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46259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报告吴晓红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2010年5月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报告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吴晓红一、课题的由来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我校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校以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低年级艺体综合课及主题综合活动课为切入点,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的研究。实验取得了成功,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了走进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的是更多的探索与体验、创造与展示的空

2、间,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收集资料、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了各种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加速了我校教师优秀群体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验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课改与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逐步适应时代、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建设使教师有了展现专业和特长的机会,促进了教师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们精诚合作,开发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与学生共

3、同分享个性化教学的乐趣,逐步提高了自身从教的素质,调动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全国、本市及本区的评比中获奖,十余人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和谐互动、共同发展,成就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人生舞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使学校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几年来,课题组在研究中坚持务实求新,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创造性教学成果,在市、区、外省市产生了积极影响。我校小学低年级艺体综合课研究与试验一书作为天津市素质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小学主题综合活动课研究成果集,作为河西区发展性教育的子课题成果正式出版。开发了各学科15年级

4、上、下册相关的课程资源,已整理成册,编入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我们编辑整理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优秀案例及反思,结集出版了走进开放的课堂,感受学习的快乐一书。学校2004年、2006年均被评为河西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和天津市首批现代化建设先进校。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德育、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密切结合,实现了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使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成为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反思走过的实验历程,我们也深感到学校校本课程的推行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文化层面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5、,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如:有的教师缺乏课程观念,对校本课程的概念还认识不清,新的教育理念树立还不牢固,教学实践中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将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方法,贯彻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才能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校本课程个性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特长多样化、学校特色品牌化。二、课题研究的意义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不断地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学校,为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课程文化作为

6、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型学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的文化,它包括课程理论、教育传统、知识、语言、教材以及在课程活动中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习惯等要素。课程从教育产生之时起,就承担起继承、传递、传播文化遗产的任务。因此,课程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得以开展的物质与精神载体。钟启泉先生在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一文中指出:“课程文化的再造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所求和终极目标。”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文化的改革,是课程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不断磨合和融合的过程,课程不断创新文化,课程的创新不断地推动文化的发展。我国的课程文化建设必须与我国文

7、化建设的方针一致,有目的、有意义地构建和营造一种有益于民族精神生成和发展的创新性文化环境,自觉地消除传统文化积淀中那些有碍民族创新精神发挥的消极成分,培育一种能够激发民族创新精神的先进文化。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比较认同这样的界定:课程文化是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的确立过程与课程研制、开发、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所诞生的一种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不仅包括既定性的文化,而且包括以文化反思、生成为机制的建构性文化。(张新海,王嘉毅:论课程文化的自组织,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也就是说,课程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课程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前者主要把

8、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而言,后者主要指课程本身这一特定的文化。作为课程文化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而校本课程文化的建设必然是通过全校干部、教师、学生之间交往互动进行的,而其中的关键则是教师。学习型学校最突出的特征是强调教师不断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或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这种学习一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等实现,这就是课程文化所反映和体现的内容。只有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等特征的课程文化才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课程文化。因此,学习型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文化;独

9、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是学习型学校的最好表现。总之,该课题研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有关学习型学校的理论。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就的最佳实践一书的总序中提出:“学习型学校是在新的社会形态,新的教育形态与新的管理形态下发展的方向。”在第八章中指出:“一所学校,只有当它弄清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以及弄清楚作为接受教育的结果学生所应获得的素质以后,它才能真正发挥一个专业学习型组织的作用。”我校自60年代就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大胆地探索,致力于寻找打造学习型学校的有效策略,使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教

10、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的逐渐丰富结合起来,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途径。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需要相应的课程文化建设来提供支持。2有关课程文化的理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文化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刘启迪曾指出:“课程文化研究,是课程理论研究日趋深入而出现的越来越受到人们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无论对课程理论研究本身的繁荣与创新,还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与反思,课程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课程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对于课程和文化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传统上认为课程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现代社会科学

11、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有效的课程文化建设会同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指在实践中,在行动现场中进行的研究,是以实践者为主体,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研究,是以改善行动效果为目的的研究。我校的干部、教师就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就是研究者,而课堂、校园就是行动现场,就是实验室。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做,不断地学习新的理念,不断地提升研究能力,以达到研究的目的。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研究目标1探索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精神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不断优化、整合、改进、创生校本课程的目标、

12、内容、实施与评价,努力构建富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二)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即:弘扬一种精神,形成三种习惯。(三)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成为一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不断超越自我的人,追求一种精神,修炼四种能力。(四)学校办学目标我们努力构建起“三园”文化,即书香校园为积淀,精神家园为桥梁,发展乐园为愿景,凸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特色品牌化。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温家宝总理讲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

13、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因此,建设校本课程文化,就应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契入点,全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教师团队。1学习引领,超越自我完善干部、教师的学习机制,使其学会系统思考的方法,实现专业引领是我们建设课程文化的积淀,让教师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是我们的追求。基于这样的共识,教师们根据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均制定出了个人愿景及切实可行的举措,并付诸于实施。围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等我们进行了多主题、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学习与论坛,并建立了年级图书角。在“给我阳光,我将更加灿烂”读书交流会上,教师们感悟到

14、学习是促进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造力不断再造升腾的根基,只有将学习成为习惯,才能发挥生命的无限潜能,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2践行理念,提升智慧把立高尚师德,行过硬师能作为我们课程文化创生的载体,实践中,我们尊重、欣赏学生,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及时总结出经验体会并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撰写出典型案例。结合学校的师德建设,组织教师们开展了“争创人民满意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主题实践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校内师德模范的事迹,形成一种外学先进、内学榜样、人人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活动中广大教职工主动进行教育反思,积极交流教育体会

15、,总结爱生案例,几年来我们总结出爱生案例上千个,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积极构建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唱响了爱的主旋律。3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创设管理文化,完善机制建设是我们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我校广大教师在对课程文化深入理解的同时,学校与教师一道重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如主题培训制度、民主对话交流制度、教育行为反思制度等。这些制度和践行课程文化理念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激发行为内驱力,而且可以点燃教师乐于思考的火花,更有助于教师主动发展。完善的制度促进了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它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民主平等的桥梁,营造出了一个相互沟通

16、、积极协作,共同发展的环境。因此,让管理为教师成长搭台,有助于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管理文化的极致。(二)校本课程民族文化课研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在,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所蕴含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都在培育民族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民族文化课”。1开设课程15年级均开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主题综合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民族文化课”,自编教材,每周一课时。2制定目标我们制定了“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目标”。该目标共分六个方面,包括礼貌仪表、宽厚友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热爱祖国、勤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