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440234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复习课、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解题方法)一要点满足法解答主观性阅读题,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高考阅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二沙里淘金法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要“依文解题”。解题时就应在指定的段落中筛选信息,进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语句。只要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作答。三组装焊接法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

2、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重新进行“组装焊接”,最后作恰当规范的表述就可以了。如何提取文中信息?一般说,简答题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的,答题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所以就要我们对信息进行“整合”。“整合”是现代社会一种相当常见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是对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组的过程。下面有几种方法作参考:1定位提取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镶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题干设置的问题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2剥离整理即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剥离整理,把信息转化为合适的答案。剥离就是剥落和分离,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

3、在于将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词语分离;而整理则是对已经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调整和理顺,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数量确定、主次移位和顺序排列等。3重组优化即按照命题的意图和语言的特点对信息重新配置,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等,使之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四随俗顺时法“随俗”,指答案中的用语要尽量采用语文专业的术语和习惯说法;“顺时”,指答案中的说法要符合文章的写作时代或时下的流行说法。结构方面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强化、深化、升华、画龙点睛情节方面的作用:悬念、铺垫、反差修辞方面的作用:反衬、对比、夸张、生动形象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欲扬先

4、抑、欲擒故纵、象征、虚实结合、寓褒于贬五顺藤摸瓜法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题目。六借石攻玉法指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一部分)。七字数达标法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语病;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要准、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

5、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型及训练策略一主要有四种题型1摘取型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就能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2阐释型这类题常常是对文中抽象含蓄的关键句或重点句加以阐发,使之易于理解。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上下文的关系,瞻前顾后。“泡开”原句所含意义。3分析型这类题型常常是对阅读材料中的事与理、是与非作分析讲解,其关键在于读懂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事理的内在联系,据因论果,或据果论因。4概括型即根据要求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抽象归纳,提炼出文段的主要内容或本质特点。概括型综合性强,必须综合运用摘取法、阐释法、分析归纳法,

6、才能准确地概括。二训练策略1整体感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阅读的整体性,即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宏观把握。(1)话题背景。明确文章的话题范围和相关的背景语境。(2)框架思路。文章的框架结构体现作者的文脉思路。(3)主旨情调。把握文章的主旨观点、情感基调是理解文章的核心、重点。(4)体式特点。要把握文章的不同体裁及语言特点。第二,解题的整体性。(1)着眼于整个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件。(2)把有关词句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辨析。(3)把握综合性大题与零碎小题之间的联系。2抓取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依据试题要求,迅速准确地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范围及筛选相关信息的区间;(2)迅速准确地根据题干的要求把准答题

7、的切入点,把握读解的角度;(3)迅速准确地分清阅读材料中相关部分的组合关系及其逻辑层次。3规范语言表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述形式的规范性,即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如答题方式是填空还是简答,是用原文中的词句还是用自己的话,要求限定用多少字,以及句子必须通顺、没有错别字等等。二是内容表述的规范性。(1)要全面,不能漏掉重点要点;(2)要简洁,不能潦草;(3)要具体,切忌空洞笼统;(4)条理要清晰,是从一个方面表述还是从几个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间应构成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还是一正一反,前后对照,读后要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求对词语的内涵作出解说)

8、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为了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写作时间以及相关的注释等,对于题目、题干,也要予以重视,要利用题目、题干来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的目的。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3解释词语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我们必须凭借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给它一个准确的解释,依据词语的前后搭配,分析句子结构,解释词义。4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意义。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5结合文体特点来理解词语。不同的文体,在使用词语时,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9、比如,写散文常常要求形象生动,感情真挚,事实具体感人,细节描写逼真,因此,解释散文中的某个词语的含义,就得顾及散文的文体特点。其他也一样。6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比喻: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对比: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夸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7借助一定的解释词语的技巧。(1)同义互解。同样的意思,同一篇文章中常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语句形式反复表达,即形成“同义互解”。(2)连义互解。语义上下连贯,相承相递,也可以构成“互解”关

10、系。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

11、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

12、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有着点燃作品使之生动的作用。(2)解释句子的方法如下:1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2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3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4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个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5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6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

13、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7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8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从应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筛选”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应该

14、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

15、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以及一段之内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具体操作如下: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逐层弄清文章段意、层次,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记叙文的结构: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进展议论文:内容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构体式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说明文: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等特点。3注意语言的标志。比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标点符号的作用之一就是区分层次,特别是分号、句号(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