医临床授课学时3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五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差。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