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443540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师魏向平单位阳泉市盂县盂县二中课题名称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 马说(韩愈)第一课时教案学情与教材分析 初二的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的阶段,好奇心强、独立性有所增强;既想表现、又显羞涩。他们基本具备了对课内知识的基本领悟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但是阅读理解答题的能力存在不足,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对字、词、句的理解难以达到质的飞跃,对作者的情感观点的理解感悟方面也存在一些共鸣障碍。他们对多媒体始终拥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探索和创新。 马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

2、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重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3、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争做“千里马”。教学重点与难点1、反复朗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重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

3、与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中考刚刚结束,在中考之前,我们一般会对我们的哥哥姐姐送上鼓励和祝福,经常会说“马到成功”,那么关于“马”的成语,大家一定知道很多吧!现在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含有“马”字的成语。生:指鹿为马、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前泼水、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等师:还有一个成语叫“伯乐识马”,这个成语故事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播放伯乐识马的flash动画。(板书:马说-韩愈 唐)二、目标引领,初读课文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学生组内自主学习-准读。

4、要求:一读:读通课文(明确字音)。二读:读出节奏。3.幻灯片投影重点字词读音。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5.幻灯片投影课文的朗读节奏。6.学生做笔记,有节奏地齐读课文。三、组内合作,精读课文1.学习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组长引领,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2.组内分工,交流讨论。3.出示展示任务:(一)作家作品资料整理;(二)疏通字词,翻译文段(3个小组);(三)归纳重点文言词汇(3个小组);(四)评价补充,总结归纳。4.展示质疑,翻译课文(1)组长抽签,小组准备板书展示。(2)教师行间辅导,针对易错的重点字词。(3)分段翻译,评价小组补充点评。5.教师针对错误的展示,进行全班更正、强调。6.学生

5、译文。四、文本探究,研读感情1.教师精讲: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有悲愤、有不平、有批评、还有嘲讽,请同学们从文中找找这样饱含深情的语句,读读品品。2.学生活动:(1)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品评,做好批注。 (2)关注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评。生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用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愤怒谴责,对千里马的痛惜之情。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用三个“不”构成排比句式,把食马者愚妄无知表现出来。生4:“其真无马耶?其真

6、不知马也。”面对千里马说没有千里马,表现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嘴脸;既有痛切之感也有嘲讽之意。“其真不知马也”,即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教师精讲:结合“说”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板书: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联系及写法)5.学生代表归纳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补充板书)6.学生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做好笔记并识记。五、目标再现,链接中考1.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效果。2.当堂反馈,独立完成“中考真题”。每组3号同学板演。3.组内互评,夯实基础字词和重点句的翻译。六、拓展创新,延伸作业1.观点辩论-品读课文:

7、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下节课,班里面准备“人才观”辩论会。2.教师总结-寄语学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成为千里马,学途一马平川,学业马到成功!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观点辩论-品读课文: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

8、重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下节课,班里面准备“人才观”辩论会。教学反思我执教的马说一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对于学生熟悉各种体裁的文言文也有重要意义。本课短小精悍,极具雄辩之势,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课型为自主探究展示课,时间为50分钟。教学活动中重在通过学生自学、群学、全班展示归纳的方式,落实教学目标。具体课堂操作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落实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翻译全文,归纳重点文言文词语和特殊文言词语。在学生对全文内容整体

9、把握后,再精讲本课的难点-托物寓意:从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中考重点词句的链接训练,落实课堂学习效果。作业的布置尽量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本文作者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的重要性,学生自由思考:伯乐和千里马孰更重要?同时要求学生引古今仁人志士的故事加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做铺垫。 我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查询有关资料书以助于本文的学习。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学和群学的时间,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堂课我尽量将听说读写和学生的练与悟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一些文言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前“伯乐相马”的Flash动画故事导入,调动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影射了本课的主题。自主读课文、集体读课文通过多种要求、不同层次的朗读,锻炼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学生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板书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尽量做到了全员参与,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