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担如来家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445453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担如来家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荷担如来家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荷担如来家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荷担如来家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荷担如来家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担如来家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担如来家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担如来家业雍正与禅宗荷担如来家业雍正与禅宗作者:不详荷担如来家业雍正与禅宗编者按:夫自金人入梦,达摩渡江以来,荷担如来家业, 行内圣外王之道者,前有戒日(阿育X太宗(李世民),赤 松德贞。中继之以源朝赖(日本源氏幕府始肇者)兄弟,而 接其余响者,实推世宗矣。当是时,鼎革之憾未熄,逃禅之 风日炽,士夫之流,缁素莫辨;丛林之中,阳明混迹。迨雍 正一出,提三尺香板,以人王之身,啸空王之雷音,致使野 干避走,香象恭听,余威之所在,高旻寺内 宗风不坠,雍 和宫里,弥勒巍巍!余每揽故宫遗墨,窃以为有清三代,康 乾祖孙,虽仿晋人风致,却堕其昌俗媚,唯铁汉雍正,袭山 谷体格而戛戛独运!朱批哉,御选语录哉,皆

2、先贤世出世法 之垂范;夺嫡案,整顿吏治案,实乃古德游戏密迹也!有感 于斯,特录同安察祖十玄谈之尘异助其况味:浊者自浊清者清,我道骊珠到处晶。万法泯时全体现,三乘分处假安名。丈夫自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箫声寒谨记雍正与禅宗雍正皇帝胤祯(1678-1735)是清兵入关定鼎 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围绕其继位、暴死等事件传说甚 多,多虚谬不实。其为政方略遭人物议处亦多,但他在位十 三年(1722- 1735),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 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史称“康乾盛 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前启后的功用。雍正还是一位很有学问 的皇帝,曾从涟于著名学者阎若琚、张英、顾八代、徐元

3、梦 等人,不仅通晓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且诗词, 善书画,有相当深厚的汉文化素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雍 正喜读内典,深通佛理,尤其对中国佛教代表性宗派禅宗, 更是深得法要,别有慧解。他曾师从高僧,直探心源,亦曾 升堂说法,开导辟迷;并以帝王之尊,亲自编选御选语录, 刊示天下。其禅论戛戛独造、在在中的,远非泛泛涉猎者所 能企及。历代帝王中,信佛崇佛之“佛心天子”不在少数,但 像雍正这样在佛理上卓然成家者实属罕见。(一) 开悟因缘清朝皇室与佛教因缘颇深。清世祖顺治在他短暂的一生 中,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召禅僧憨璞性聪,玉 琳通琇、木陈道(一个文字头,一个心字)等到内宫探讨佛 法,谈论禅

4、理。他自称“痴道人”、凡请禅师说戒之类的御札, 都自称“弟子某某”,与宗门耆旧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 咨访,握手温颜,情逾师友。清圣祖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巡游江南,几乎每次都参 礼佛寺,延见禅僧,赐额题辞。宗统编年一书即受康熙 之命而撰。康熙皇帝尤其尊奉藏传佛教,对嘉华仁波切、班 禅、章嘉等活佛多有敕封赏赐。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却丹更是 以国师之尊,出入皇宫,奔走边关,极得康熙宠幸。章嘉活佛转世系统,是清代四大尖佛转世系统之一,一 世章嘉扎巴俄色,青海红崖子沟张家村人,所以由他开始的 转世活佛系统称张家活佛,康熙帝时,以“张家”二字不雅, 改为章嘉。二世章嘉曾从五世嘉华仁波切喇嘛学习。169 3

5、年被康熙帝封为呼图克图。康熙帝击败准噶尔部噶尔丹之 后,在多伦召集蒙古各族王公会盟,建汇宗寺,封他为“灌顶 普善广慈大国师”,主持汇宗寺,掌管内蒙古地区佛教事务。因章嘉国师经常出入内廷,与诸王子关系亦密切,而与 其最投缘的是四王子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据雍正自述,他少年时即喜读内典,年轻时曾雇人代替 自己出家,同时与僧侣来往密切,在读书时,将自己喜欢的 文章编辑成悦心集,里面所面所选多看透世事,任情放 达的文章。如醒世歌曰:“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 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 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

6、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 不相逢。”但早期雍正“惟慕有为佛事,”而对无迹可求的禅宗,因 无实际体证,故未能窥其端绪,且每每非之。在结识章嘉活 佛后,雍正与其“时接茶话者十余载,得其善巧方便,因知究 竟此如。”消除了对禅宗的偏见。因藩邸与柏林寺相距不远, 雍正与柏林寺禅僧亦有接触。康熙十一年(1712)春, 雍正到柏林寺,遇妙智禅师,相谈甚洽,遂产生随僧众坐禅 的想法。正月二十日,与数十僧一起打七,仅二枝香功夫。次日 晚又随坐,至三枝香时,洞达本来。主持禅七的是当时名望 很高的迦陵性音禅师。在打七之前,雍正与其问难甚久,但 未能起一疑情,所以甚感失望。而此时迦陵性音踊跃赞叹, 谓雍正已彻元微,笼统

7、首肯。雍正自己当时自以为了歇,而 数日后又觉不甚洒脱,又去叩问章嘉国师。章嘉回答:“若王 所见,如针破纸窗,从隙窥天,虽云见天,然天体广大,针 隙中之见,可谓偏见乎?佛法无边,当勉进步。”“针隙窥天” 是形象说法,实指初步破参,即参禅者初登解脱之门,悟此 七尽之躯,四大和合而成,无有实我。听了章嘉的开示,雍正复于是年二月十一日随众结七于 集云堂。至十四日,正经行时,忽出一身透汗,命根立断, 桶底脱落,自觉与佛祖众生同一鼻孔出气。乃复问证章嘉。章嘉云:“王今见处,虽进一步,譬犹出庭院中观天矣。然天 体无尽,究未悉见,法体无量,当更加勇猛精进。”“庭院观 天”指涉过重关。重关又称前后际断,指悟得山

8、河大地,十方 虚空,无非空华幻影。雍正亦曾垂询迦陵性音,并将章嘉的开示告之性音,岂 料大禅师竟然不解其意,讪讪地说:“此不过喇嘛教回途工夫 之论,更有何事?”雍正认为章嘉所说真实可信,而对性音之 语不以为然。雍正谛信章嘉之垂示,为直达究竟而精进提撕,至次年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复堂中静坐,无意中踏末 后一关,“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境智 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雍正再去叩问章嘉,国师望见 即曰:“王得大自在矣。”雍正心生大欢喜,庆快平生。在历 代禅师后集后序中,雍正追述了自己的参究因缘,对已故 世的章嘉深怀感念,“章嘉呼图克图国师喇嘛,实为朕证明恩 师也。”(二)

9、圆明语录雍正自称破尘居士、圆明居士,以示寄情尘外,不受俗 累之志。悦心集有一篇布袋和尚哈哈笑,将世上的英 雄圣人,甚至皇帝都讽刺一番。“我笑那天上的玉皇,地下的 阎王,与那古往今来的万万岁,你戴著平天冠,衣著衮龙袍, 这俗套儿生出什么好意思,你自去想一想,苦也么苦,痴也 么痴,著什么来由,干碌碌大家喧喧嚷嚷的无休息。”文中还 有“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悚问沉浮事,问娱 花柳朝”、“漆园非所慕,适志即消遥”等诗句,透露出雍亲王 学佛后虚豁旷达的胸襟和气度。康熙五十一年夏,雍亲王到热河避暑,白天闲来无事, 乃将古德公案,一一研究。这时的雍亲王已是“透过重关”, 习禅深有所得的居士了,

10、在看过前人分案后,陡然自信起来。 因为“今见昔人之语,与朕之所言,多不约而暗符,无心而自 合。圆音如是,不禁哑然。”在窥知古人意旨之浅深、机用之 妙密后,雍正随有拈提唱颂若干首。另有与诸禅侣及护卫待 从之问答机缘,皆在茶饭后闲暇之时随感而发。这些禅话皆 被侍从记录下来,编辑成帙,此即圆明居士语录。雍正的禅学见地,皆从实际修证中来,所以雍正最鄙薄 “口头禅”、“文字禅”,而重视真实见地,在语录中言及见 道行道难易时,雍正云:“从来言,见道易,修道难;修道易, 守道难;守道易,行道难。圆明不然此论。若见假道场,修 假道难;修假道易,守假道难;守假道易,行假道难。若真 实言,则行真道易,守真道难;守

11、真道易,修真道难;修真 道易,见真道难。但得真见,修守行皆易于为力。若见处不 真,修守修,不但难之一字,亦断不能成也。所以云,参须 真参,悟须实悟,但得本、何愁末?”雍正所理解的真见是什么?实即空义。空包括境空、心、 空。雍正云:“学人初闻道,空境易,空心难。究竟则空心易, 空境难。空境而不空心,到处为碍。空心而不空境,触途成 滞。不见道心空及第?应知心外复有何物而可空?物外复有 何心而可空?所以云,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雍正又云:“天无心覆而普盖,地无心载而普擎,三光无心明 而普照,圣人无心用而普应。圣凡之殊、丝毫之隔,只在有 心、无心之别耳。”有真实见地者,应则天象地法三光,

12、勿起 分别心。如此则终日吃饭,不曾嚼著一粒米,终日著衣,不 曾挂著一条丝。雍正在语录中还就参禅的方式方法,根据自己的参 悟经验,予以解说。如关于重关功夫,雍正指出,在初步破 参后,虽说大事已明,但脚跟未稳,切忌得少为足,不肯精 进。此时需要的是生疑。起疑情,总生大奋志,总有向上一 路,而涉重关后,则要不疑而入真实。因此时已悟到万法本 空,妄想执著全消,已露智慧德相,所以只管赤条条去即可。 佛常将众生的无明妄想喻为迷头认影,而此时既已消除错认 颠倒,识得本真,则头影之说可以不论矣。又如关于回途工 夫,本来透重关后,已证得智慧德相,不必管回途不回途, 但随遇而安,于一切处出入自在即得。如狮子之搏鹿

13、,自在 戏乐,透重关者亦得此三昧,回转往复,独步无畏。如果一 年半载后仍觉不洒脱、不妥贴,就说明重关功夫未曾通彻。 此时不妨重起妄情,再下一番功夫。古人云功不浪施,即便 错用心,也只当写作几篇文字,辨理几件事件,无有大碍。 关键是不可执著某一境界,因为著一境界,便是魔境,参禅 最紧要的是目下功夫,至于更进一步处,待到功夫到时,自 然了彻。这些言论,皆非亲历者不能言。在语录付梓刊刻之际,他再次表白,非慕作家居士 之虚名,亦不敢与古来大善知识比肩,惟念佛祖开此无上法 门教化众生之恩,欲使人信知妙性不远,明觉非遥,祖印遥 传实有据,而言思绝处非虚说也。(三)宫廷法会据说,雍正曾从章嘉活佛受“深广教法

14、”作为祈愿即位执 政的因缘,并曾赐给章嘉一副珍奇座具,后来果然如愿以尝, 登上王位,从此对章嘉活佛更加崇拜信服,无论这是否属实, 雍正结交僧侣,忘情禅悦,而不像其他王子那样攀缘结党。 投机钻营,确是他在康熙朝纷乱的皇储之争中脱颖而出的重 要原因。雍正即位后,虽政务繁忙,仍留意佛法。大臣沈近 思少年孤贫,曾在灵隐寺出家。雍正以佛理问之。沈对曰: “臣少年潦倒时,尝逃于此。幸得通籍,方留心经世事以报国 家。亦如皇上圣明天纵,早悟大乘,然万几为重,臣愿皇上 为尧舜,不愿皇上为释迦。即有所说,安敢妄言,以分圣虑!” 雍正本欲觅一知音道友,不意碰了软钉子。雍正还曾问大学 士张廷玉:“廷臣中有通禅悦者否?

15、”张廷玉以张照对。雍正 即召来问:“视朕何人?”对曰:“是佛”广汝自视何人?”对曰:“干屎橛”。言下大契,张照比之沈近思,“道行”的确高多了。据诏录序稿称:“逮次年(康熙五十二年)登清凉山 回,宗门载籍,绝不流览。”又云,“登极以来,复十年于兹, 除御园焚修文行禅师外,未见一僧,亦未曾齿及佛法一字。” 雍正登极后,的确比较勤政,力图匡正康熙朝末年的颓靡之 风,为此创设了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常常一天到晚接见军机 大臣,批复密折,真可以说“朝干夕惕”了,但如果说十年未 曾言及佛法一字,则未免绝对了。雍正十一年春至夏,雍正 在处理政务之暇,与内廷王公大臣多次探讨禅机、禅理。雍 正共下一百则转语,让众人

16、参对,此即圆明百问。交上“答 卷”的共六人,即张廷玉、鄂尔泰、福彭、允禄、圆寿、允 礼。从御选语录所选张廷玉等所作诗文看,他们皆对禅 对教有一定造诣,这也表现在他们各自的禅机奏对中,如雍 正问:“历代佛祖中有一人超佛越祖,且道是那一人?”张廷 玉答:“是佛,鄂尔泰答:“无名氏了福彭答:“土块”,允禄: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不远人。”雍正所问的那一人并非 实指哪一位佛无情共有的佛性或法性。称其为法身佛,是为 了与报身佛、化身佛相对应的形象化说法。法身虽超色体而 又不离色体,所谓“恒沙诸佛同一性,物我原来无异同。”能 于诸色体识得法身,方显出禅者的机锋。张廷玉答以“佛”,表明他识得佛与佛性一如鄂尔泰如允禄、答以“无名氏”、“人”, 表明他不仅识得佛与佛性一如,而且识得一切凡夫众生具足 同一佛性。以上三人的回答都显示出各自的佛学及禅学修养, 但三人所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