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40028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能,也称智力,是一种生理、心理潜能。心理学家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主要是指抽象思维的能力,有的人认为是指学习能力,有的人认为包括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能力。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有力地突破了传统智能观的单一性。他经过研究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至少有七、八种智能,并认为即使八种智能也远没有展示人类智能的全部。这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

2、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这八种智能,只是智能的基本要素,既不是智能的直接呈现状况,也不是用作测试的智能分类。 多元智能理论与智商测定理论有重大不同,认为:智能是可以开发和发展的;智能无法具体量化,它存在于表现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能以多种形式展现,是多元的;智能的测量应在一个有脉络、真实的生活的情意下进行;智能的用途是了解人类的能力,及学生许多的可能成就之处。至于智商测试所得的分数,其实都是建立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基础上的,是这两种智能的综合表现,而非一般意义下的智能。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除了要注重传统数学教学的

3、基础性、学科性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性思维和数学应用。现代数学教学的目标强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巧,更重要的是获得自然与社会主要模式、联系和动作机制的看法;数学的强大作用也正在于它能为揭示混沌背后的秩序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数理逻辑智能只是人类认识、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将数学教学的用处与目的统一到解决现实世界中与学生密切联系的问题上来,就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许多智能: 一、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 数学

4、概念、定理、符号、数学用语、教具、学具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数字、等式、方程、函数、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性质符号、运算符号、勾股定理、三垂线定理;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坐标纸等等。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应体现在:理解各术语的涵义;准确、恰当地应用,为各种智能的有效发展服务。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例如:认识式子3x-y+1=0,对初中学生可以这样引导:这个式子含有等号吗?因此它是一个等式;这个等式含有未知数吗?因此它是一个方程;这个方程含有几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分别是几?因此它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什么叫方程的

5、解?那么请写出这个方程的两个解、三个解;大家写出的解是不是不尽相同、好多呀?因此它是一个不定方程;如果把方程改写成y=3x+1的形式,这个方程实际上又可看成什么?对,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对,是一条直线。直线上的点有几个?对,无数个,因此二元一次方程(不定方程)的解有无数个。直线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只要确定两个点就行。谁说说方程的解、坐标、点的对应关系?那么大家试画一下它的图象吧!通过上述分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方程的丰富涵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学科中的视觉空间智能 数学中

6、的平几、立几、解几、视图及教学实践活动等,都是极有利于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多面体与旋转体时认识“正三棱锥内有一个与它的各面都相切的球”这个关系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问:切点是否均在正三棱锥的各面中心?(正三棱锥变为正四面体时呢?)顺次连结四个切点所成四面体是正四面体吗?为什么?经过棱锥的一条侧棱和高作截面,请画出截面图;经过棱锥的一条斜高和球心作截面,请画出截面图。如果正三棱锥有一外接球上述问题的结果会怎样?教师如果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空间想象能力,就不难解决有关“接”、“切”和“截面”问题。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要不断创设和变换,这不仅有利于

7、他们正确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学科中的数理逻辑智能 数学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优势学科,数理逻辑智能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分类时,就应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分类的原则“不重复、不遗漏”,掌握分类思考的技巧:若对数集分类,用“零点分类法”;若对图形的位置关系分类,用“数量关系法”等,使学生学会在纷乱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比如,在学习“充要条件”时,可设计:“若A是B的充分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C是B的充要条件,问D是A的什么条件?若

8、A是B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的什么条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事实上,教材中有许许多多可值得利用的资源,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反思。 四、数学学科中的听觉音乐智能 数学学科似乎与听觉音乐智能难以挂钩,其实不然。所谓听觉音乐智能的核心是指对声音、节奏的敏感力。在课堂中,教师上课的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无不剌激着学生们的感觉神经。在实践活动中,有时还需对躁音测分贝、对声源测距离、对旋律测节拍等。躁音曲线是杂乱无章的、优美旋律的曲线是连续光滑的。因此,背诵乘法口诀要求音乐节奏;叙述定义、定理需要昂扬顿挫;归纳知识编成口诀以便记忆需要朗朗上口。学概率时的抛硬币试验声、同表面积的柱、锥、台、球

9、盛满水后的敲击声,多媒体教学的配音配乐声等,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使人愉悦难以忘怀,其中声音、节奏的贡献不可抹。因此,重视数学学科的听觉音乐智能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教育的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体现。 五、数学学科中的身体运动智能 模仿,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身体运动智能的一种具体体现。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生理、心理以及思维水平高低,他们可能模仿教师、家长或同学,模仿字如何写、图如何画、格式如何排,模仿动作、习惯或形态等。因此,教师板书要规范、字迹要端正、语言要准确、行为要得体。如:画图要认真用好教具;制作要注意示范;操作要符合程序;形体语言要生动形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

10、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有这么一个例子:呼和浩特市第21中学乔志强老师的“数轴”课上,就出现了师生边喊边做口令操的场面“双臂伸直似直线,右手直伸似箭头,左手握拳似箭尾,点点头是原点。向右跑,我变大,往左跑,我缩小。我在街上来回跑,变大变小要记牢。”;再比如让学生测自己的“步长”、“摸高记录”、“奔跑速度”等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谐调运动和自我想象建立数的动态发展变化原型,从而对事物有感性认识。 六、数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是构建自我知觉的一种能力,体现在留心、反思、批判性思维与重建。数学知识的积累实际上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构建的思维过程。例如: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当判别式小于零时在实数集

11、中没有实数解,但在复数集中却有两个共轭虚解;在初等代数中1+1=2,但在逻辑代数中1+1=1;看似区间(0,+)中的数比区间(0,1)中的数多的多,但它们之间的点却“一样多”;证明原命题成立还可以转化为考证它的逆否命题成立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激励他们改进和创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生长点和衔接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悦意进取的优良品质。 七、教学学科中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指的是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表现在“合作与互助、交往与共享”,能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12、,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开展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就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评判者又是引导者;学生在小组或同伴互助学习中,同样也充当着教师的上述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多样性和灵活性,极大地活跃了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多经历这样的学习活动,久而久之,一能改善人际关系,二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交往能力基础。教师除了利用课堂外,还应利用社会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课放手让学生锻炼,让他们体会人际交流的重要性和交往技巧;感受人际交往的可行性和共享的愉悦性。 八、数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13、自然就是我们这个大千世界;观察就是用理性的目光,在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事物中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学习者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表征和特点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比如: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现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代数和的数量关系规律;观察圆锥曲线形状,发现了离心率的变化规律;观察“狗抢骨头”,发现了“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规律;观察若干人分别以大小不等水桶从一水笼头接水,发现了从小到大等候总用时最省规律等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变枯燥的记忆学习、模仿学习为生动的生活学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正在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1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中,最宝贵的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每个上过学的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进入社会后,几乎都忘了,但不论现从事何种工作,那些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却长期地发挥着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要关注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和生活化过程,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吸取数学的无价精髓。 参考文献: 1 多元智能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新华出版社 1999年版; 2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王长沛著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1999年版; 3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梅汝莉主编 开明出版社 2003年9月版. 2004、1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