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58324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业务平,我们教研组利用第三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改信息二:抓好常规工作。1,备课。2,本学期我校推行集体备课,有部分教师试行集体备课,教研组要备课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并要求教师应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

2、确教学目标上,理清教材思路上,理解教学理念上。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4,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是全批全改,并按时按量批改,通过检查有绝大多数老师作业批改用时,认真,改后再批,改错与激厉并重。3: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刻意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地事物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我组认真落实了听课,评课制度,老师每月至少听2节以上别人的课,实行在本校相互听课,本期还听了由中校组织的2节公开课,在这一活动中,大家能够相互提出不同的观点,给别人指出不成功的地方,达到相互学习,

3、共同提高的目的,。、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1,公开课教学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组老师上课平,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三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低年级组由李纲老师任教,高年级组由李凤丽老师任教,活动的安排与往年有所不同,是指点一人连续上三个周,上同一内容,同一个班级,低年级所上内容为长方形周长的认识,高年级所上的内容为;圆的认识,在课前要求同级教师帮助所上公开课老师备课进行指导,听课时要求大家以不同的视觉去观察学生和老师,课后展开相互评课,大胆提出自已的观点,然后大家共同确定新的教学思路,再让执教老师按新的思路去上第二次,这样连续用地三次不同的思路去上同一内容,最后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数学知识竟赛

4、。按计划我组在第五周顺利完成了数学知识竟赛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从命题到组织考试,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很负责,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的确让部分学生施展了才能发挥了个性特长,也为老师深入了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3,课题研讨活动。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随可见,为此,我组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课题于第十八周业务学习时间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以自已执教多年的经验,对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宝的意见。最后,大家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是七个培养;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4培养学生细心的态度。5把

5、计算用于生活中。6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7要从低年级抓起。四,存在的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1,我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这方面我们还应多去观看教学课堂2,录相看看专家的评课与点评3,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二)随着_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一个学期的教研旅程也圆满画上了句号。回首走过的十八个星期。教研组7位老师带着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与敬畏,带着对教研工作的热情与钻研,一起学习、讨论、交流、研究、分享,行走在思索中,擦亮着智慧的火花。有人说:“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很远。”是呀,和谐的团体带来了满筐的硕果。一、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人生

6、的目标在于不断的追求”,耕耘于绿草地的老师们更是需要静心的思考,潜心的研究。开学初,教研组老师们围绕平时的教学困惑展开探讨,商定本学期的校本研究课题“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老师们广泛查阅文献,并结合生情、班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反思”、“同伴协助”、“专业扶持”等形式,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策略。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大家梳理出以下几条策略:1.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不积极参与的原因2.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4.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倾听习惯5.

7、准备充足的教具与学具6.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机会7.注意生生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8.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9.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10.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人说:“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到达顶峰;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佼佼者。”我们坚信,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定能在“真研究”中解决“真问题”。二、勤思善写,博观约取“备、教、批、改、辅、考、思、研”是学校教学工作必备项目,唯有勤思、善学、肯做,才能使教研工作扎实、迅速前进。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教师随笔、反思的记录,老师们能及时记录将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发现

8、、想法与不足。本学期每师各撰写4篇的“教学日记”,分别以“数学案例或课堂评优带来的思考”、“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与思考”、“对同构课的思考”、“教学工作反思或总结”为主题。同时,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各级竞赛活动,其中在学校举行的数学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廖冬敏老师撰写的有效把握文本有效教学的起点和洪背清老师撰写的以“尝试与猜测”为例,谈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廖冬敏老师的作品还获得了晋江市小学数学案例评选一等奖。廖冬敏老师撰写的论文谈谈“直观”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的运用发表于CN刊物新课程杂志。张苹英老师制作的数学故事改变获得了晋江市第三届“数字故事”评选三等奖。还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福建

9、省第二届中小学微课堂评选活动,其中有柯纯纯老师制作的圆的面积和张苹英老师制作的搭一搭。洪背清老师的课堂比赛场次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三、扎根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更是教师演绎自我的平台,每一天的教学都充满着挑战与创新。于是我们扎根课堂、深入课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师徒同课同构课、青年教师风采课、新入伍教师的成长课,三个不同层面的课堂追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序、有度。中年教师的课堂展现个人风格,青年教师的课堂调控自如。扎根课堂,我们深刻地领悟到读懂教材的重要性,我们认真钻研课标精神,体会教材设计意图,以此引航教学。其次我们深入分析学情,做好学生调研,在

10、读懂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难处入手,从而切实解决问题。教学在不断地摸索与反思中前进着,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闪出火花。虽然话题的开展,有困惑、有失望、有矛盾、有欣喜,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收获与思考。蔡秀丽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一起来分类;廖冬敏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图形;李丽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生活中的正负数;蔡曙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卫星运转时间;洪背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张苹英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生活中的比;柯纯纯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均能紧紧围绕话题展开研究,展现出了群策群力的力量,使得校本教研全面地落到实处。其次,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教学评优活动。在第五实验小学首届数学课堂教

11、学评优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洪背清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获一等奖;张苹英老师执教的搭一搭获二等奖;柯纯纯老师执教的温度获二等奖;廖冬敏执教的鸡兔同笼获三等奖。洪背清老师代表学校参加晋江市小学数学课堂评优比赛获一等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怀揣理想,勇敢追求,逐梦于教育大道上,切切实实地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我们的人生将会是更加精彩纷呈。四、展望未来,厚积薄发一学期的校本研究,虽然充满着温度与长度,却末能达到预期的高度与深度。热热闹闹的研究背后,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虽说话题研究的问题来自实际困惑,大家也努力从各方寻找解决策略,但始终免不了有些大而空,怎样使我们的校本教研工

12、作更高效,成了我们新的研究目标,新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认准目标,开拓创新。1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为老师们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宽老师们的教学视野。2.加强理论知识的提升。建议老师们广泛阅读书籍,做好读书摘记,并进行交流分享。3.深入解读教材,以单元知识模块为教研内容,扎扎实实开展校本研究,将是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核心。4.组织老师们进行小课题研究,鼓励人人参与其中,从小做起,从实做起。让研究成为教师基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方式。5.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人说:“研究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智慧的获得;意味着职业品味的提升;意味着尊严、幸福和快乐。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