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463144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铁覆盖规划疑难问题研究SDR组网解决方案GSM网规网优部 陈霓摘要:本文对采用BBU+RRU分布式基站实现高铁专网覆盖提出解决方案,并详细描述了高铁场景下的GSM网络规划需要关注的重点。关键字BBU+RRU 高铁 专网 多载波联合缩略词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BBU:Base-Band UnitRRU:Remote Radio Unit参考文献不同场景下的无线参数设置_高速路高铁 王宇超高铁覆盖技术专题研讨 王炎1 概述高铁建设加快,列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高速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更加明显;高铁车厢密闭性加强,车体穿透损耗增加。高铁问题凸显:网络性能恶化,用户感知度

2、变差,重选、切换频繁,切换不及时。中兴通讯采用BBU+RRU分布式基站实现高铁专网覆盖,RRU近天线安装可以减少馈线损耗,有效增强对列车的覆盖;BBU+RRU方式可轻松实现多载波联合组网,有效减少小区间重选及切换次数;采用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先进的频偏补偿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多普勒频移产生的问题,高铁覆盖一体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2 高铁覆盖总体解决方案2.1 多普勒频移解决方案协议规定,多普勒效应下GSM900可以承受的最大径向时速为250km/h。当列车时速超过250km/h时,必须考虑对多普勒频移进行频偏补偿,否则通话质量和系统性能将明显恶化,直接影响小区重选

3、与切换等性能。ZTE的频偏补偿算法,能够解决多普勒频移补偿问题。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手机信号的频偏,调整基站接收频率,抵消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上行频率偏移;同时相应对下行发信频率设置相同的偏移量,保证与手机的正常通信,有效地保证了无线链路的稳定链接,从而保证优质的通话质量。2.2 频繁的重选和切换解决方案高速移动时,小区重选及切换的频率明显加快。假设:高速列车时速为350km,约为97m/s;现网每小区覆盖铁路1.5km,平均15s将发生一次小区重选;平均每次通话时长60s,则每次通话平均要发生3次切换。如此频繁的小区重选和切换,将会降低重选和切换成功率,并且可能因为切换不及时而导致掉话。中兴通讯采用

4、BBU+RRU实现多载波联合,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覆盖方案中频繁的切换与重选。多载波联合(MCUM,Multi Carrier United coMbine),也叫做多RRU共小区技术,是指不同RRU采用相同的频率及参数设置,在逻辑上设置为同一小区。在高铁覆盖中,通过将相邻的几个RRU设置为同一小区,列车穿过同一小区的不同RRU时不发生切换,只有跨小区的RRU之间才发生切换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在实际工程中,若每小区配置4载频,最大可以配置12个RRU为同一个逻辑小区,从而将小区覆盖半径拓宽为传统方式的12倍,大幅减少了逻辑小区数量,降低了小区重选和切换次数。2.3

5、车厢内覆盖解决方案高速铁路上采用新型列车运营,如设计时速可达到250公里以上的庞巴迪列车以及CRH子弹型列车。由于新车型车体密封性强,车体穿透损耗加大,会导致车厢内部接收信号降低。如果采用现有GSM网络来覆盖,在高速列车内信号强度可能不能保证良好的通话,引起用户投诉。采用BBU+RRU组网实现高铁覆盖专网,可以将RRU近天线安装减小馈线损耗,增强车厢覆盖。BBU建议放置在车站或现有机房,RRU通过级联方式在铁路沿线铺设,可以采用抱杆安装或者沿线铁塔安装。2.4 高铁专网解决方案对高铁采用专网覆盖解决方案,即使用专用的基站或小区对铁路沿线进行覆盖,只用于列车内用户的通信,专网与大网实现重选和切换

6、上完全的隔离,只在车站、候车室等专网与大网的连接处进行重选和切换。专网小区应形成链状接力覆盖,形成铁路沿线超长小区以减少跨区切换;多个专网小区形成连续覆盖,以保证列车高速通过时的网络性能指标;考虑到高铁列车车厢的损耗和减少对大网的干扰,专网小区的部署建议不要离铁路过远。相对于混合组网,专网的优势突出: 专网与大网各自的覆盖目标明确,专网专用,对现有网络的调整较少; 专网的邻区关系简单,重选/切换控制更加简单有效;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3 高铁场景下的网络规划3.1 容量规划以CRH列车为例,CRH的标准配置为8节车厢,额定载客人数约为600人;目前也有加长型的CR

7、H列车,一共有16节车厢,额定载客人数为1200人。这里按照加长型计算,在两辆列车交汇时单小区用户数最多,为2400人。按照移动用户渗透率65%,按平均同时通话概率2%计算,则两车交汇时实际用户数为31人,需要31个信道。在高速列车上一般发短信的用户占多数,需要考虑多配置一些SDCCH信道,4载频配置时至少保证4条SDCCH/8,并设置一部分动态SDCCH信道;数据业务PDCH信道建议配置4静+4动。建议:站台小区配置6载频;跨LAC区高铁链型小区配置6载频;其他高铁链型小区配置4载频。开启动态HR,动态SDCCH。3.2 覆盖规划高铁场景的覆盖规划需要重点考虑天线选型,以及对高铁列车损耗的考

8、虑。1. 天线选型由于高速铁路属于狭长地形场景覆盖,并且专网小区基站根据实际地理条件与铁路沿线可能有一定距离,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天线。 如果专网基站与铁路沿线的垂直距离较大,应该采用65度左右高增益(18dBi)宽波束天线,扩大覆盖范围,同时抑制覆盖边缘天线增益的快速下降。 如果专网基站与铁路沿线的垂直距离在100米以内,为避免越区覆盖,优先采用30度左右高增益(2022dBi)窄波束天线。 站台小区建议采用小增益八木天线或者吸顶天线,将覆盖范围仅控制在高铁站台。2. 列车损耗及车外电平要求高铁专网设计中,首先要对各列车类型作相关的穿透损耗测试,以穿透损耗最大的车种作为设计基础,来

9、确保用户在各种车型中都可以获得正常的通话电平值。测试结果如下:车型普通车厢(dB)卧铺车厢(dB)播音室中间过道(dB)综合考虑的衰减值(dB)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车型普通车厢(dB)卧铺车厢(dB)播音室中间过道(dB)综合考虑的衰减值(dB)T型列车121612K型列车13141614庞巴迪列车2424CRH2列车1010设计建议值24T型列车121612K型列车13141614庞巴迪列车2424CRH2列车1010设计建议值24在高速铁路覆盖的设计中,以损耗最大的庞巴迪列车车型进行考虑,即设计中的列车损耗取24dB。在高速铁路的专网设计中,为了给列车用户提

10、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建议车厢内电平值要达到-85dBm以上。考虑24dB的列车损耗,即车外要求的覆盖电平为-61dBm。3. 小区半径估算根据链路预算,结合传播模型,得到单小区覆盖半径。这里的单小区应理解为一个RRU的覆盖范围。如果12个RRU组成一个逻辑小区,那么这个逻辑小区的覆盖范围应为一个RRU的12倍。同一个站点上背靠背安装两个RRU,则一个逻辑小区中有6个站点。如果BBU与最远的RRU之间距离超过10km,则应按照该逻辑小区最大覆盖范围=10km的原则,优化每个逻辑小区内级联的RRU数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BBU尽量安装到逻辑小区覆盖范围的中间段。3.3 交叠区计算小区重叠覆盖距离应该

11、从小区重选切换两方面进行考虑。1. 从小区重选考虑当手机测量到邻小区C2高于服务小区C2值且维持5秒钟,手机将发起小区重选,若在跨位置区处,则邻小区C2必须高于服务小区C2与CRH设置值的和且维持5秒钟,手机发起小区重选和位置更新。假设两个小区在交叠的中间点电平相当,从此点计时,最少5秒钟后触发小区重选。即逻辑小区的重叠覆盖区最少要满足10秒的火车运行时间。跨LAC区的小区重选,需要多预留2s。即对于同一LAC内的小区重选,重叠区考虑10s;对于跨LAC的小区重选,重叠区考虑12s。2. 从小区间切换考虑高铁应用快速电平下降切换算法,两次切换间隔时长设置为0。一般来说,测量报告滤波和切换判决时

12、间3s,切换执行时间2s,连续切换等待时间=0s,二次切换执行时间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3s,因此重叠区至少应能保证8s的MS移动时间,跨BSC切换,还需要多预留12s,切换的重叠覆盖区要求为10s。3. 综合考虑综上,取小区重选和切换中较大大的重叠覆盖距离,即10s(同一LAC)或者12s(不同LAC)对应的重叠距离作为高铁专网覆盖小区间的重叠覆盖区域距离。时速km/h250300350同LAC对应的重叠覆盖区m694833972跨LAC对应的重叠覆盖区m833100011673.4 站址选择1. 站址选择原则通常情况下,在城市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铁路沿线已经建设

13、好了相当一部分的宏站,这些宏站可以有效地利用于铁路专网的建设中,我们建议的采纳原则为垂直于铁路300米之内且从基站可以目视到铁轨的基站。当在城市中铁路沿线没有现成基站可用时,需要考虑新建站来解决专网小区接续问题。同样,沿线新增的宏站与铁路垂直距离务必控制在300米之内,高度控制在20米至30米,以使小区对铁路列车的覆盖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考虑到铁路沿线安全问题,铁塔类型的宏站与铁路垂直距离需大于50米。2. 站点间距1)逻辑小区内RRU距离逻辑小区内RRU之间不预留重叠覆盖距离,两个RRU点之间距离=2*每个RRU在铁路上的覆盖距离D。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单R

14、RU覆盖半径m1100RRU距离铁路距离m100RRU在铁路上距离m1095同一逻辑小区中RRU之间的距离m2190假设:单RRU覆盖半径假设为1100m。2)逻辑小区间距离两个逻辑小区间的距离=逻辑小区1边界RRU在铁路上覆盖距离D1+逻辑小区2边界RRU在铁路上覆盖距离D2 - 重叠覆盖距离Do。如果逻辑小区1和2所覆盖的无线环境相似,则D1=D2。同LAC跨LAC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RRU在铁路上距离m10951095重叠覆盖距离m9721167逻辑小区间RRU距离m12181023假设:按照经过农村的列车时速为350km/h来计算重叠覆盖距离。3)每个逻

15、辑小区的覆盖范围逻辑小区的覆盖范围=逻辑小区内单个物理小区的覆盖距离物理小区个数-逻辑小区间的重叠覆盖距离同LAC多LAC单个RRU在铁路上距离m10951095重叠覆盖距离m9721167逻辑小区中包含的物理小区数量1212一个逻辑小区所覆盖的距离km12.16811.973若某高铁一共有300km,则一共至少需要300/12.168*6=150个站点,最多每6个站点(12个RRU)配置成1个逻辑小区,共配置25个逻辑小区,需要1502=300个RRU。实际项目中,由于高铁途径的地物环境多样,每个物理小区的覆盖半径可能有所差别;同时,由于BBU与RRU之间拉远的限制,实际组成一个逻辑小区的RRU数量可能不等,应按照实际勘察结果计算调整。3.5 LAC规划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