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36763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人物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故乡》人物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人物形象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故乡人物形象分析一、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一)外貌对照少年闰土: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中年闰土: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二)动作、语态对照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猜;“我”短短的一问,甚至“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 “天下的新鲜事”,将

2、心中的话尽情倾吐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C 中年闰士:说话前的神态,欢喜一一凄凉一一恭敬; 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C (三)思想、精神对照1 .对“我”的态度的对照少年闰土: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情真意切,亲密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2 .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猫、拾贝、观潮

3、(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C 中年闰土:拣了 “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二、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的对比三十年以前,在生活重压下的闰土的父亲,将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为了怕儿子死了,给他起名为闰士,便“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三十年以后,在生活更沉重的压迫下的闰土,生活比父亲更惨苦了, 已无力给儿子套上明晃晃的银项圈;香炉、烛台代替了银项圈,将希望寄托于神灵,连希望也比父亲更渺茫了。三十年以前,闰土是一个聪明勇敢,天真烂漫的少年;三十年以后,闰土的儿子水生又长成了当年闰土的模样,所不同的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

4、。这组形象对照揭示的是:故乡没有变,闰士们一代接一代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做马,一代接一代地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 残,重复着同样悲惨的命运;故乡又是变了,剥削变得更重了,压迫变得更深了,摧残变得 更烈了,因而劳苦人民的命运,也一代比一代更悲惨了。三、闰土、“我”、杨二嫂三人的对比闰土世代作奴隶,苦得已经形容不出,却没有醒悟,不但自己事事按奴隶的 “规矩”办, 而且要自己的后代也老老实实地做奴隶;“我”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已叛离了原先的阶级,但没有奋起而为社会的解放而努力,只是为个人的“谋食”辗转奔波;杨二嫂是一个破产的小市民,她明抢暗夺, 尖酸刻薄,对上层阶级既憎又慕,完全只是为着自己在生活旋涡中争斗。三个人,都是社会直接的或间接的奴隶,由于不觉悟,各自为着自己而辛苦,彼此隔着厚厚的墙。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