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54030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引言I摘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 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1成语的定义11.2成语的来源3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4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41.2.3 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5第二章 成语的翻译策略52.1成语的直译5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6212直译的方法技巧6213直译的实际运用72.2 成语的意译7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7222意译的方法技巧7223意译的实际运用8第三章 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9结语10参考文献 11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引言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这个概念仍有它的欠缺之处。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及文化的信息。

2、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虽然奈达把翻译扩大到语义和文体两个层面,但仍未提及文化信息的再现。本问拟从文化信息(cultureinformation)在翻译中的再现这个角度加以讨论。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成语的定义1.2成语的来源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2成语的翻译策略2.1成语的直译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212直译的方法技巧213直译的实际运用2.2 成语的意译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222意译的方法技巧223意译的实际运用3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

3、结束语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那么,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翻译成语就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语言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英语成语的来源,以及理解与翻译问题做些初步探讨。Abstract:Idiom is a language, which forms a kind of particular,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 and has its completely meaning in the process o

4、f language using. Its meaning is not an easy addition of single words meaning, so it i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an English idiom. Therefore, how to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idiom becomes difficult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B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must face it and deal

5、 with i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source of English idiom, and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直译,意译。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四个字,也有三字的以及四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1.2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

6、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

7、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8、。1.2.1成语的语言特征成语的语言比较精练简短,但是意义深长,可以以简短的几个字表达出深刻的含义,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 、“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

9、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1.2.2成语的文化特征成语在语言中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构成部分,可以最充分的体现出创造这种语言体系的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汉语成语体系全方位的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言语性,文化百科性,和文化精神性等鲜明的文化特征。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是言语性非常显著的特殊语言单

10、位。言语性包含着说或写的行为及其结果,而每一行为和结果都是特殊的,具体的,形象的。与语言的行而上性截然相反。一般言语虽然也来源于言语,但早已脱尽了或至少大大淡化了这种言语的特殊性,个别性及其千丝万缕的外在联系。失去了成语的那种开放性联想和想象的不可缺失的言语性生长点。汉语成语作为语言单位,其言语性特点带来了显著的文化属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成语无所不包,一本成语词典就是一部独特的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翻开这部百科全书就像是进入了中华文化的全息空间。“五谷丰登”,“安土重迁”,“青黄不接”等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农耕经济特点的展示。“学而不厌”,“因

11、才施教”,“金榜提名”等凸显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浸润着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酸甜苦辣。“四面楚歌”,“围魏救赵”,“唇亡齿寒”等飘荡着中国社会分合治乱的历史烽烟。深涵着出类拔萃的智慧韬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反映着中国传统习俗礼仪伦理道德。文化的最基本精神是文化民族性最重要方面。汉语成语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也在于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成语中隐含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以及与这种思维方式密不可分的世界观,审美观及价值观。其主要包括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以及最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审美及价值观。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成语与文化密切相关并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大

12、多数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受到本国的历史宗教、民俗和传统理念的影响,其中有一大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历史战争、历史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人物。例如:1、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公元前49年,恺撤大帝率部过卢比孔河时,下令焚舟,表示其不获胜毋宁死的决心,该英语成语由此而来。而汉语成语“破釜沉舟”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当年项羽渡过黄河后,下令部下破釜沉船,表示必须打胜仗,无后路可退。所以,这两个成语虽然来源不同,但形象和喻意非常相似,都表达“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在翻译时可以互相替代:2、All roads lead to Rome(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

13、英语中用此成语表示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汉语成语殊途同归出自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所以,两个成语在形象和意义上都十分相似;3、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据说,法国卢浮宫建造时,有些房间可以互传声音,凯瑟琳王后得以获取了许多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该英语成语由此而来。汉语的“隔墙有耳”出自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所以两个成语都表示“秘密商量事情,被人偷听”。所以我们发现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有很多在形式、意义、比喻、形象和修辞色彩上相近或相似的成语,这类成语虽然有的使用不同的喻体,但表达了基本相

14、同的文化特征。英汉成语除了来源与历史事件及典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和寓言。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成语,例如:“临时抱佛脚”、“塞翁失马”、“毛遂自荐”、“大意失剂州”、“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等等;而英语中这样的成语更是比比皆是。如,Achillesheel惟一致命的弱点,cross the Rubicon背水一战,Trojan horse暗藏的敌人或危险等等。当然这其中也有些成语看起来与汉语某些成语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或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干方百计、不遗余力”; wash ones hand不是“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