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439432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强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强教学设计吆喝教学设计 河间市兴村中学 李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词的读音、意义。了解作者并对吆喝进行品味。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的组材技巧,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情感目标:树立大语文观念,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三、教学活动准备 1、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但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2、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关活动,引导学生认

2、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了街头吆喝录音。借助录音让学生在听中入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同学们听到的这些吆喝声已经渐行渐远,因为现在大型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我们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

3、、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 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ppt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检测(ppt 展示)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单读、齐读) 招徕 隔阂 小钹 沉甸甸 荸荠 秫秸杆 馄饨 2.试一试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 12 个说一句话。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

4、;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章第四段介绍一年四季的吆喝有:叫卖声实际上就是一种 ,其作用是 这一部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的自学,认识、理解课文的内容,让他们在预习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在课堂中进行检测,是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主要请中下等学生回答,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探究内容突破重点 环节一:读一读,找一找 1.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谁在吆喝?吆喝了什么?怎样吆喝的?看哪位找得最快?最多?(生找,生答略,这道题不难,学生也容易找

5、到并回答,此举意在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看看它们承转了那些内容? (让学生浏览课文,采用圈点法勾画文中的过渡句、总领句、中心句、总结句。有助于学生迅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议一议,说一说 1.再读课文提问:同学们,课文的内容似乎很丰富、复杂,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这么多的吆喝声组织起来的,并做到条理清晰、杂而不乱的?(分小组讨论、明确) 学生很容易答出:时间顺序(时间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 提示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早到晚(59) 早上(57) 晚上(89) 一年四季(10) 春

6、夏 秋 冬 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明确:不一定,写实的成分较多。当有人在你背后突发一声喊是,的确可能会吓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幽默调侃的意味,幽默风趣。3.作者介绍种种吆喝声,仅仅只是对吆喝的怀念吗?还有没有深意?(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不仅仅是对吆喝的怀念,更流露出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讴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间殉葬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4.你还有哪些疑问,不妨提出来。(针对研讨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选取代表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正确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方位、多层

7、次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突出重点。) (四)、品味语言突破难点 品一品,悟一悟:有选择的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用“我以为 最有趣, 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例句:品味练习: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明确:(乙)对吆喝的描写,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读者从这门“戏

8、剧性”的艺术中,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鼓励学生在书中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采用选点品读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感;采用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中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样学生就能“读中有品,品种有悟,悟中有得”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更好的突出难点。) (五)、体验升华(学一学,写一写) 家乡现在还有卖冰糖葫芦,卖豆腐,熟蚕豆的,请小组派代表作简单的介绍和模仿表演,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并就该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包括内容、条理、流言等。(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

9、个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设置“模拟吆喝,说说特点,写写情态”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本课小结: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道风景吆喝,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但可惜的是,这种独特的文化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消失,说不定过几十年或上百年后,这就要消失,大家觉得可不可惜呢?是不是我们应该为吆喝做一些抢救工作呢? 七、作业:为家乡的某一特产创作一句可吆喝的广告词。(此题意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艺术文化,并最终落实到“关注生活”这一目标,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八、板书设计:语 言:富 有 地 方 特 色 情 感:怀 念 往 昔 生 活 【参考文献】:p :1.初中语文教材细解 2.教学参考用书 3.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4.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吆喝 萧乾 引出吆喝 吆喝的内容 吆喝的艺术李时珍教学设计李时珍教学设计李清照 教学设计(共12篇)液体压强教学设计李强读后感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