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42772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认物体一认物体一、 教学目的: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开展初步的理论才能。二、 导入做房子游戏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三、 动手操作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2 介绍自己的作品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四、 动手探究:搭积木。分一分。

2、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五、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六、 老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七、 小结。4、 稳固认识:一、 想想,做做:13题。二、 对应一课一练。教后记:二有趣的拼搭一、 教学目的:1、 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别人合作的意识。二、 教学过程:1、 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2、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3、 组织活动: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过程:派四个小

3、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B分小组堆。搭一搭:A学生操作。看看谁堆得高?B讨论交流。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C;评选优秀设计师。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三、 小结。教后记:1 通过详细的理论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2 有一局部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3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详细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

4、读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物体之物体分类教案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的:1、 认知目的: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2、 情感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开展他们的数学交流才能。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3、才能目的: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开展他们的数学交流才能。学具准备:各种物体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快乐,还给你

5、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二、小组活动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要求a) 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展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展区分。b)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c) 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d) 在老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一样的形体。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1、

6、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2、 小游戏:找朋友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4、数学练习卡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展的再设计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位置 (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理论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

7、间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1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拟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开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醒课题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阔、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8、(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的前面,*在小红的后面。4联络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互相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

9、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拓展应用,深化进步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小组内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境1:有几只小

10、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快乐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

11、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总评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详细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严密联络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的才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究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才能培养。如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

12、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教学目的:1、稳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识别和区别这些图形。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才能,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络和区别。教学关键: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教学过程:一、复习根底知识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二

13、、完成书中相关习题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3、3 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4、3 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识别及操作中进一步稳固知识。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络

14、的认识。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3、做习题册中练习。四、小结拼摆中加深。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玩具教案教学目的:1. 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络。2. 学会书写数字。3. 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数字。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数一数,说一说1. 小组内数一数,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2. 小组汇报。二、写一写1. 师示范,生书写。2. 生描红,师巡视。3. 同桌互相比拟、评比。三、练一练1. 写数1生独立看图完成,师巡视。2小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3小组内评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2. 看数画线1理解题意。2生独立完成。3同桌交流。4集体订正。3. 数一数、填一填1理解题意。2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四、小结板书设计:玩具1 2 3 4 5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 、 、认识 = 、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专题!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