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448409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改革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 省联社成立后,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了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各县市的合作金融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统一法人,成立合作银行、商业银行,面向社会进行人事招聘,顺应了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同时,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处在改革最前沿的基层行员工产生了强烈冲击,各方利益交织,竞争增大,如何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处理好员工与单位的关系,对信用社的发展非常重要。一、当前员工的思想焦点面对已经实施和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措施,广大员工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员工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有积极的,有消极的,也有感到困惑和迷惘的,心

2、态虽然各异,但职工队伍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精神面貌是健康向上的。下面是基层行社员工表现的焦点问题:1、薪酬制度改革,员工抱怨工资低。经济利益是员工最直接的动力也是最敏感的矛盾点。从吃大锅饭,员工领导工资待遇差别不大到按系数薪酬制,领导与员工的差距瞬间拉大。普通员工的工资与信用社主任的工资差距近三倍,福利待遇也与系数成正比。薪酬制度改革是否违背了社会主义“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很多员工心存怨气,感到困惑,常常抱怨为什么感觉工作量与收入不匹配,为什么活干的多了,收入却没多。而领导收入却是自己的几倍、十几倍。 2、老员工内退,下岗忧虑造成人心惶惶。自2005年信用社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后,

3、很多行社开始对不能胜任的老员工进行内退。虽然大多老员工对内退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自己内退时心理还是很有痛楚,免不了一些老员工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还能在岗多久。而且内退后工资待遇的减少、面子等问题都摆在了当前。3、农信社的飞速发展,工作压力剧增。近年来农信社快速发展,由90年的经营亏本到当前的年利润几百万,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人事改革消除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使员工大部分呈超负荷状态。一线员工压力很大,除了难度较大的存款任务外,还有一系列的内控制度、文明服务等条条框框,以及在录像监控下办理业务,工作繁重精神紧张,万一有个差错,就会被通报和罚款,少则十元,多则上百。信贷业务对风险控制要求的愈来愈

4、完善,经常是上级行社、监管部门、人民银行不断检查,晚上、休息日加班,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岗位竞争制的实行,打破了原来铁饭碗,稳坐泰山的人事制度,增加了员工的压力。这些与改革前工作随便,工资照发,上班聊天,态度恶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有些员工还怀念着过去银行皇帝的日子,没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4、新进大学生未能融入信合企业。对农信社的文化与发展了解不够。2005年后我省招聘了大量的大学生,对信用社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很多大学生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才选择了农信社。有些人对信用社的历史和发展根本就一点不了解,主观上与各大商业银行相比,意识里认为在银行上班就是白领阶层。上岗后,大多数大学

5、生分配到基层。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齐全、娱乐方式单调,没有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些都与大都市里学校的环境反差巨大,与梦想的工作要求甚远,于是有些人抱怨环境不好、工资低、工作上眼高手低,甚至出现以信用社为跳板的跳槽现象。二、应对措施(一)联社领导方面1、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农信社改革的第一步就应从推动文化转型开始,通过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来代替旧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心灵结构的转变,建立能够为广大农信社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动机和行为凝聚到农信社利益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来。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真正使每个员工有“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感觉。农信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农信社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整合、创新。2、领导干部严格律己-以身作则领导干部要赢得广大员工的爱戴和信任,至关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廉洁自律、公平公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广大员工中树立威信。千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说一套做一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失去民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3、政策制度的透明化宣传-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农信社的改革是顺应时代,符合经济的发展,改革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向广大员工讲清改革的目的、意义及总体走向,把政策原

7、原本本地交给大家,让广大员工理解政策精神,熟悉政策内容,引导广大员工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广大员工增强心理抵抗能力,经受住改革的考验。从而使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在全行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行业正气,只要企业的效益上去了,员工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4、思想工作务实为主-宜疏不宜堵抱怨过多,究其原因,还是员工反映意见的渠道不通畅。联社应健全组织沟通的渠道。这对员工采取组织沟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员工的抱怨宜疏不宜堵,我们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平常心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员工的抱怨,并努力改进企业中存在的不足,

8、尽更多更好大的努力去满足员工的一些合理需求,从根本上减少员工的抱怨。让员工的意见通过有效的组织沟通传达上来。对抱怨进行合理疏导,在组织内营造和谐民主气氛和科学管理作风,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组织沟通。敞开领导办公室的大门,随时欢迎下属来沟通情况,交换想法;也可以在领导办公室设置员工意见电话,倾听员工的建议。改变汇报和会议这些传统的沟通方式。避免员工开完大会开小会,大会沉默,小会抱怨的情形。对员工的意见要及时的处理和反馈,做到公正、公平、透明、及时。组织娱乐活动、外出游玩,以形式灵活多样、员工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建立退休人员档案,及时慰问、

9、帮助困难、生病的老员工,形成良好的“慰民”氛围,改变过去过年慰问,平时不闻的形式做法。5、完善人事激励机制的建设-创造和谐环境科学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农信社员工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为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成长发展空间,同时将技能、学习成绩与员工升迁等利益挂钩,实现信用社与员工“共同成长、共享发展、共创未来”的“双赢”人力资源发展观。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机动灵活的动态科学考核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分层次、立体式的考核体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时从员工个人需求、环境需求、法规要求出发,借鉴行业内外的工资改造经验和做法,完善福利待遇,以和谐稳定

10、为前提推行农信社的改革政策,保证大部分员工利益需求。 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获得与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相应的报酬及职务、职称和职级的晋升机会是员工的最大需求,建立“有能者委以职,有功者授以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用人机制,实现农信社发展的同时满足员工的需求。 (二)员工个人方面1、转变观念,认清形势,适应发展。信用社的改革是顺应经济的发展,建立差别化的工资等级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计划经济下的“大锅饭”是无法激励信用社事业的发展,这是事实的必然。我们要解放思想、认清形势,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发展的要求。2、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中碰到的各种不公平的或者不满的,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已的心态,一味的

11、指责和报怨并不能解决一切,更会伤害到自已的身心,有什么意见,可以婉转地向上级提出。平时多与人交谈,必要时进行休假缓解工作的压力。3、珍惜自己的工作。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舞台。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却不珍惜自己的岗位,总是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总是怨苦怨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既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珍惜它,爱惜它,一切要往好的积极的一面思考。4、不抱怨去改变。“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一味的抱怨信用社不好、管理不善、工资少、环境差、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没有

12、奖金、缺少福利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变得心胸狭窄,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抱怨除了说明自己无能外,不能说明别的问题。不要停留于口头的抱怨,要转换抱怨去创造欢乐与积极的能量,让客户愿意见到你,让工作的气氛更和谐,让别人肯定你的成绩。5、加强学习,制定职业规划。信用社处在人才饥渴的改革过程中,正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抓住机遇,做好银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在当前改革逐渐深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农信社,员工的思想是复杂多样,抱怨声中合理与片面共存,因此,只有不断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员工思想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入情入理入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创造和谐的改革环境,保障农信社改革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农信社各项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