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道文化常识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47187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道文化常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道文化常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道文化常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道文化常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道文化常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道文化常识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道文化常识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道文化常识1、 红楼梦是国内古代出名的长篇故事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2、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3、 “问世间、情为什么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是元好问写的。4、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5、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孙思邈。6、 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八条龙。7、 国内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8、 木板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朱仙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10、 “拱手而立”表达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当左手在外。11、 国内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达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达阴险奸诈,黑色一般表达忠耿正

2、直,2、宋代五大名窑有:汝窑、钧窑、定窑、南宋官窑、哥窑。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凉爽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种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2、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多种艺术瓷器。3、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

3、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4、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性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场上浮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方,于是“雪拉同

4、”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迹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迹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因此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12、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方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13、 诗经是国内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涉及35首完整的诗。14、 孙子兵法的

5、作者是孙武。15、 唱念做打是国内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业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舞蹈动作。16、 成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出自张九龄之笔。17、 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晚春季节。18、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描写的是元宵节。19、 竹林七贤涉及:魏正始年间(02),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因此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2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是李商隐的诗句。21、 国内的“三山五岳”分别是:黄山、庐山、雁荡山,五

6、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2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3、 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24、 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林逋bu。25、 “词苑千载,群芳竟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李清照。26、 图穷匕见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秦始皇)。27、 西湖上的白堤与白居易有关。28、 千古词帝是李煜。29、 “一琴一鹤”形容的是为政清简的品质。30、 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31、 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32、 请君入瓮,请的是周兴。33、 要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指的是李白。34、 目前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

7、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3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6、 “杏林”指的是医学界。37、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38、 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徐徐转凉。39、 农历五月的别称是榴月。40、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书法家柳公权。41、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一位画家:明末清初,原名朱耷d,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她晚年的文号。4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3、 一字千金、奇货可居都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4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老式美德,最早是孟子提出。45、 三更指的是2点至凌晨1点。46、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蕴含的道理相似。4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48、 书法欧体是指欧阳询的字体。49、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50、 陶渊明爱慕菊花,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51、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52、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写的是越王勾践。53、 吴带当风形容的是国内古代画家吴道子的笔法。54、 金銮殿是太和殿。55、 结发在古时候是指结婚时从夫妻头上各取某些头发,合而作一结。56、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意思是众多宫殿。57、 唐文宗曾御封“三绝”:李白的

9、诗、张旭的草书、裴旻mn的剑舞。58、 论语中觉得“为仁之本”是孝悌。59、 岁寒三友图中涉及:松、竹、梅。60、 楚河汉界在今天的河南省。61、 被誉为“万国之国”的是圆明园。62、 水字属于象形字(构成方式)。63、 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戏曲长生殿改编。64、 南京的别称有: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白下、江宁。65、 四大古都:南京、洛阳、西安、北京。66、 国内古代最大的类书是永乐大典。6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刘备。68、 拍摄电影时常用“杀青”表达拍摄完毕,原指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69、 王羲之偏爱鹅,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70、 昆曲被

10、称为中国的百戏之师。71、 洛阳纸贵比方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与三都赋有关。72、 度量衡中的衡是国内古代使用计量重量的单位。73、 曹雪芹的雪芹是她的号。74、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75、 孔门四教指的是:文、行、忠、信。76、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干是防御武器。77、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是指事情的通过、开始、成果。7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7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80、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81、 授时历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82、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称为仁学

11、。仁的核心体目前: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楼是鹳雀楼。8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85、 最早对哈雷彗星进行观测记录的国家是中国春秋。86、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的四部剧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87、 国内的楹联(对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88、 南京的殷墟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都城。89、 王安石变法内容: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和保甲法。90、 新文化运动:最早于1兴起,是一次“反老式、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91、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12、王。92、 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93、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戏曲著作。94、 古代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科技成就是:蔡伦改善造纸术。95、 “子虚乌有”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96、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通商口岸开办的公司。中国无产阶级先于资产阶级在外商公司中诞生了。97、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大纲。98、 四川盆地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外流盆地。99、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19,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99、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