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58340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地震办公室二六年五月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 录序 言1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3一、良好的基础3二、面临形势与发展机遇5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8一、指导原则8二、发展目标9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10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10二、全面提升全区地震安全能力11三、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14四、提高农村民居的防震能力14五、确保2008年奥运会的地震安全15第四部分 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16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17一、加强领导,认真实施17二、创新渠道,建立投资保障机制17三、依法行政,完善监督管理机制18四、发挥组织系统作用,确保规划的落实18

2、五、加强规划监测评估,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18第六部分 防震减灾事业建设项目库19序 言地震灾害是一种小概率大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面广等特点。昌平区位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地处度度高地震烈度区,发育有南口孙河、南口山前、小汤山东北旺、黄庄高丽营等多条地震活动断裂,是北京地区浅源地震多发之一。防震减灾工作是首都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日益加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对城市的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规划客观分析了当前昌平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

3、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重大项目安排,用以指导全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是指导区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编制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054号),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年限为2006年2010年。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良好的基础2001年2005年,是昌平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全区

4、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全国和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把“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到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中,并坚持以法制为保障、以科技为依托、以社会合力为推动力,结合新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的需求,依法深入推进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区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迅速提高,为“十一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村(社区)防震减灾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原则,充实和调整了区防震减灾工作领

5、导小组,把防震减灾法定部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纳入成员单位。设立区地震应急指挥部(原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区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区地震办公室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道)、村(社区)按照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也分别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和地震应急指挥机构,组建了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经过区、镇(街道)两级综合培训考核,全区共有42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持证上岗,其中,镇(街道)级25名、村(社区)级396名。到目前为止,全区实现了每个村、每个社区均有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监测能力明显提高。建立了较现代化的地震监测台网和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地

6、震宏观观测网。其中区属专业地震监测站4个,区、镇(街道)、村属地震宏观观测站20个,区、镇(街道)属强震台15个和国家、市、区区域联合地震监测专业台3个。建立了周会商、月会商和年中、年末会商制度;建立了“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年度两会”等重要时段震情跟踪制度;建立了区域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制度,实现了区域地震监测资源共享和条块结合的监测工作体系。震灾预防工作得到强化。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依法对200多项重点建设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核,城镇建设抗震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的抗震设防管理,将避让地震活动断层和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

7、所等内容纳入了我区规划,启动了昌平新城地震小区划工程。开展了以生命线工程为主的工程抗震安全调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了“迎奥运环境整治”项目,3年内我区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基本实现遇灾灾民合理疏散。按照以科技为依托,自主创新的思路,在国家和北京市地震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覆盖我区12个镇域的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为我区城市建设走入科学安全、可持续性优化发展轨道奠定基础。全区领导干部防震减灾理念逐步确立和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安全昌平工作刊物和知识读物走进了社区、村、家庭和校园。构建社会防震减灾合力、整合区域防震减灾资源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依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十

8、三陵地震中心台的昌平区防震减灾培训基地;依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昌平台的昌平区防震减灾科技研发基地;依托北京市地震局昌平台的昌平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得到明显加强。按照国家、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工作的要求,初步完成了以北京市昌平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为核心,各专业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和各村(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为补充的昌平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成了昌平区防震减灾信息指挥中心,同时完成了全区三级地震应急基础资料库和灾情速报网,为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提供了保障。开展了基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调研,提出了我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市、区、镇和各专项部门的应急

9、联动机制,为“铁人三项世界杯赛”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二、面临形势与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是昌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首都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阶段。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一)面临形势未来地震灾害的趋势要求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目前,我区主要存在防震减灾的问题是,地震监测能力还比较薄弱,短临预报水平还不高;一些工程和建筑的抗震设防隐患较多,农居工程基本不设防,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普遍偏低;灾害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预警系统不健全;群众灾害防范意识比较淡薄、自救互救知识技能不足。北京地区历史地震灾害相

10、当严重,据地震专家预测,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地区地震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不抓紧解决,一旦发生大的地震,将造成极大的被动和严重的后果。昌平作为北京的重点地区,必须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工程发展的趋势要求提高城市整体抗震能力。目前,我区单体建筑物越来越高,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倒塌所占地面面积扩大,压埋厚度加大,对避难的市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震后的快速抢险救援造成极大困难。单体建筑物的容积加大,水、气、电等居民生活赖以生存设施的点和面相应增大,存在潜在地震次生灾害源。建筑物间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社区避险能力降低。道路交通越来越立体化,交通设施倒塌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中断城市与

11、外界的联系,一些生活必需的物资短期内供应将非常紧张。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要求迅速提高城市的整体抗震能力。昌平的城市定位要求高标准的防震减灾体系。昌平做为北京的上风上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宜居城市,举办2008年奥运铁人三项赛,这些都对我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避免和尽可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要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减少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三是要求缩短灾害恢复周期,避免和减少灾害给经济运行造成的中断;四是要求为社会提供适合需求的、高质量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产品,以保证社会安定和抗震救灾工作

12、的顺利进行。(二)难得机遇防震减灾工作有了明确定位。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公共安全体系。昌平区成立了在区突发公共安全应急委员会领导下的地震应急专项指挥部。难得的奥运机遇。昌平做为奥运旅游服务区及铁人三项赛场所在地,奥运保障的地震安全工作将会加大力度,做为公众文明素质的防震减灾素质将会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地震安全将会放到突出位置。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营造稳定安全的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国家、北京市、

13、昌平区分别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到2020年奋斗目标,分别印发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有强烈、更高需求。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倍加珍视生命,倍加热爱生活,倍加重视居住安全,倍加强调生活质量,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

14、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整合防震减灾资源,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和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以建设工程为重点,提高全面防御能力根据经济发展程度,逐步提高城市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引导农民建设安全民居,提高全面防御地震能力。(二)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地震观测技术和地震科学基础研究为依托,促进地震科技进步与应用,提高防震减灾实效。(三)以奥运召开为契机,实现抗震战略

15、转变为保证奥运期间的地震安全,全面提升抗震减灾能力,实现由重点防御向全面防御的战略转变。(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加强全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构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二、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昌平中心城区应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试点镇、中心镇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遭遇6级左右地震时,建筑物严重破坏的比例很低,不会发生大规模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的功能不会大范围失效。在政府高效有序的指挥下,受灾居民、社区志愿者和救援队伍能够迅速开展救助行动,人员伤亡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相对较小。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有效提高。充分利用北京行政区内地震监测和强地震动的监测手段和监测能力,实现我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参数速报能力根本提高(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力争捕捉到4.0级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并对5级左右的地震做出有一定减灾实效的预测意见。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明显增强。一般新建工程100%达到国家地震区划图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