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439298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 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机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 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 人才的总要求。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 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

2、教育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的结构.班级教学: 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 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具体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学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模式: 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

3、性的教学样式.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 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某一门学科课程目标:广义的课程目标即是教育意图,包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目的和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是指教育目标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计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以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 划分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些列的教学活动,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 目标

4、的基本途径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整治规范,思想规 范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依据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 的地施加思想品德的影响,以达到预定德育目的的过程心理健康: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学习动机:是

5、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具 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指示学习方向的作用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 三个功能: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 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狭义的学习是指个

6、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联系,获得行为经 验的过程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 的复杂方案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再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 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教师的威信: 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 会中的影响力.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

7、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各种理论学说教育的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 心理起源说(孟禄)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观点:内发论(孟子,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花生)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铁欠纳)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韦 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 认知(奈瑟.西蒙)归因理论: 海德共变理论, 凯利三度理论, 韦纳归因理论, 琼斯对应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 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因学习强度的增加而

8、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实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斯坦福- 比纳智力量表: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智商=(15*(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 +100心理发展理论:1.高尔顿遗传决定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同化,顺化和平衡化)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 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苛勒,考夫卡,韦特默)2.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3. 布鲁纳的认知-机构学习论4.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5.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6. 海德和韦纳的

9、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3.成就动机理论(德韦克) 4.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最古老) 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奥苏泊尔) 4.动机说(弗洛伊德)特点,特性和功能类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阶段性,互补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0、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原因: 具有目的性,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具有 基础性,最重要得一点是具有选择性学生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 2. 受教育的权利 3. 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5.人身自由权 利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 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2. 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创造者.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角色 : 1.授业解惑角色 2.传道者角色 3.

11、 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父母与朋 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 示范性, 创造性, 长期性, 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教师职业素养: 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现代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3. 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师生关系的功能: 教育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社会功能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2. 有助于学校凝聚力的形成3. 是提高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 :

12、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加强自身 的修养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教育学双边活动规律 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3.掌握知识 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4.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备课, 上课, 布置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效果测评一堂好课的特征: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得好, 积极性高教学模式特点: 指向性, 操作性, 完整性, 稳定性,

13、 灵活性德育原则: 1.正面说服原则 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原则 7.教育一致性原则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榜样示范 3.陶冶 4.到的体验 5.品德评价我国新时期德育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 2.全民性和民主性 3.变革性 4.开放性 班主任工作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班主任劳动特点: 1.事务性 2.消耗性 3.持续性 4.创造性一个良好班集体特征 :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2.一个

14、健全的组织系统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班集体的建设: 1.班集体的组建阶段 2.班集体骨干力量的形成阶段 3.学生自主管理阶段班集体的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 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级管理的改革发展趋势:1.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趋势,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2. 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共同管理3. 教师影响力由传统的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班主任的作用:1.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2. 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3. 是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

15、者课外活动特点:1.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3.过程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 发挥课外活动作用:1.充实学生生活,开阔眼界,密切学生与社会联系2. 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3.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课外活动意义: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 有利于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3. 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扩大知识面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4. 课程理论课程实施结构: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生理适宜原则)2. 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 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影响课程实施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特点 2.学校的特点 3.教师的特点 4.校外环境 心理学研究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系统性, 教育性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注意的特性:1.稳定性 2.集中性 3.注意的范围 4.主义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注意力的培养:1.教学方法具体生动,引起学生注意2. 保持正常教学进度3. 避免学生过度疲劳4. 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5. 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诸多因素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