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55589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与课堂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要搞清楚“玉”是什么,所借助的“砖”是什么,还要预设好怎样“抛”,“抛”的时机,等等。这样的诱发才有可能达到教师提前预设的目的。“诱”在于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一定的成功收获,从而变成学习本身的志趣。“发”是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手段。因此,“砖”要选择有趣,难度较易,过程较简单的教学载体和手段;“玉”可以是知识和技能的本身,也可以是学习者需要必备的习惯,志向,情感,价值等;“抛”则需要教师把握教学时机,这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的预设,铺设,更需要合理的训练学生学习的习惯,这些准备工作就绪,水到渠成地“抛”

2、。具体说来,我认为从以下几点来谈:1.“砖”与“玉”的价值“砖”可以是非常容易的基础知识,但不需要教师来一味的讲授,而是让学生挑战极限式的理解性的记忆,让初学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砖”可以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实验。教师可以把问题设置在话题或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兴趣之后,再来解决问题,可谓有“绵绵入口,意犹未尽”之感,这样变单纯的兴趣为学习的兴趣,颇有“瓜熟蒂落”之意;“砖”可以是教师潜移默化的谆谆教导,无声的渗透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砖”可以是层层设置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在细雨润物般的体验问题的拓展,又突然峰回路转的疾风骤雨般的逆向延伸,这样的“砖”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本身,而是教

3、师和学生探求知识的“活化石”,“石”得灵气,实乃“玉”也。“玉”不是教师雕琢好捧给学生的“和氏璧”,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泥,水,情感,智慧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所以,“玉”不能单纯理解为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生成,而是有学生的情感,有学生的智慧,有学生的创造。那么,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怎样的“教”,而是关注学生的生成;不再是看学习的结果,而是看学习过程中的继承和创造!2.“抛”与“引”的衔接“抛”就是“诱”的最终行为,“引”就是“发”的开始。所以“诱”不好不可“抛”,“引”不好无法“发”。那如何“抛引”自然呢?“抛”出去的,在于让学生感到有趣易得,积极敢接,任其争辩。这不仅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技法,还要有

4、高尚的人格魅力。既然是“抛”,就要有乐,教师绝不可将自己的牢骚和埋怨强加进去,否则“抛”而不起;既然是“抛”,就要是易,教师绝不可将难题,怪题或偏题加进去,否则“抛” 而不接;既然是“抛”,就要放开,教师绝不可将自我观点有意强加,否则“接”而不传,没有争论。所以,“抛”要始终察言观色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抓住碰撞的“火花”,有节度的“抛”。“引”就是学生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就是问题矛盾激发到必须需要解决的地步,就是教师“抛”出去,学生就迎上接的态势。“引”可以是“一发不可收拾”,也可以是没有唯一的答案,但绝对要有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引”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设计和引领自己的教学,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方法,要诱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诱使学生爱老师。只有学生从内心的“引”,才能真正达到现在教育的核心-“和谐与发展“。总之,“抛砖引玉”在课堂教学上的借用,就是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出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借助个人的教学和人格的魅力,适时把握教学时机,巧妙地将问题设置在兴趣之中,而又故意制造思维的冲突,让几种不同的见解在一起碰撞,诱发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从中优选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智慧,从而以渗透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