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47706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友情提供http:/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 积累与运用(1-5题) (10分) 1何时倚虚幌, (杜甫月夜)(1分)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 、 ?”(2分)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 )(3分)A海

2、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2分)A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B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C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D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二、阅 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情与辞 朱光潜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

3、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

4、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

5、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

6、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

7、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

8、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

9、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改)6第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8对于第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C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D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

10、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10.第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6分)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刘心武(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

11、中。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

12、试吧。”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

13、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

14、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望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太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我又问: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再给你打电话?他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