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做法统一规定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46065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浆做法统一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浆做法统一规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统一要求(修订稿)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二月目录1 总则12 小导管注浆12.1 一般规定12.2 超前小导管参数设计 22.3锁脚锚管参数设计22.4 注浆参数设计23 深孔注浆33.1 一般规定 33.2布孔方式33.3注浆参数设计43.4止浆墙设计43.5检验要求44 旋喷注浆54.1 一般规定 54.2 布孔方式 54.3注浆参数设计54.4检验要求65 附件61总则1.0.1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使工程在满足安 全、工期要求情况下造价更加合理,同时作为新建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工程设

2、计中 的指导性文件,特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在总结近些年来北京已建成的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及施工经 验,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1.0.3本规定适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土建工程中暗挖隧道小导管注浆、深孔 注浆、旋喷注浆设计,其它改、扩建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可参考执行。1.0.4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土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保护设计原则上应 符合本规定要求,对于特、一级环境风险工程,尚应按照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 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中相关评审程序执行,本规定不替代评审要求。1.0.5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行业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的有

3、关规定。2小导管注浆2.1 一般规定2.1.1小导管注浆包括暗挖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初期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初期 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回填注浆和锁脚锚管注浆。2.1.2超前小导管注浆适用于无水或降水后自稳能力差的地层。隧道拱部位于填 土层、砂层或松散的砂卵石层时,应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拱部超前支护,位于中 密或密实的砂卵石层、粉土、黏土层等其它地层且其自稳能力较强时,可不注浆。 2.1.3初期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回填注浆应遵照地铁 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执行。2.1.4小导管设计应包括导管布设、注浆材料、控制要求等内容,并根据勘察单 位提供的勘察报告给出需注浆的土层孔隙率。2.

4、2超前小导管参数设计2.2.1隧道拱部一般按照120150布设超前小导管,位于填土、粉细砂等土 层时可按照180布设。对于多导洞开挖的隧道,临时中隔壁处也应打设超前小 导管,打设范围同隧道外侧初期支护。2.2.2超前小导管一般应采用单排小导管,环向间距一般采用300mm400mm。 当地层稳定性较差或隧道受力转换复杂时,可加密间距。2.2.3小导管一般采用二42、t=3.25钢焊管,当遇砂卵石地层打设困难时,可减 小小导管的直径,必要时经专项论证后也可采用无缝钢管。2.2.4隧道初期支护格栅间距应根据土层、断面、风险源情况等综合确定,一般 取500mm和750mm两种,土层条件良好、断面简单、

5、无风险源或风险很小时 优先选择750mm。超前小导管打设纵向一般采用每棉打设,土层条件较好且导 管易打设时可采用两棉打设,并应满足前次注浆导管未开挖部分水平长度不小于 1m。2.2.5超前小导管适用条件和超前小导管参数可参考附表5.1和附表5.2。2.3锁脚锚管参数设计2.3.1暗挖隧道施工中,在隧道台阶、临时仰拱脚部位置,下部土体开挖之前, 宜打设锁脚锚管。2.3.2 一般情况下,在隧道台阶、临时仰拱角部位置每处应打设一根锁脚锚管, 沿隧道纵向与初支钢架间距一致。2.3.3锁脚锚管长度一般采用1.52m,当遇到卵石地层、打设困难情况时,长度 可采用11.5m。2.3.4锁脚锚管与水平面夹角宜

6、为45。2.3.5锁脚锚管规格与超前小导管一致。2.4注浆参数设计2.4.1超前小导管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改性水玻璃或水泥-水玻璃双液 浆,若需要采用TGRM、HSG等浆液时,需经专项论证确定。1填土层、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单液水泥浆,但水泥浆里应掺假一定量的 速凝剂;2粉细砂、细中砂地层中,宜采用改性水玻璃;3其余地层中,宜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2.4.2锁脚锚管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2.4.5注浆终压不大于0.5MPa,扩散半径不小于(a/2+0.1)m (其中,a为小导 管环向间距)。3深孔注浆3.1 一般规定3.1.1深孔注浆设计根据计量方式的不同,设计内容及深度也不尽

7、相同。若按照 注浆范围综合计量时,设计仅给出注浆范围、注浆材料及检验指标要求即可;若 需按照成孔及注浆等详细计量时,设计需给出布孔方式、注浆参数设计、止浆墙 设计、检验指标要求及分段搭接长度等,并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给出需 注浆的土层孔隙率。3.1.2应根据加固地层或注浆止水分别进行深孔注浆设计。3.1.3在隧道近距离穿越特级、重要一级风险源或拱部处于较大范围稳定性差的 地层中时,或隧道洞身存在地下水需要止水时,宜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或止水, 其它风险情况下采用与否视现场情况,拟采用深孔注浆措施时宜按照相关评审确 定。3.1.4深孔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若需要采

8、用 TGRM、HSG等其它浆液时,需经专项论证确定。3.1.5深孔注浆过程控制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3.1.6采用深孔注浆加固的土体不宜同时采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措施,若与管棚 预支护措施同时采用时应经专项论证。3.2布孔方式3.2.1优先选择自地面向下竖向注浆,需要自隧道内超前注浆时优先选择平行隧 道初期支护布孔,若无操作空间,可自隧道掌子面斜向隧道初支外打设,起点可 设在掌子面位于初支向内0.5m位置。3.2.2注浆孔端部间距宜为0.6m0.8m。3.2.3沿隧道分段深孔注浆情况下,每循环分段长度根据不同地层内的成孔长度 确定,但加固地层时应考虑2m长的搭接,止水时应考虑不小于隧道外注浆厚度

9、的搭接。3.2.4采用多排成孔注浆时,应选择梅花形布孔。3.3注浆参数设计3.3.1采用深孔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地层时,一般情况下,深孔注浆宜沿隧道拱部 120 180设置,隧道初期支护外注浆加固厚度1.52m,加固参数及适用条件 可参考附表5.3,当风险较大时,按照相关评审程序确定。3.3.2采用深孔注浆止水时,应根据地下水特性(有无承压性)、土层特性、地下 水水头、水位与隧道的关系等综合确定,隧道初支外围和掌子面均应注浆,注浆 厚度一般可选择23m,并应专项论证。3.3.3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时,优先选择单液水泥浆,根据现场需要经各方协 定也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3.3.4采用深孔注浆止水

10、时,宜选择水泥-水玻璃双液浆。3.3.5填土、砂卵石地层中,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1MPa,其余地层中,注浆压 力宜控制在12MPa,扩散半径按照0.40.6m考虑。3.4止浆墙设计3.4.1止浆墙宜选择喷射混凝土,厚度200300mm,内设单层钢筋网片,墙体范 围内设置1.52m长 22500mm X 500mm钢筋锚杆。3.4.2止浆墙沿掌子面设置范围,应结合断面开挖方式、加固范围等确定。3.5检验要求3.5.1隧道开挖前应检验注浆效果,主要检验指标包括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 度、渗透系数的定量指标和开挖面稳定的定性指标。3.5.2采深孔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地层时,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

11、.50.8MPa,可不检验其渗透系数,并需保证土体开挖后至完成初期支护期间的 开挖面稳定。3.5.3采用深孔注浆止水时,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0.8MPa,渗透系 数不大于1X10-6cm/s,并需保证土体开挖后至完成初期支护期间的开挖面稳定。4旋喷注浆4.1 一般规定4.1.1本节仅适用于轨道交通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及泵房段,自地 面进行的竖向旋喷注浆地层加固。4.1.2 一般采用二重管方式,若需采用三重管方式,需经专项论证。4.1.3旋喷注浆设计应包括布孔方式、注浆参数设计及检验指标要求等内容。4.1.4注浆孔深度不宜超过25m。4.2布孔方式4.2.1注浆加固体直径一

12、般采用600mm800mm,搭接宽度根据注浆孔深度确定, 并不宜小于200mm。4.2.2采用多排咬合旋喷时,应采用梅花形布置。4.3注浆参数设计4.3.1旋喷注浆浆液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4.3.2对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或泵房自地面旋喷注浆加固时,隧道 周围加固厚度范围进行注浆,其余成孔范围内不注浆,但应回填。4.3.3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或泵房周围土体加固厚度应根据地下水 特性(有无承压性)地下水水头、水位与隧道的关系等综合确定,宜为3m。4.3.4隧道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盾构区间始发段加固长度宜为盾构机身长度L, 接收段加固长度宜为L+2m,隧道范围内无地下水时接收

13、段加固长度宜为L。4.3.5盾构区间联络通道隧道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应沿联络通道通长范围加固, 无地下水时,自正线位置向联络通道加固长度宜为3m。4.4检验要求4.4.1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旋喷注浆加固完成后,隧道开挖前应检 验注浆效果,主要检验指标包括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等。4.4.2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0.8MPa,渗透系数不大于1X10-6cm/s。5附件附表5.1超前小导管适用条件参考表格栅间距(m)小导管设置小导管打设范围()小导管环向间距(m)适用地层条件0.75一一一一一一基本稳定的粘土、粉质 粘土层。0.75每棉1201500.30.4较稳定

14、的粉土层0.50一一一一一一较稳定的卵石地层0.50每棉1501800.30.4较不稳定的粉土、中粗 砂层0.50每棉,加密环向间距1800.2较不稳定的粉细砂层、 填土层密排每棉,加密环向间距1800.2马头门位置,或者不稳 定的填土层、粉细砂层注:(1)小导管打设范围指隧道拱部范围,其余部位需打设小导管时不适用。(2) 适用地层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应不限于表中内容,其它情况可参考。(3) 隧道穿越重要环境风险工程时,提高一级采用。附表5.12超前小导管参数参考表初支厚度(mm)格栅间距(m)小导管设置小导管建议参数外插角()长度(m)2500.75每棉15212.12.32500.50每棉15211.82.02500.50两棉15212.52.83000.75每棉20252.22.43000.50每棉20251.92.13500.50每棉25302.32.5附表53深孔注浆加固参数参考表加固范围加固厚度 (m)注浆浆液注浆压力 (MPa)扩散半径 (m)适用地层1201501.52单液水泥浆0.50.6卵石地层。1201501.52水泥-水玻璃120.40.5粉土1501801.52单液水泥浆0.510.50.6粗砂层1501801.52水泥-水玻璃,必要时采用改性水玻璃11.50.40.5中砂、粉细砂 层15018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