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440020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宋吴澄答人问性理)。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改变的结果。故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

2、死。 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人之生也,因阴阳五行之气而有形,形之中便具得阴阳五行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性”(吴澄答田副使其次书)。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说明白世界的物质本原,确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总之,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

3、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简单。 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和.)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是指不依靠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自然界和.的一切

4、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意识是物质高度进展的产物。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的特别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学说相混淆。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永恒的,既不会陈旧也不会转变,只会随着实践和科学的进展而不断丰富。但是,对具体科学的物质的概念、属性、结构和形态的认识,则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进展而不断转变和深化着的。 气作为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世界物质本质及其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生成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存在的依据。它不是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限于古代中国的科学进展水平,中国古代哲学对气的认识便不行避开地带有俭朴直观的特性,以

5、具体物质形态的气体为模型,构想了气的聚散、絪緼、升降、振荡等运动形式,把气又规定为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又成为一种具体的特质形态,从而把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并用。因此,气范畴具有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双重意义,此为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气范畴是一种整体的本原性的概念而不是结构性的物质概念,这又是其另一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学说是随着.的进展而不断地完善、丰富和进展的。及至近代,鸦片战斗之后,随着西学东进,中国哲学气范畴的进展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色,气范畴被给予了近现代科学的说明与规定,视气为光、电、质点、原子、量子、场等,现代理论物理学 界更趋向

6、以“场”释气。因此气由抽象的物质概念,越来越趋向于某种特定的具体存在,其抽象性、普遍性的程度越来越低。其所包含着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内在冲突更加明显。这种改变反映在中医学中,气范畴的哲学功能不断地淡化,并倾向于被阴阳五行学说取而代之。 (二)气的医学含义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必定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特点。中医学在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时,往往是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并用,注重整体生理功能的讨论而忽视人体内部结构的探讨,具有鲜亮的整体性和模糊性。 中医学的气具有抽象的哲学范畴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双重意义。在中医学气一元论中,气作为哲学范畴

7、的含义已如上述。作为医学科学中具体的科学的物质概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微小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气一元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体系,其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就其中与中医学关系亲密者简介如下。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学称之为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又称天地、天下、太虚、寰宇、乾坤、宇空等等。气通常是指一种极微小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8、。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东汉王充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气是一种肉眼难以相及的至精至微的物质。气和物是统一的,故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问气交变大论)。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日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语)。内经称宇宙为太虚,在宽阔无垠的宇宙虚空中,布满着无穷无尽具有生化力量的元气。元气(即具有本原意义之气

9、)敷布宇空,统摄大地,天道以资始,地道以资生。一切有形之体皆赖元气生化而生成。元气是宇宙的始基,是世界万物的渊源和归宿。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始物质,气本为一,分为阴阳,气是阴阳二气的冲突统一体。“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是自然界的清阳之气,“地气”是自然界的浊阴之气。阴气浊重,降而分散成为有形的物体,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大地;阳气清轻,升而化散为无形的太虚,形成了苍莽的天宇。天地阴阳之气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总之,气是物质

10、性的实体,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人类是整个世界的特别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周、秦以前称“天”或“天地”为自然,从淮南子始方有宇宙的观念,“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训)。宇宙便是物质世界,便是自然界,宇宙观即世界观。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格外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激烈争辩的重大问题之 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性动身,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改变规律。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要素这一基本观点动身,认为气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故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

11、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类伊始,气化之也。两间(指天地 间注)既有人类,先由气化,继而形化,父精母血,子孳孙生”(景景室医稿杂存)。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医权初编)。 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这种“气”相对于天地之气而言,是人体之气,故又称“人气”。人类只要认识人气的运动改变规律,就能够认识生命的运动规律,故曰:“通于人气之改变者,人事也”(素问气交变大论)。血、精、津液等亦为

12、生命的基本物质,但它们皆由气所化生,故称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之有生,一气而已 气以成性,而内焉则为人之心,外焉则为人之体。体者气之充,而心者气之灵”(吴廷翰古斋漫录)。人的形体和人的思想精神都是气的产物。中医学在古代哲学气论的基础上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认为“人之生死由乎气”,“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医门法律),即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故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位,气纳神存”(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天

13、元纪大论),“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二)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改变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或升降、屈伸,以运动改变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内经称气的运动为“变”、“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

14、。改变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改变,不论是动植物的生育繁衍,还是无生命物体的生化聚散,天地万物的生成、进展和变更、凋亡,无不根源于气的运动。“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有胜复作用,即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力量。气这种胜与复、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气分阴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阴阳相错,又称阴阳交叉、阴阳交感,即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相错是气运动改变的根本缘由。换言之,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气运动改变的根源和宇宙总规律,故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改变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的阴阳对

15、立统一运动,表现为天地上下、升降、出入、动静、聚散、清浊的相互交感,这是气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内经以“升降出入”四字概之,故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气充塞于太虚之中,一切有形之物的生成和改变乃至消亡,无不由于气的气化作用。所谓“气始而生化, 气终而象变”(素问五常政大论)。内经不仅在气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和形相互转化的思想,而且用阴阳学说阐明形气转化的根源。“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动而散则化气,阴静而凝则成形。阴阳动静的相互作 用,是气化成形和形散为气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过程的根本缘由。气至大无外,至细无内。大者,有形之物与太虚之气之间;小者,每一有形之物内部都存在着形化为气和气化为形的气化作用。中医学的形气转化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