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4484548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攻略31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32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33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35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37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

2、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40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

3、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九)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虽:虽然。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其:代“食”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善:益处,好处。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教

4、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5、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课文分析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

6、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

7、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大道之行也(一)课文字词详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的。行:施行。为:是。公:公共的。选贤与(j)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讲:讲求。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气氛)。故:因此。独:只。亲:以为亲。亲:父母。子:以为子。子:子女。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有所长(zhng):幼年人能

8、顺利成长。矜(gu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皆:都。养:供养。男有分(f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货:财货。恶:憎恨。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弃:丢弃。必:一定。藏:私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是故:因此。谋:奸诈之心。兴: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闭。是谓大同。是:这。谓(wi

9、):是。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

10、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三)课文分析1文学常识。(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

11、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

12、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

13、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

14、,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

15、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