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447106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16页林集2011 1号林州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创建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的请示安阳市环境保护局:依据河南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办法以及河南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推荐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培育 对象的通知要求,对照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创建 基本条件,认为林州产业集聚区发展理念和发展状况符合创 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的条件和要求,经林州市政府同意, 决定申报创建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特此请示。林州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二o一一年三月六日 附:创建报告主题词:环保 环境友好型 申报 报告林州产业集聚区管理

2、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3月6日印附件关于申报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的报告一、基本情况河南省林州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 -,是在省级开发区河南林州经济开发区基础上建设发 展起来的。林州产业集聚区位于林州市区东北部,包括陵阳 镇全部以及姚村、河顺、横水和城郊等乡镇的部分区域。规 划面积24.4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1.51平方公里, 发展区5.69平方公里,控制区7.25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 上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是林州市经济发 展的重要区域。区内集中了凤宝特钢、重机集团、林丰铝电、 大唐热电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和多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规划 建设了铝电工业园、

3、装备制造工业园、生物科技园、电子电 气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光伏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园区。2010年底入驻企业154家 实现企业销售收入234.6亿元, 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二、创建意义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的趋势,且污染物也由 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其复杂性和严峻性是其他国家在工业 化进程中从未有过的。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环境 的和谐发展极为迫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环境友 好型集聚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 林州产业集聚区原有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较大,能耗较高, 资源消耗高、

4、污染物排放较大,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 对于促进林州产业集聚区资源节约利用、节能减排,有效提 高区内环境污染物集中排放处理水平,减轻环境压力,提高 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产业集聚区产 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林州市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耕地 占有量较低。工业经济脱胎于乡镇企业,具备一定基础,但 是工艺相对落后、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较重, 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要求在产 业发展上从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改变以原材料和初加 工产品为主的发展形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向 精密化和集成化的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对于

5、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16贞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7页共16页(三)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建设生态型城 市新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林州产业集聚区与市区一路 相隔,产业集聚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关乎整个城区居民的生活 质量,关乎着整个城市的对外形象,建设环境友好型集聚区, 实现集聚区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 与环境协调发展,对提升林州城市形象、提高林州发展水平、 建设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目标,以提高资源

6、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型发展理念、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全面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整治,完 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 区,促进林州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基本原则(-)可容性原则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产业集聚区 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应同资源环境的 承载能力相统一;主动选择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体系, 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 内。使集聚区在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二)最小化原则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减

7、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现有技 术经济条件下把产业集聚区污染负荷和生态影响控制到最小。(三)科技创新原则经济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先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引 进环境友好型项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建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五、创建目标2011年,创建成为河南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建立环 境友好的工业与生态文明,将林州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经济快速 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区。六、创建优势(-1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 ) IV类标准,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

8、)二级以上天数为 280天左右,首要污染因子为PM10o辖区内声环境质量基 本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2类声环境 功能区限值要求。产业集聚区内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产业集群 度相对较高。企业总量控制指标COD为145吨/年,SO2 为4700吨/年 分别占全市总量控制指标2.46%和53.16 % , 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能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 放标准。2011年,辖区内将深入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钢铁 企业配套烧结机脱硫和建设防风防尘网,集聚区内环境空气 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林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 后年可减少COD排放量1825吨,产业集聚区内拟

9、建的2.5 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夺对姚村镇及产业集聚区 内所有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年可减少COD排放量1825 吨,项目建成后将明显改善渔河丁家沟断面水质。(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完成了林州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报告,并通过省环 保厅审查。林州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就聘请中国城市建设 研究院、日本昭和设计株式会社、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 计事务所等单位为林州产业集聚区编制了林州产业集聚区 发展规划、林州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项规划, 目前林州产业集聚区规划已报省政府批准。(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林州产业集聚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了供电、供排水、供气、通讯线路等工程。在建设时坚持高

10、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同步完成了雨水污水分流,污水收集管网一步到位。日处理2.5万吨的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科研报告编制,正在进行环评。目前已形成了 五横五纵的园区道路网络,通车总里程达139公里,建成了园区供水管网1161公里、排水管网101公里、燃气管道14.6公里,架设电网191.5公里,建成了 22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9座。(四)主导产业集聚明显林州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上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形成了煤矿综采装备、汽车配件及总成组装、油井管、车桥管等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 形成了生物抗菌肽、太阳能光伏组件、离子液和电子信息系 列产

11、品等产业。管业制造、汽车配件、煤机综采装备制造等 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达到了集聚效果。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开始单一的钢铁铸造发展到精密铸造、总成组装、煤机综采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五)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区入驻企业1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从业人员1.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3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28亿元),完成税收2.1亿元。(六)环保机构建立健全林州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就专门成立了正科级的经济 发展局负责产业集聚区的环保工作,联系市环保局并协助区 内企业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清洁生产等。环境 保护工作纳入集聚区行政管理领导班子实绩

12、考核内容,并建 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目前,林州产业集聚区的环境已达到 国家二级要求,完全具备环境友好型集聚区条件。七、创建内容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是由环境友好的产业、企业、技术、 产品、社区和居民等组成的复合体。1、符合集聚区生态和环境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和集聚区发展 模式;2、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3、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第#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16页4、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5、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6、社会成员关爰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八、创建措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L大力推进

13、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所明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把产业 集聚区企业(项目)准入标准,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 类产业项目,优先发展与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先进 制造业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区内产业的结构升级。2011 年,林州产业集聚区的续建、新开工工业项目额多达55亿 元人民币,其中,三分之二属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这些项 目能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中农颖泰林州生物科园有限公司、林州市科能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紫钻易德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林州分公司等高科 技企业的支持。同时,积极引进与国家战略性产业相关联的 企业(项目),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集聚区

14、产业结构布 局的优化,为实现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3、推进重点行业的循环发展在铝电、钢铁、汽配、煤机等重点行业中大力推行循环 型生产方式,大力推动清洁生产,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深度,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区内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林 州市重机集团、林丰铝电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清 洁生产审计,区内重点行业已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体系。(二)加大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1、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林州产业集聚区通过水系、滨河绿地、道路景观绿地、 居住区附属绿地以及其他附属绿地,将公园、广场、街头绿 地等绿化景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 绿地系统。产业集聚区规划绿地面积356.02公顷,

15、占总建 设用地的16.6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26.58公顷,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为229.447公顷。2011年,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15亿元人民币,污水处理厂、1000亩植物园工程、渔河生态绿地系统、金水路和陵阳路两条绿色 生态走廊建设等一批绿色基础设施类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大力发展生态型专业园区积极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钢铁、铝电、煤机、 汽配、电子电气、光伏、生物科技等七个专业园区的建设进 度。同时,大力鼓励新入住企业向这些专业园区集中;入园 企业新建、改造项目,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 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进园区企业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体系建设,坚决接弃与区内项目关系不密切、资源能源消耗大以及对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项目。(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第一,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力推放脱硫除尘、节煤脱硫等低污染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对污染排放进行全过程控制。第二,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燃气、太阳 能等少污染或无污染能源。第三,优化用地布局。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 带,规划在一类工业与生活区之间设置不小于50米的防护 带,在三类工业与生活区之间设置不小于100米的防护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