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427703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填空题根据拼音写词语1渔民们今年大fng shu(_)啦,个个mn zi r gu(_)。2一向油腔滑调的小丁y bn zhng jng(_)的样子,让我们d ch y jng(_)。3他一脸mng rn(_)地站起来,mn tn tn(_)地走出教室。4qi fng x x(_),大雁chng qn ji du(_)往南方飞去。5她把口袋捂得yn yn sh sh(_)的,j hu hu(_)地往医院赶去。【答案】丰收 满载而归 一本正经 大吃一惊 茫然 慢吞吞 秋风习习 成群结队 严严实实 急火火【解析】本题主

2、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载、茫、群、急”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信息匹配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调查 A tio Bdio (_)2真假 A ji B ji (_)3处罚 A ch Bch (_)4喷香 Apn Bpn (_)【答案】B A A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1调查:dio ch。调dio1 乐曲;乐谱 :曲。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 :C大。五声式。3 语音上的声调 :号。类。4 说话的腔调 :南腔北。

3、5 口气;论调 :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 :情。7 选调;提拨 :从基层选干部。8 调动 :岗位整。9 征集;征调 :有余补不足。10 调查 :研。内查外。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 :档。12 调换 :座位。tio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 :和。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 :配。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 :停。4 调剂 :以临万货,以盈虚。5 调理使康复 :养。6 调教;训练 :有膂力,善鹰隼。7 挑逗;戏弄 :笑。zhu朝,早晨 :广韵平尤:“,朝也。”2真假:zhn ji 。假:ji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山。话。冒

4、。释。死。虚。真。弄虚作。借用,利用 :借。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 :设。使。令。如。若。ji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 :日。条。病。3处罚:ch f。处:ch1 居住 :穴居野。2 存在,置身 :设身地。心积虑。世。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融洽相。4 决定,决断 :理。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罚。决。6 止,隐退 :暑。ch1 地方 :。所。2 点,部分 :长(chng)。好。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办事。筹备。4喷香:

5、pn xing。喷pn散着射出 :出。涌。发。饭(形容极其可笑)。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如“一轮红日而出”)。洒。泉。壶。井。pn1 香气扑鼻 :香的热馒头。2 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 :西瓜儿。3 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 :头棉花。选择题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岩石 耳闻目睹 B.目登口呆 捕鱼C.蜡烛 飘扬 D.轮流 蒲公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B错误。“目登口呆”应为:目瞪口呆。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选择题下面作品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

6、组是()A.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B.牛肚子里的旅行 张之路C.山行 杜甫 D.花的学校 泰戈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回顾所学可知,ABD三项说法正确。C选项说法错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波光闪动的样子) B.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也叫蛐蛐)C.一年好景君须记(君子) D.群儿戏于庭(庭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文言文与诗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A正确。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潋滟:水面波

7、光闪动的样子。 B正确。出处:夜书所见。译文: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C错误。出处:赠刘景文 / 冬景。译文: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D正确。出处:司马光。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嘻戏。选择题下面词语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A.舒展着身子 紧皱着眉 B.强烈的光 精致的碗C.透明的薄纱 热烈的掌声 D.五彩的红花 美好的品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五彩:原来指青

8、、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各种颜色。与“红花”搭配不当,可改成“五彩的花朵”等;故D错误。选择题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句不是同一个主题的一项是()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爱人若爱其身。C.不迁怒,不贰过。 D.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注意了解句子含义。选项A,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选项B,意思是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选项C,意思是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选项D,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选择题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9、A.我仿佛看到星星在对我眨眼。B.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C.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D.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A从“眨眼”可知这是拟人句,正确。B从“像”可知这里把树林比喻成图画,比喻句。C从“是”“也是”可知这里把小兴安岭比喻成大花园和宝库,比喻句。D从“像”可知这里把田野比喻成海洋,比

10、喻句。填空题填空。(1)远上寒山石径斜,_。(2)两岸青山相对出,_。(3)意欲捕鸣蝉,_。(4)_,闻歌始觉有人来。【答案】白云生处有人家 孤帆一片日边来 忽然闭口立 乱入池中看不见【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点要多去识记积累,这样在答题时才能快速得出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

11、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原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

12、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原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

13、去思考。(4)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原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本诗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填空题填空。(1)人心齐,_。(2)有理走遍天下,_。(3)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_。(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_。你看,它把黄色给了_,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_。它把红色

14、给了_,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_,金黄色是给_,橙红色是给_。【答案】泰山移 无理寸步难行 打击乐器 颜料 银杏树 小扇子 枫树 邮票 田野的 果树【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中谚语俗语的积累和记忆。谚语俗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在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结合所给的语句,判断出自哪条谚语俗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1)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谚语,凭理办事,走到哪里都行得通;不讲道理,就会处处碰壁。指做人做事,必须讲道理。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