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54108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人人有责201011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人人之责 一节自习课引发的思考王英英 义乌四中 13516893606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从上到下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各科老师直接接触学生,学生问题在此时现形,老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品德于课内课外。今天却是人人推卸责任,到了人人要德育又无人育的困境。试想可能是学生自身的信仰缺失,学校管理的评价不到位造成的难题,以致学生无德,学校无力,老师无心。关 键 字: 德育 责任 信仰缺失 学校管理班主任与课任老师是对班级不同类的两个概念。参照数学概念来说,班主任是一个大集合,包含了班级这个小集合,而任课老师与班级是一个交集关系,交合点只在于他的课堂上。有一回历史老师请假,我恰逢值周,就去班上转了一圈。班上

2、,有些闹腾,我站在门口(后门),突然学生意识到我,说了句:别吵了,语文老师来了,全班转头向我,大家嬉笑了。大约他们心里认为:语文老师怎么来了。之后又在降低了原先音量之下继续讲话,显然我无威慑力。为什么自习课,课任老师会无威信呢?试想当时班主任在那里效果就不一般了。在学生的眼中,你,任课老师只是一个上课的人,不是管理他们的人,自习课是与你任课老师无关的,除非你拿去上课。所以在很多学校,自习课课任老师除了去上课是绝对不会无事生非到班上去转转,看看学生了解情况的。各科老师最直接接触学生,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表现的问题,出现的情况,需要老师及时地解决,它不是班主任的任务。我们很多老师,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讲话

3、睡觉吃东西,他不是马上处理,而是告诉班主任,这样的后果只是你的课堂会越来越不像样子。教学实践活动最有利于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禁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品德作风。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睡觉,在你提示后扔无动于衷,或者他不屑于你的言语,这就不是简单的不听课,很可能是对上课的排斥,厌学的态度。学生很多问题是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你不能把德育当成班主任或者是政教处的职责。通过各科教学实施德育,除了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有些课程与德育相关性并不是很大,但是有很多课程内容却极强),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发挥德育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

4、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有时候在上课中你叉开去讲的一句转折的话很有可能是一句警醒。我曾经听过一堂地理课,课题内容是关于季风,老师讲到中国的风吹得很有方向,春天吹东风,夏天吹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这个问题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长说,可是这时一个学生嘀咕了一句:油菜花开了。这一句与课堂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语,于此老师可能是批评,也许是当没听见,或者换种表情当是警告他不能乱说话。但是这位老师没有,而是说:油菜花什么时候开的,它开时吹什么风,然后老师让那位同学讲,同学说是春天,老师进一步追问,几月?学生说大约是四月。然而老师补充说,因地域不同而开花季节也不相同,即使同一个省份也有早有迟,更别说全国各地

5、了,比如湖北的油菜在二月十号左右开花,青海的油菜要七月十号左右开花。季节不同,所吹的风也不同,看事物要全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内容。这种引导就是极好的德育教学。学生的无意之语或扰乱课堂或引来批评,如果是这样,于学生于老师都是极不利的。遗憾的是德育在今天走进了怎样的误区,德育的实施到了怎样的举步维艰,人人都有责任却人人都在推脱?德育又该如何深入?什么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怎样的途径是走进德育自身,发觉内涵,这是一个功夫尽在诗外的大问题。值得所有的老师与领导三思。今天我们在任何场合都能听见“素质”教育,“素质”低下,没素质。素质怎样培养,难道只是一个班主任要考虑的?在道德沦丧,金钱

6、至上,权利摆平一切的今天。社会说:学校学生没素质,老师没教好学生;学校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把学生污染了。学校六天的教育不及放假一天的教育。事情在这样的境地盘旋。问题在哪里?所有的人都在推卸责任,这个责任到底谁负责埋单?德育教学之所以在学校在学生中出现种种困难,学生在为人处事上的自我中心,集体意识淡薄,网络成瘾,自我约束力低下,家庭亲人感情漠视,无视课堂纪律,厌学等等,问题出在哪里?我曾经看过美国中学生必读书,其中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坎特伯雷故事集哈姆雷特有几部书就足以让你耳目一新麦田里的守望者理想国政治学圣经独立宣言论美国的民主共产党宣言。圣经我们是列为宗教读物,我们国家很多时候是将

7、宗教与迷信列为同一列的,我想在中学的课堂上,在学生的抽屉了,有一本圣经这个学生很有可能被认为异类,结局是被老师没收。然后说,这种书都能看?在学期初始,我曾列了一个书目,让学生去读书,当讲到圣经金刚经古兰经时学生大笑,然后说,我奶奶就读圣经我外婆念经我们再来看看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学生的阅读情况: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语文规定学生必读书:分为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唐宋散文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两者比较,有几点不同:美国的阅读突破国界,视域由文学到文化,有文化至政治哲学上层建筑的方

8、方面面;我们更注重传统经典的理解,少了全面性,我们仍有阶级的区分,至少我们没有要求学生读读资本论,在说理上更重于说教。当然这些确实是事实上的世界的经典。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们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总结,它所具有的教育与审美作用超越国界,逾越时代。从美国中学生必读书书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绝不受各种时尚和欲望的支配,而是恒定地持守着一种对经典作品的深情。这些作品是人类文化积累中的群峰,它不但反映了真正的人文追求和高尚趣味,而且展示了美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风景。一个人良心不感到谴责,做了坏事夜能安眠,头上没有星辰的照耀,心中没有道德律例,信仰的缺失,价值判断的混乱,精神的支

9、柱匮乏,没有思想的主导,所以许多学生就和大流社会随波了。问题在哪里?再谈谈学生对学校期待的矛盾性。有一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表姐说学生带手机很多,刚开始我还不相信,后来在考试时他们都用手机作弊,有时甚至在下课打电话,上课玩游戏,老师也抓不到。手机也是小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生带手机,老师应该狠狠地抓一抓,应该处罚他们,狠一点,总是警告,一点用都没有学校对犯错学生如何处置是最理想的,学校在管理上有没有漏洞?我们经常说,用考试检测学生的所得,那么用什么检查我们管理之后的成效?德育得用什么来验证成败?用什么证明一套制度实行了之后有无成绩?老师上完课要反思,要检查学生掌

10、握知识情况,那么学校怎样自我诊断,如何合理有效实在地考察自身的德育成绩?笔者曾见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表序号项 目是尚可否1本校制订了办学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2教职工都清楚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要求3学校工作基本按计划、有序进行4学校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内容要求是明确的5校长、主任能定期对职责范围的工作进行知道帮助6工作中出现了矛盾学校领导能及时协调7学校对布置的工作任务都要进行检查8工作中出现了偏差学校能及时纠正9学校定期总结工作,并重视教职工的工作总结10学校总结的过程和内容对教职工有激励作用11本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完善的12学校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是公正严明的13师生能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

11、14学校的常规管理取得明显成效15学校在不断改进常规管理行为中的不适应问题本表格的目的是有助于校长了解本校制度管理体系的科学水平和制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状态,确定常规管理行为中的问题症结,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性。从这个目标内容,不难发现它是针对学校的组织诊断,似乎没有涉及德育,没有涉及相应的考评项目。没有相应的考察就不知道德育育到了怎样的程度,学生是不是真的在你的教育之后有德了。这种检测制度的匮乏,检验体系的不全,导向不明,在具体的行动实施操作上就要陷入僵局。学生期待学校严格管理,学校制度真的严格吗,谁说了算,什么可以检查?对于这种无形的品行怎样能化虚为实?没有完备的体系一切都变得虚无。虽然很多问

12、题的成形不是学校的,但社会将教育的权利交给学校,学校就不可回避的需要站出来讲评德育。这种明显的管理上的漏洞,评价上的不全面,将很容易隐形、覆盖甚至误导德育的方向,最终会变得有形式无内容。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连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在这里度过的。他的教育始终都是在探索过程中。感谢上帝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有自己思想的灵魂。只有当对真理的认识和概念的认识能深深地反映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个人的观点,能激发出深沉的情感,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并能在他的活动行为方式、行动举止以及待人、对己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时,才能谈得上道德信念。义乌有一个自愿者组织,

13、叫做“心连心”,每年学校里都会参加一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义工共同参与,内容丰富,主题是感恩为主,通过各种意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长辈对自己付出之多。学生当场泣涕淋漓,但是到了正常上课,走出了那个环境,事件过去没几个小时就原形毕露了,仍旧是满口脏话,随手乱仍,举止不文明。可见只有当概念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成为发自内心的意识时才是真的信念,也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到达了德育的终极目标。如果道德只是一个大脑中的概念,嘴中的一个名词,学生受教育时的一个教育知识,一个故事,一次到街上的劝导,那么这样的教育只是外表的装饰,是形式的转变罢了。德育教育任重道远!让人人参与其中,为教育负责!参考文献:张兆华 杨萃吉主编 德育的世纪跨越P192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第2版石翔主编 美国中学生必读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P2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版语文课程标准附录 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P2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石翔主编 美国中学生必读书P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季苹主编 学校管理诊断P149-150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苏霍姆林斯基著 赵玮 王义高 蔡兴义 纪强译 帕夫雷什中学P193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