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公众礼仪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59108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公众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个人公众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个人公众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公众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公众礼仪(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公众礼仪第一节仪态仪表一、头发的要求头发要适时梳理,不可有头皮屑。发型要朴实、大方,具有良好的个性。男性的发式给人以得体、整齐的感觉,应该显示成熟、为人们所喜爱。女士梳理清秀典雅的发型,能表达出持重、干练、成熟。常进行交际活动的女士适合梳理秀美的发型,使人产生信任感。公务人员的发型不能奇特,最好不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发不遮脸,额前留海不可过低,不使用色泽鲜艳的发饰。总之,头发要遵循三不;原那么,即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皮屑。要根据自己的脸型、体型、年龄、发质、气质选择与自己职业和个性相配合的发型,以增强人体的整体美。二、面部的要求1.在社交活动中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与适当的修饰。要保证

2、面部无油污、无汗渍、无泪痕、无其它不洁物,干净而清爽,并注意与自身的职业特征相符合。男士胡须要剃净,鼻毛应剪短,不留胡须。女士可适当化淡妆,突出自然美,不能浓妆艳抹,并防止使用气味浓烈的化装品。2.美容化装要以修整、和谐为准那么,尽量突出自然美,掩饰面部缺陷。化装一般有以下步骤:1妆前准备。包括束发、洁肤、护肤、修眉。2施妆过程。包括抹粉底、画眉毛、画眼影、画眼线、刷睫毛、抹腮红、定妆、画口红。3妆后检查。包括检查左右是否对称、检查过度是否自然、检查整体与局部是否协调、检查整体是否完美。三、手臂的要求手臂是能显露人体优雅的重要部位。在正式的政务、商务、学术、外交活动中,人的手臂,尤其是肩部,不

3、应露在衣服外,在这些场合不宜穿着半袖或无袖装。女士特别要注意,在正式场合,假设打算穿着暴露腋窝的衣服,那么应先去除腋毛。四、双手的要求手要清洗干净,指甲要经常修剪、洗刷,指甲长度要适当,不要无故留长指甲,也不可涂有色的指甲油。五、举止举止落落大方,动作符合标准,是个人礼仪方面最根本的要求。它包括站立、就座、行走和手势。1.站立。平肩,直颈,下颌微向后收;两眼平视,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直立,挺胸,收腹,略微收臀。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两手也可以在体前交叉,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肘部应略向外张。男性在必须时可单手或双手背于背后。两腿要直,膝盖放松,大腿稍收紧上提;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上体保持

4、标准站姿。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微微张开,但不能超过肩宽。女性在必要时,特别是单独在公众面前或登台展现时,可采用3/4站姿。女子站立时,脚应成V;型,膝和脚后跟应靠紧,身体重心应尽量提高。2.就座。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右腿后撤半步,轻稳地坐下。女子就座时,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男子那么应将西服扣翻开。坐在椅子上时,上体保持站姿的根本姿势,头正目平,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膝并拢,两脚平行,鞋尖方向一致,根据椅子的上下调整坐姿,做到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根本垂直。双脚可正放或侧放,并拢或交叠。女子的双膝必须并拢,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男士可

5、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倚在扶手上,以显示高雅。坐在椅子上时,一般只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不要靠背,仅在休息时才可轻轻靠背。起立时,右腿向回收半步,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并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坐姿还可以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形成优美的S;型坐姿,还可两腿膝部交叉,脚内收与前腿膝下交叉,两脚一前一后着地,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3.行走。正确的行走要沉着、轻盈、稳重。以站姿为根底,面带微笑,眼睛平视,双肩平稳,双臂前后摆动自然且有节奏,摆幅以3050度为宜,双肩、双臂都不应过于僵硬,重心稍前倾。行走时左右脚重心反复地向前后交替,使身体向前移动,两只脚的内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

6、直线,脚印应是正对前方,步幅要适当,一般应是男士7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但也因性别和身高有一定的差异。着装不同,步幅也不同,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旗袍、西服裙或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跨出的步子应是脚跟先着地,膝盖不能弯曲,膝盖要灵活,富有弹性,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走出步韵来。4.手势。与人交谈时的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可手舞足蹈。介绍某人或给对方指示方向时,应掌心向上,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面带微笑,自己的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对方是否意会到。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显得端庄、大方、可信。六、服饰文明1.着装

7、根本要求着衣要注意整体美。只有美而得体,才符合礼仪。各式休闲鞋、时装鞋不能与正式礼服相配。穿西服一定要配颜色相宜的皮鞋。忌戴帽子。西服的衣裤兜内,忌塞得鼓鼓囊囊。正式场合不要穿短裤、背心、超短裤、紧身裤等,内衣背心、衬裙、袜口等千万不能露在外衣外面。宴会联欢时女士应穿裙子。穿旗袍时,开衩不可太高,膝上1-2寸为宜。公共场合只穿内衣是非常失礼的。睡衣只适宜在卧室穿着。在家里或宾馆内接待来宾和客人时,不得光脚,也不能只穿内衣、睡衣、短裤。参加社交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帽,要脱掉大衣、风雨衣等。男子任何时候在室内都不得戴帽子和手套。室内一般忌戴墨镜,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或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应戴

8、墨镜。有眼病需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表示歉意,或在握手、交谈时将眼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开展的程度;服饰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生活的态度。2.着装的原那么TPO原那么T、P、O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T;指时间,泛指早晚、季节、时代等:P;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O;代表目的、目标、对象。TPO原那么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衣着标准。着装遵循了这个原那么,就是符合礼仪的。整体性原那么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

9、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个性化原那么着装的个性化原那么,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正确风貌。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整洁原那么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3.着装要协调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

10、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着装要和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方,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比照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比照调和法是将比照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4.饰品的选择与佩戴佩戴首饰也应遵守TPO时间、场所、目的原那么,具体要求是:佩戴首饰要注意场合。只有在交际应酬时,

11、佩戴首饰才最适宜;上班时间以不戴或少戴首饰为好;从事劳动、体育活动和出席会议时也不宜戴首饰。佩戴首饰要与服装及本人的外表相和谐。一般穿较考究的服装时,才佩戴昂贵的首饰;穿运动装、工作服时不宜戴首饰。胖脸型的女士不宜戴耳环,圆脸型的女士戴项链应加个挂件。佩戴首饰要考虑性别因素。女士可以戴各种首饰,男士只宜戴结婚戒指。佩戴首饰要注意寓意和习惯。项链是平安、富有的象征,应根据身材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款式和色彩。戒指是首饰中最明确的爱情信物。手镯或手链如果在左手腕或左右两腕上同时佩戴,表示佩戴者已经结婚;如果仅在右手腕上佩戴,那么说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另外,手镯或手链的戴法还要考虑因各民族的

12、习俗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国人习惯将手镯或手链戴在右手上,而一些西方人那么习惯戴在左手上。一般女士佩戴手镯或手链就不用戴手表。围巾和帽子。围巾、帽子假设与服装的风格一致,可增加整体的形象美。在冬季,人们的服装色彩较暗,可以用颜色鲜艳的围巾、帽子点缀。如果服装颜色很艳丽,可用颜色素雅的围巾、帽子以求得一种色彩的平衡。帽子还可以用来修饰脸型,长脸型的人宜戴宽边或帽檐下垂的,脸宽的人那么应戴小檐高顶帽。手提包。一般要求手提包与服装相和谐。夏季拎包应轻巧,冬季提包的颜色可以鲜明些;草编的手提包配上运动衫或棉布便装就十分自然得体。眼镜。如今,眼镜已不只是医疗保健品,它不仅能保护眼睛,而且还是一种饰品。精美的金边眼镜,会给人增添几分斯文,而大框架的眼镜那么显示出一种豪放气派。胸花。胸花有金属的、塑料的、镶嵌宝石的,还有用与衣服料子相同的呢绒做的,很有情趣。女子佩戴胸花没有一定的原那么,只要看上去不刺眼就行。手帕。作为一种饰物,在西装左上边口袋里,露出折成三角形、双尖形、花瓣形等形状的手帕,能给人平添几分风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