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439897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浅析张爱玲小说中亲情的迷失及其成因 引言 张爱玲,现代著名作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上海成名,是当时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张爱玲的辉煌,她的小说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张爱玲的小说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写了众多亲情形象。其小说中的人物透露出一种异样的冷漠:没有亲情,没有热情,只剩下一下孤独的自我。她的小说执着于真实的人性,作品中充满了在金钱、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本文试图就作者这方面的描写展开论述,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一、亲情的迷失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以家庭做为叙述背景,所以亲情关系

2、是她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的命题。其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是现实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她笔下的亲情被还原为最原始的人性,而在她眼里,人性都是自私的,就算亲人也不能幸免。 1、母爱的消失 母亲这个形象历来是文学作品所讴歌的对象,但是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母亲的形象却被彻底的颠覆。 “我们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哥哥因贪图钱财将七巧嫁给了大户人家的残疾儿子做少奶奶,可是她对金钱的追求却使她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主谋。在曹七巧的眼里,只有钱才是最贴心的,对于儿子和女儿,母爱已然消失。她告诉长安“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钱不是容易得

3、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叫你以后提防着些,你听见了没有?”她送长安去读书并不是因为爱她,只是因“姜家大房三房里的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七巧处处存心跟他们比赛着,便也要送长白去投考”。长安上学了,“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是就因为长安时常在学校丢失东西,曹七巧就去学校兴师问罪,弄得长安自觉没脸见人,再也不想去学校念书了,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这时曹七巧首1 先想到的是学费总得想法子拿回来,白便宜了他们不成?于是带着两个老妈子大闹学校。长安的学业就这样结束了,“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一次长安生病了,七巧却不替她请

4、医生,只让她吸鸦片,病好了,长安却已经上瘾了。因为七巧的脾气,加之长安又吸食鸦片,长安的婚事也就因此搁住了,谁敢娶,哪个敢做媒呢?然而“七巧见女儿注定了是要做老姑娘的了,便又换了一种论调,道:“自己长得不好,嫁不掉,还怨我做娘的耽搁了她!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钱似的。我留她在家里吃一碗闲茶闲饭,可没打算留她在家里给我气受!”当长馨给长安介绍了出国留学归来的童世舫时,七巧却又见不得自己的女儿幸福,故意在童世舫面前讲长安吸鸦片成瘾,破坏了女儿的终身幸福。对于儿子长白,“她眯缝着眼望着他,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

5、个人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于是她成天拉着儿子抽鸦片,拼命从儿子嘴里打听小两口的私房事,并把儿媳和儿子闺房之间的事当笑话讲给别人听,最终使得两个儿媳妇一个郁闷而死,一个自杀身亡。最后,“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小说花凋中的郑太太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私房钱,而放任女儿病死。在十八春中曼桢的母亲在曼桢被姐姐姐夫奸淫囚禁后,拿着暴发户女婿女儿给的钱,把家搬到世钧找不到的地方,任由曼桢的命运被改变。 2、父爱的沦丧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父亲总是用金钱来衡量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所谓父爱,一到了钱的事上便荡然无存。 小说多少恨中家茵的父亲和花

6、凋中川嫦的父亲便是这类代表人物。 家茵的父亲虞老太爷,落魄的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在家茵年少时就与家茵的母亲离婚,对于家茵他不但没有尽到父亲应有的责任,反而借着女儿混吃混喝。看看他第一次出现时的情景吧!“是她父亲来。家茵最后一次见到她父亲的时候,他还是个风度翩翩的浪子,现在变成一个邋遢老头子了,鼻子也钩了,眼睛也黄了,抖抖呵呵的,袍子上罩着件旧马裤呢大衣。”张爱玲从外表上就表现出了虞老太爷的猥琐。当家茵得知父亲想留在上海找事做时,便劝父亲回去,上海的事2 并不是那么好找的。虞老太爷当下表示白跑一趟,连回去的盘缠钱都没有,家茵就将自己辛苦省下来的五万块钱拿给父亲买船票。虞老太爷当时还不太相信家茵只

7、有五万块钱,四下打量了之后才拿着家茵给他的钱消失了,他答应家茵拿钱买船票回家的,可是他并没有回家。第二次找家茵时他知道已有妻室的成功商人宗豫喜欢上了自己的女儿家茵,他就像找到了一座金山,不断上门要钱、要工作,在费尽心机得到了那份工作时却仗着所谓老丈人的身份跟宗豫又是借钱又是预支,最后竟挪用公司的公款,导致宗豫的公司名誉受损,虞老太爷最终失去了这份工作。然而虞老太爷并不放弃任何捞钱的机会,又跑去找宗豫的太太,表示他可以说服家茵做小,但是夏太太得帮他还一笔钱。无奈的家茵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父亲,放弃了她和宗豫的爱情离开了,像这种自私自利的父亲怎能不断送女儿的幸福呢? 张爱玲的笔触洞晓世事,能透过事情

8、表象剖析事件内在的根源,她的笔下一切都那么明白现实。花凋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这段文字是川嫦去世后她的父母给她写的碑文,然而事实是相反的,爱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郑先生是个遗少,有钱的时候在外面养姨太太,生小孩,没钱的时候就在家里生。“过年的时候他领着头耍钱,做庄推牌九,不把两百元换来的铜子儿输光了不让他歇手。”但他其实是个极吝啬、极自私的人。川嫦病了,一病就是两年,他怕传染,从来不大到她屋里

9、去。当川嫦需要钱买药治病的时候,郑先生睁眼诧异道:“现在西药是什么价钱,你是喜欢买药厂股票的,你该有数呀。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你的钱你爱怎么使怎么使。我花钱可得花得高兴,苦着脸子花在医药上,够多冤!这孩子一病两年,不但你,你是爱牺牲,找着牺牲的,就连我也带累着牺牲不少。不算对不起她了,肥鸡大鸭子吃腻了,一天两只苹果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我看我们也就只能这样了。再要变着法儿兴出新花样来,你有钱你给她买去。”看看这父亲的嘴脸吧,有钱可以养姨太太,生小孩子;有钱可以打牌,不输光不歇手,钱对于他来说是用来寻开心的,虽然钱来得并不正当。然而川嫦的生命抵不过他

10、3 的开心,他是不愿花钱在一个将死之人的身上的,川嫦终于在这冷漠的亲情中死去。 3、兄弟姐妹情的泯灭 连父母之爱都被金钱左右,更何况是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情,张爱玲的小说不动声色的把一层层虚伪的亲情慢慢撕碎给我们看。 十八春讲述了少女顾曼桢和青年沈世钧相知相恋,最终却被姐姐一手葬送的悲剧故事。小说中曼桢的姐姐曼璐因为父亲早逝,中学还没有毕业就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只因没有什么文化,只好做了上海滩的一名舞女。曼璐在人老色衰之时嫁给她的一个客人没什么钱的祝鸿才做姨太太,然而祝鸿才娶了曼璐之后突然转运,发了财了。从此,祝鸿才越来越嫌弃曼璐,成天在外鬼混,不愿回家,但是祝鸿才看上了曼桢。为了拴住祝鸿才这个

11、笑起来像猫,不笑时像老鼠的不但可憎而且让人恶心的丈夫,曼璐想到了妹妹“她母亲那一套“妈妈经”,她忽然觉得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还最好是她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母亲替她出主意的时候,大概决想不到她会想到二妹身上。她不禁微笑。她这微笑是稍微带着点狞笑的意味的,不过自己看不见罢了。”于是装病、说谎,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曼桢和世钧的爱情就这样被葬送。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亲情和金钱总是脱不了干系的。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在娘家住了八年,但是这八年并不是白住的,离婚时的赡养费都被哥哥嫂嫂们拿去投资了,可结果亏了钱,却全赖在了流苏

12、的头上。离了婚的女人是晦气的,她的钱也连带的晦气起来了。于是,挖苦、冷嘲热讽全奔流苏去了。当徐太太给流苏介绍一门亲事时,他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为了宝络的婚事却是忙的人仰马翻。白流苏的哥哥嫂嫂们原是极会见风使舵的一群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怎能令人心安,就算后来范柳原没有给流苏一个明确的名份,可流苏迫于家庭的压力还是和范柳原走到了一起。 4、夫妻情的虚伪 张爱玲笔下的夫妻都是貌合神离。在那个时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夫妻间大抵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4 鸿鸾禧中的娄先生是个出了名的好丈夫,“除了他,没有谁能够凭媒婆娶到娄太太那样的女人,出洋回国之后还跟她生了四个孩子,三十年如一日。”然而他

13、和娄太太是貌合神离的,张爱玲一开始就从他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来突出娄先生和娄太太的不配对。所以“娄先生娄太太这样错配了夫妻,多少人都替娄先生不平。”作者说娄先生“最会敷衍应酬”。于是这敷衍应酬也就用在了娄太太身上,无论娄太太怎样故意欺凌他,生他的气,他当着人也是让她三分的,“索性好丈夫做到底。”小说结尾娄先生问了新媳妇一句话,“一屋子人全笑了,可是笑得有点心不定,不知道应当不应当笑。娄太太只知道丈夫说了笑话,而没听清楚,因此笑得最响。”作者就通过这琐碎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夫妻间的虚伪以及陌生。 张爱玲她一点一点不厌其烦地写给我们看的不是亲情的爱心,而是彻底的自私,自私到能够冷

14、静地设置和实行伤害自己的骨肉或同胞的阴谋。如同她在金锁记中深刻剖露的一种病态的自私,从未享受过家庭婚姻爱情幸福的曹七巧,因为嫉妒颇费心机地把女儿和儿子的婚姻和爱情的幸福全部毁掉了,在这种丧失亲情与人性的破坏中她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满足。在她的笔下,亲情被撕破的背后就是人性的丑陋的一面的暴露,人性的尖酸、刻薄、阴毒和势利,对人有形无形构成的威慑和侵犯,使人产生一种彻骨的寒冷。 二、张爱玲的成长环境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藕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但是到了她父母这一代,已是大不如前。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遗少,娶小妾、抽鸦片、赌钱,花天酒地一样不少;母亲黄素琼深受新思想影响,

15、孤傲睿智,最终毅然离婚走出家庭;而后母是庸俗残暴、自私专横的。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确定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1、母亲对张爱玲的影响 张爱玲四岁时母亲出国留学了,此时的爱玲尚年幼,母亲的离开对她并没有什么的缺憾。此后,父亲将外面娶的姨奶奶带回家来照顾张爱玲姐弟的生活。八岁那年母亲留洋归来,父亲生病痛改前非,一家人终于团圆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5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终因与父亲性格不合,于爱玲十二岁那年与父亲协议离婚,并再度出国,直到爱玲十七岁时方回国。这次的离开对爱玲是个打击,虽然她在母亲的面前并没有任何惜别的表示,但当母亲转身离去时,“于是眼泪来了,

16、在寒风中大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母亲走了,但是姑姑的家里留有母亲的空气,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的颜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在这里了。” 母亲在张爱玲的心里是美丽而优雅的,她虽生于官宦之家,却相当的特立独行,与当时的传统女性大不一样。对于这样的母亲,张爱玲是充满钦慕之情的。她后来写到:“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在母亲那里她得到了西方文化的教育和西方现代文学的熏陶,得到了文明的教养和气质的培育。 后来的张爱玲终于来到母亲的身边,可是在母亲身边的生活并没有让她体会到母爱。对于她,母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喜爱之意,加之母亲的生活过的并不宽裕,为着钱,也要时常的同爱玲发脾气。 正是因为张爱玲童年时对母亲的爱是如此痴迷,因此她敏感着母亲对孩子的漠然。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