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4462254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及形态革新 赵渊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本文在阐述总部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我国理论的根底上,分析了如何通过开展总部经济实现文化产业的布局优化与形态创新。文章从建立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开展规划、为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开展提供完善的政策配套、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区的根底设施等三方面提出了开展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开展,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成。但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建立和开展中出现的低程度扩张、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束缚了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引入总部经济概念,推动文化产业的布局优化与形态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总部经济概念的提

2、出及其在我国的理论总部经济是指企业等经营实体将总部布局在资金、技术和高端人才等战略资源高度密集的具有特定资源优势的区域中心或者中心城市,而将消费制造基地布局在营运本钱较低和土地、能源、材料等常规资源密集的周边地区,最终通过公司总部与消费制造基地相别离的形式来实现价值链的合理分工和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并带动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一种新经济形式。2022年,我国学者赵弘首次提出开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年,北京丰台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总部基地,首批有80家大型企业总部入驻。随后,总部经济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开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纷纷提出开展总部经济。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

3、村科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上海陆家嘴、浦东新区、徐家汇等总部经济聚集区建立成效显著。上海在世博园B片区规划建立央企总部聚集区,预计注册资本将超过500亿元,年经营收入累计超过1.1万亿元。与此同时,局部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提出开展总部经济战略。根据?20222022中国总部经济开展报告?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5个城市提出要开展总部经济。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分列2022年中国总部经济开展才能前6名。开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加速经济构造调整和产业转型晋级,更好地推进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企业总部通常从事决策、科研、营销、投资、物流等高端知识型劳动,占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相对于

4、传统制造业而言,所占区域面积单位小,产业奉献率大,它有利于破解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资源制约,同时促进人才、资本等高端产业要素的集聚,激发通讯、传媒、金融、会计、评估、法律、会展等关联产业的开展,带动住宅、交通、教育、商业效劳等配套效劳机构和根底设施的建立,构建区域经济新的开展引擎,打造区域经济开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总部基地为枢纽,发挥产业链高端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带动辐射制造业等的技术晋级与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合理布局与集成开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当然开展总部经济取决于某一区域特殊的资源禀赋、区位布局、制度环境、现有的经济开展根底、包括与兄弟省市的产业布局协调等。当前,局

5、部二三线城市不顾区域经济开展的根底和特色,盲目炒作开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晋级;的时尚概念,导致了同质性化竞争的盛行与产业可持续开展的乏力,亟需得到进一步标准。但是不可否认,总部经济概念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开展视角,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开展形态。同样,它对于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建立和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总部经济为解决文化产业开展的突出问题提供全新视角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开展。但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浮现,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开展。一是盲目追求文化产业转型晋级。一些地区拥有较好的文化产品制造业根底、或者特色民间文化

6、社团经营经历,却无视已有的产业根底与特色,盲目追求时尚,提出开展艺术设计、创意咨询、会展等产业门类,意图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形式移植迅速占领文化产业开展高端阵地,却因为经济根底、区位条件、文化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水土不服;而后继乏力;。同时,盲目转型使原有的特色文化产业门类失去了良好的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供应等政策依托,竞争力提升受到限制,形成优势不优、特色不特、头尾顾此失彼;的开展场面。二是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完善性,搞大而全;的产业布局。一些地区既要开展文化制造业、又大力推动文化流通业的开展,同时又积极鼓励开展建筑与装饰设计、信息与软件设计、广告与会展等创意产业。大而全的产业布局,稀释了区域文

7、化产业的开展特色,区域文化产业开展战略重点呈现失焦;现象,使政府有限的资源供应更加分散,形成撒胡椒面;效应,都有所涉及、而均力有不逮;,影响了文化产业的科学开展。三是文化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产业园区蓬勃兴起的同时,重复建立、同质化竞争日趋剧烈。同类企业进驻不同的园区,文化产业布局分散,园区之间关联性差,在产品构造,宣传筹划,市场营销等方面各自为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形不成规模效益,产业集群非但没有生成反而容易形成同室操戈;的场面,区位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力缺失。四是局部区域文化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局部区域在文化产业更替过程中,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因为各种原因向人力资本更加廉价、税收等

8、政策优势更加明显的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却没有及时跟进,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开展断层。五是满足于低程度的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开展格局。局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开展进程中,片面追求开展数量的扩张,大力扶持作坊型、粗放式的文化企业,搞文化创业;人民战争,无视文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文化产业创新度与集成度不高,产业链处于低层次的循环运动状态。局部文化产业园区甚至盲目引进非文化类、非创意型企业,对孵化对象缺乏科学合理评估、甚至沿袭传统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建立与开展形式,形成鱼龙混杂的开展场面。总部经济通过总部与制造基地的别离来实现不同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总部经济的构建直接规制和区隔了总部及其关联区域的产业

9、内容及产业形态,界定了总部基地与制造基地之间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形态的相对固化;,防止在同一区域内文化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开展重点的频繁置换,资源的稀释与挤压,通过新经济形态确实立消除了搞大而全;产业布局的体制空间与学理根底。通过总部基地的建立,实现文化产业高端产业门类的集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推动集约式开展。以总部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确实立及其对周边产业带的辐射效应,有效填补传统制造业基地迁移后带来的产业空白,构建新的文化产业构造布局。通过总部经济的开展,淘汰传统的产销合一、粗放型、小规模、低程度的文化产业经营与开展形式,转而构建文化产业大集团、大工程、大平台,通过兴旺的文化企业大脑;的构建,及其所主导、牵引的兴旺的制造基地;的建立,实现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质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