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终于有“派”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439308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剧终于有“派”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剧终于有“派”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剧终于有“派”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昆剧终于有“派”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昆剧终于有“派”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剧终于有“派”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剧终于有“派”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剧终于有“派”了2016 年 3 月 14 日,注定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上海“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正式挂牌!研习中心的掌门人是张洵澎先生的亲授弟子赵津羽。 赵津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著名“职业昆曲推广人” ,她原本有一份很好的职业,是上海一所高校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处长, 但为了心中的那份昆曲情结,为了她痴迷的“澎派”艺术,她毅然舍弃了“大学处长”的铁饭碗,走上了“一个人的职业” :推广昆曲。十几年殚精竭虑、锲而不舍,她手下已经拥有了二十几个“澎派”再传弟子。如今,在她的精心筹划下, “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正式挂牌!昆曲,百戏之祖,已经 600 多岁了。因为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所以规矩

2、繁琐,程式凝固。传唱以来,虽多有代表人物,却无流派呈现。在“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挂牌仪式上,当代昆剧大家蔡正仁先生登台振臂一呼: “昆剧终于有派了! ”蔡正仁先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昆曲一直号称无派 ,今天终于有派了,而且名字很响亮, 澎派。这是我的师姐张洵澎创立的,标志着昆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人曾在“洵美且异张洵澎的舞台艺术”一文中,就提出了张洵澎先生的艺术实践、艺术成就、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可以称为昆曲中的流派了。已故著名文艺评论家丁锡满先生在为拙作 洵美且异昆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张洵澎 (杜竹敏合作)传记一书撰写的“序言”中,他是这么说的秦来来说:“

3、京剧有派,昆剧无派。但是张洵澎有那么多的创造,那么多的美异,为昆剧舞台留下那么多经典性的剧目,为昆剧队伍带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学生,确实是洵美且异,既是美神,又有个人独特的风格,可说自成一派。因此,张洵澎的表演艺术,可以称为澎派 。”我赞成秦来来的意见。那么,什么是张洵澎的艺术流派呢?我归纳为“四个字、四句话” ,四个字就是“洵美且异” 。曾经有人评价说, 你可以不欣赏张洵澎那一路的美, 但你不能否定她的美。张洵澎的表演独树一帜,她的舞台形象塑造、表演理念也有不少与众不同之处, 这就成就了她是几百年昆曲程式表演中脱颖而出的一朵奇葩。四句话:扎实的传统功底,开阔的艺术视野,过人的创新能力,众多的戏迷

4、传人。张洵澎的出新不是无根之木, 张洵澎至今珍藏着俞振飞大师早在 1958 年带着他们一批昆大班的学生去北京演出时,给张洵澎写的一段勉励的话语(这张纸条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打了大叉,幸好并未被毁没) :张洵澎一切艺术表现和技巧运用的方法, 都不可能用公式或千篇一律的法则来说明, 需要从实践中去创造、 从不断地劳动与锻炼中去体会、探索,才能获得成就。俞振飞一九五八年二月时日客首都由此可见,作为一代大师的俞振飞先生, 在一个有潜质的学生刚走上红氍毹、迈开艺术生涯道路之初,他就殷殷寄语,给了张洵澎日后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信心。当然,创新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 恰恰基础于她从小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底。昆曲

5、圈内人都叹服张洵澎圆场“溜得很” ,宛如“水上漂”。原来,当年在戏校学戏之时,其师朱传茗,不仅一代名家,而且开明,他对张洵澎说,我是一个男旦,人又长得高;你要想圆场跑得好,去跟沈枫老师学。就一个圆场,张洵澎就在芙蓉草、沈枫等名师指点下,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至今60 余年,功力犹在。 2015 年上海公演大师版牡丹亭 ,张洵澎(与蔡正仁)出演幽会一折,出场时的碎步又溜又稳,谁能看出她已是 70 多岁高龄。张洵澎演的是昆曲, 眼中看的却是中外艺术园地里的名花异草。凡是能够 “拿来” 我用,当然是能够融化为昆曲表演手段的,她绝不轻易放弃。 张洵澎的儿子蔡一磊, 是名动国际芭蕾界的 “王子”;张洵澎

6、也会从儿子那里吸收芭蕾里的“提” 、“拔”的特点。看到著名舞蹈家刀美兰的孔雀舞, 张洵澎就把民族舞里边用脚掌转身的方法,融化进闺门旦的身段里去。昆曲的特点是载歌载舞, 张洵澎就是要让人物舞起来, 不是芭蕾、不是民族舞蹈,而是戏曲的舞蹈、昆曲的舞蹈。甚至,曾经是篮球国手的丈夫蔡国强, 他在篮球场上的运球、急停这些篮球运动员的动作, 也被张洵澎吸收到昆曲闺门旦的表演中来,她说好的演员表演是有节奏的。张洵澎呈献给观众的,是昆曲的节奏、昆曲的身段、昆曲的舞蹈。张洵澎的“拿来”我用,显示了她的过人的创新能力。 1982 年演出的寻梦,应该是张洵澎个性化的艺术风格的雏形,她演的杜丽娘在舞蹈、身段上融合了芭

7、蕾的技巧、 “国标”的神韵。关键一点, 体现出来的还是昆剧原有的特色 (也就是梅兰芳先生所倡导的“移步不换形” ),清新的表演风格受到各界瞩目。张洵澎的推陈出新,使寻梦这出将要湮灭的冷戏,不仅重见天日,而且脱胎换骨,受到专家和观众的欢迎,足见张洵澎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功力。沈传芷老师曾说: “戏有千百出,剧有千百种,最难演不过寻梦。”圈内人都知道,寻梦原是个将被人们遗忘的昆剧剧目,已在舞台上绝迹将近 40 年。俞振飞先生曾对秦来来说, 1957 年他和言慧珠先生合演牡丹亭时, “把寻梦这一折拿掉了,没有演。 ”在 1981 年的排练中, 张洵澎明确地试图用 “梦”“寻” “守”“破”四个字来概括杜丽娘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梦”,是她的理想天地,因为在梦境中可以不受封建礼教束缚,充分享受爱的权利。“寻”,是行动上寻觅失去的梦境,渴望真正的幸福。“守”,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争取应该享有的权利,为了爱情宁死不悔,正是“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江儿水】)。“破”,则是现实生活对她的棒喝, “咱杜丽娘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