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48324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1517世纪的大发现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作物牲畜的大大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全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作物栽培和牲畜饲养的地域分布这已是人所共知共识的。但对该专题的学术研究则是很不够的。例如在农作物方面,既往的研究比较偏重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干果零食作物则缺乏研究,更投有贯通中外古今的论著。鉴于此,本文论述花生、葵花这两种比较重要的干果油料作物的起源、发展、传播、栽培、食用、加工的以及它们对中国人零食结构习惯的影响,从中管窥中国饮食、演变的一个小侧面;并初步探讨这些中国文化的新分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2、。一、花生的起源、传播和在华的发展传统的著述只笼统地介绍花生起源于美洲新大陆这样就太简单了。现在,具体的起源地仍在研究中。比较占优势的说法是起源于南美。具体的地区一说是巴西(1),一说是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中海拔地区(Midele- vation)。现在阿根廷的胡胡伊省还生长有野花生(2)。其具体的年代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在四千年前的秘鲁就有了花生的人工栽培(种)(3)。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这段时期,花生的种植利用已有了一些发展(4)。到15世纪末哥伦布航渡美洲、开创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花生大量种植于南美的巴拉圭、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地区。16世纪伊始,葡萄牙人从新大陆的巴西把花生引入旧

3、大陆的非洲(5)。西非离南美较近,故成了旧大陆首先进行农田栽培花生的地区。到16世纪60年代,花生已大田种植于塞内冈比亚(Senegambia)。到16世纪末,花生在西非广大地区的种植导致培育衍生出一个独特的非洲新种(6)。最为戏剧性的是,花生在西非栽种,收获利用,再运上贩奴船作为食物,导致它于18世纪又传人北美美国东部。在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一些黑人社区,人们至今仍知道花生的非洲名称彭大(Penda)和古伯斯(Coobers)(7)。所以美国的花生主要是由西非黑奴传去的。欧洲文献中最早的花生记载见于西班牙著名史家奥维多于1526年在托莱多出版的西印度博物志(Ia natural hist

4、oria de las Indes)。16世纪伊始花生已传人了欧洲。由于花生的植物形态上的特异性,欧洲人经过近两个世纪的观察研究,到1693年出版的美洲植物志才对花生有了明确一致的认识。但由于气候、农业生产条件和习惯的限制,欧洲人并未在生产上上大量利用(8)。我想这大概也是剑桥欧洲经济史、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丰塔那欧洲经济史等著名的大部头欧洲经济史著作几乎未提及花生的原因。花生本来公认起源于原产于美洲,地理大发现开始后才传播到世界各地。但近年来中国有学者提出,花生可能也起源于原产于中国。其理由是:浙江吴兴钱山漾和江西修水山背遗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出土了4000年前的炭化花生种子

5、;而元代贾铭饮食须知(约14世纪中期成书)已有“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的记载。而且中国花生还先后传到欧洲、日本、南亚和非洲,故花生在欧洲有“中国坚果”之称,在日本至今仍有“唐人豆”的称呼(9)。我认为,上述理由证据并不足以证明花生也起源于原产于中国,亦不足以否定它只起源于原产于美洲。第一只发现有4000年前的炭化花生种子(花生米),而没有3000年前、2000年前、1000年前、500年前的标本,在考古学上就不能构成系列,就缺失了许多重要的环节,就不能证明所想证明的事情。第二,由此可反推怀疑把它们鉴定为4000年前的炭化花生种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第三,

6、花生也被老外称为中国坚果(Chinese nut)、唐人豆并非意指中国是原产地;而是意指它从中国传人的。它的得名是因它先从美洲传到中国,再从中国传到欧洲、日本。例如苏联大百科全书“花生条”便明确指出这点(10)。起码是作为大田种植栽培的优良品种是从中国传去的。花生被日本人称为“唐人豆”也不能旁证花生原产中国在唐代就有并已传去了。因为在近代以前日本一直以唐指中国,近代又以支那指中国。例如地理大发现开始后。梅毒病从美洲传到欧洲,又传到亚洲、中国,又从中国传人日本。故日本也称梅毒为唐疮,意指由中国传来的皮肤病(11)。而且日本学者也明确指出,花生古代在南美洲栽培,16世纪传人旧大陆,17世纪从中国传

7、人日本,因此花生在日本有“南京豆、唐豆、唐人豆、蕃豆”等名称(12)。第四,退一万步,即使那些发现物真是4000年前的炭化花生米,那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中国花生此后就绝种了、灭绝了,中世纪晚期才重新从美洲传人,并推广开来。第五,元贾铭是这样记载落花生的。他先说:“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接着才说:“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最后还说:“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13)。研读这段记载,可知,1、近出的诡名长生果的落花生只是传统落花生的一个新品种,并非否定美洲起源派学者所以为的是新发现或新起源或新传人

8、的花生。2、花生米的味道丝毫不辛辣、苦涩,而是香,脆(炒熟吃),滋润(生吃),可口,好吃;花生入也不性冷,而是性子;3、花生同生黄瓜及鸭蛋一起吃,并不杀人;多吃也不精寒阳痿,而是精暖阳壮。所以,可知贾铭所记的落花生并非今日我们常吃的花生而很可能是一种芋类。例如清初陈误子的花镜就是把马铃薯误记为落花生(14)。康熙府志也说“香芋,长尺余,大至数觔,番人所种”(15)。可知香芋不是花生。1706年(宝永三年)是日本文献有确切年代记载的花生从中国传人之年,因此可推知在17世纪便已从中国传人了。但到明治初年花生才开始广泛种植。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种神奈川的“南京豆”,则是由中郡大矶町国府的寺阪庆次郎在18

9、71年(明治四年)从横滨的朋友那里得到的叫作“异人豆”的几粒种子,进行培育而形成的。从此这种豆(花生)的种植得到大范围的普及(16)。花生是在16世纪初由葡萄牙人从海路传人中国的(17)。16世纪30年代,花生在距今上海不远的一些地方栽培,引起一些士大夫学者的注意。明嘉靖年进士王世懋曾记:“香芋,落花生,产嘉定。落花生尤甘,皆易生,物可种也”(18)。明嘉靖年举人黄省曾也说:“又有皮黄肉白,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日落花生。皆嘉定有之”(19)。这些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对花生的明确记载。花生首先传人东海沿岸地区也符合情理。因为花生是在地下土中结果实,所以最初

10、人们把它归人芋类,称为“香芋”。进入清代,花生的传播、栽培、利用开始广泛起来,甚至像台湾这样的徼外蛮荒后进之地也有了种植利用开发。康熙台湾府志载:“菽之属:落花生,即泥豆,可作油”(20)。而且台湾居民还率先加工利用花生榨油食用。到乾隆时代,台湾居民对花生的认识栽培加工利用又有了发展。乾隆台湾府志载:“土豆,即落花生。蔓生花开黄色,花谢于地即结实,故名。一房三四粒。堪称果品,以榨油,可代蜡。北方名长生果”(21)。是书又引南明赤嵌笔谈曰:“田中艺稻之外,间种落花生,俗名土豆,冬月收实。充衢陈列,居人非口嚼槟榔,即啖落花生。童稚将炒熟者用纸包裹,鬻于街头,名落花生包”(22)。由上所知,台湾居民乾隆时代对花生的认识利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花生的几大用场都排上了,诸如生啖、炒熟零食、榨油食用、点灯代蜡照明。人清以来花生在大陆也有了广泛的传播普及和开发利用。清乾隆年檀萃滇海虞衡志志果说:“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其资于民用者最广。粤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