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44312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得百花成蜜后参加市兰海区名师展示课学习体会唐代诗人罗隐有这样一首诗:无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一首咏蜂的诗。想来正好形象的描述了参与做课的老师们。这些老师如辛勤的蜜蜂,是辛勤者,也是智慧者,因为他们知道酿成甘甜的蜜要采得百花。观摩了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让我们与会的老师们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异彩纷呈,领略了各位老师的教学智慧。听到许多老师们在赞叹之余不仅感慨:这样的课我们如何模仿,又怎学得来?在常态课中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够上出类似这样精彩的课?种种的质疑让我深深地思考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观课观?所谓展示课就是由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执

2、教的示范课,具有榜样效应,它主要的目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方向的指引,展示执教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智慧,同时又含有观赏的意味。如果理解为那就是他们一如平时一样上的真实的课堂,那是不合理的。我也经常的上公开课,每次总是不敢私藏、精心准备、尽善尽美呈现课堂、展示教学个性,引领学生学语习文,获得方法,虽然自己的课堂很稚嫩,可是自己真的很努力。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可以说为了保证观摩课的效果,每一个授课教师都要进行一些非常态的处理:精心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处的教学课件的应用,细心的打磨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效果,倾注自己所有的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演绎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浓缩了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思考,其中

3、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智慧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表现的实践能力和人格魅力,往往也会给听课的教师以启发,进而使听课者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从中汲取教育经验。在这次的展示活动中,我们也亲眼目睹了授课教师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如:冯浩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金色的太阳送给谁?启发学生想象果园中都有哪些果子,然后让学生戴头饰扮演角色会邀请谁来品尝水果?如何邀请?形象的画面、角色的换位、情景的创设引领孩子步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孩子们在想象、表达中走进文字背后的蕴含的情感之中。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让学生想象如何捕捉闪烁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激起创造的灵

4、感。我们也和学生经历着从懵懵懂懂到豁然开朗到情动而辞发的心路的历程。如:虞姗姗执教的丰碑一课在创设情景、抓住重点词句深情的演绎着一首悲壮的生命的赞歌。伴着虞老师深情的讲述,引领着学生入情入境,也带着听课的老师们不知不觉走近了军需处长,走进了军需处长那崇高的心灵世界之中。同时抓住将军神态变化体会心情的变化,在这一间接的描写中,军需处长那高大的形象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悄然屹立在学生的心中,耐人寻味。真切的感悟到了虞老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何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高处,启迪情感心智的教学历程。 类似这样精彩的镜头不仅仅这些,翻看自己的听课记录,回顾着每一位老师富有个性的课堂,真正的享受着教学作

5、为一个创造过程所带来的全部的快乐与智慧的体验。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观摩展示课。观摩展示课是非常态的课,是由特殊的人在特殊的地点、经过特殊准备所上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课。它源于课堂生活,又高于课堂生活,与家常课有着很多的区别。因此我们不能够盲目的把观摩课的一些做法克隆到自己的课堂上,“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吧。我们不应该被动的看热闹,或者只注重一招一式的教学形式,而是应该积极思考、自我判断、领悟形式背后的思想内涵。我们要了解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注意观察授课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处理,把握和运用,观察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进步,感悟教师如何激励评价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

6、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也许这些方面都应该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深深思考的问题。观摩展示课作为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形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教学生活。一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追求生命的本真一样,我们也希望语文观摩展示课能够洗尽铅华,剥掉包装,去除更多人的设定,摈弃一些形同虚设的琐碎环节,关注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的过程,在更高的层面上,向着天然本味的常态课回归。我们知道既然真实就意味着缺憾。因此我们听课者要以宽容的心态听之、赏之、评之、取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无论哪一节课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到完善自我,为我所用的东西,这既是一种人格,也是一种境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的观摩课根本上更重要的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之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