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436303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体育课堂教学 古人云:“五日三省吾身”。反思是教师不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更新,才能不断地改良教学策略,最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设反思的氛围,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综合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激发自己寻求新策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超越自我、成长自我的最终目的。尤其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学反思更是成为每位体育教师课后的一种自觉行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教学反思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记载的内容。一、

2、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原为唯物主义哲学概念,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后来泛指对某些食物或过程的重新回顾和认识。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归因、系统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肯定成功,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在及未来的教学活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身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旧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

3、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能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二、 教学反思的特征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已不断被证明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他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具体特征,那就让我们在教学中邀反思同行,时时省、课课思,你的反思习惯一定会养成的,这么讲是因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其次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

4、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要求我们从多种视角去判断行为的是与否和对与错;要求我们摆脱思维的定势,具有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说的“从来如此就对吗?”那样的质疑精神。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代替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反思,从其定义来看有三个特征:(一)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可

5、以提出假说,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为题。其一,它有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其二,它有实践检验过程,其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以确保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二)两个“学会”加速教师共同发展。“学会教学”既要求教师把教学程作为“学习教学”过程,向自己的精力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

6、,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的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三、 教学反思的类型从时间角度分,教学反思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种。(一)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是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避免经验主义。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的经验和现成教案,甚至有部分教师的教案与实际教学不相符,所谓“教案归教案,教学归教学”,气随意性大得惊人,这种现象在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中居多,这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关注的。经验诚可贵,而反思价更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关注“主体”的发展变化,过去有句行话叫做“备课要备学生”,这句话既是经验的总结,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一

7、个道理。课前反思包括我们在课前围绕教学工作的一种行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教学环境因素、教学对象等等。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教学经验往往被看成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不否认,教学经验很重要,是一个好教师必备的条件。但经验对人又有很大的束缚作用,他让我们只看到过去,对未来缺乏展望,我们不但要借助于经验,还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未来的课堂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于在经验、教训和教学理念、策略、条件,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反思。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课与上次课的联系多大?、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与运动技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得到健康地发

8、展,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伤害事故及应急处理,对不同班的针对性、适用性如何等等,也有一种“应急预案”的性质,总之在课前进行全面审视与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案才能周密地实施。(二)课中反思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课中反思,比较重视教师的应急能力,所谓“随机应变”就行了,在新课标下人们发现,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实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

9、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1:如在一次教研课上,当课进行到整理与放松阶段时,音乐突然放不起,这时现场的气氛也紧张起来,但这位教师稍作思考后,就自己放声唱起来,学生也受到感染,师生共鸣,唱练合一,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在场的领导和老师给于了高度的评价。这一案例说明了不仅仅是一种应变能力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反思行为,是对进行中课的不断审视与思考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歌声在体育练习中的感召力,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质的意义,以及学科整合的影子。还有就是我们平时上课时的一些例子。案例2:在田径短跑教学过程中,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坐着跑”,设计了一份针对后蹬不充分

10、,腿部力量和髋关节柔韧性差的学案,在来年息过程中通过观察动作探究要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学习任务。但有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虽然解决了后蹬不充分的问题,但还出现前甩小腿、跨大步、大腿前摆不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如何及时反思?如何用时调控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流动学习,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针对性的学案进行练习、改进,提高动作质量,增加步长。案例3在一年级的体育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安排了游戏“捉迷藏”。同学们都按游戏的规则练习去了。可是同学们对“捉迷藏”不感兴趣,都无精打采,一副不想玩的样子,口里还说着没意思。我看到这种情况,就问着自己,是不是学生装玩的次数

11、多了,可能缺少了兴趣,怎样才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立即整队,马上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自己找朋友玩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好!学生就分散在自己的场地里,玩起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也不断地加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能使学生玩的更有劲,更有趣,那样会使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得更近,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切感。就在这时,有一组学生的游戏吸引了我,把我的视线都集中到那一小组去了。我没多想,快步走到他们小组的面前。同学们这是什么游戏?怎么你们这么开心啊!这一组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八仙过海”踩一脚。好!这游戏很好!心想这游戏不但可以练习灵敏性,还可以提高踊跃能力。这不是两全齐美吗!我想到这里,

12、就马上集合了全班同学,叫这一组的同学演练了一遍,这一下,学生的兴趣大增。我就顺水推舟号召学生像他们这组学习。同学们以三、四人一组来玩“八仙过海”踩一脚。好吗?好!这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样子。他们都分散在自己的场地里练习去了。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场面,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脸。练习了几分钟后,我问学生:你们玩得高兴吗?高兴,太高兴了!那为什么这么开心?有趣啊!对啊! 案例4如在测试30米跑时,只画两条线即起跑线、终点线,告诉学生必须跑过终点线,可学生往往看到终点线就开始减速。针对这一现象我反思怎样可以使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于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如奥运冠军刘翔的故事),终点线前画箭头,直

13、观的“图标”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了冲刺,避免了学生成绩因为不会“冲刺”而受到影响。当然,课中不断审视分析课的发展变化,反思与修正教学行为,也会提高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教学管理、组织、策略、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审视课堂,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作出判断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同时把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思考结合起来,修正与完善教学方案,让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也是我们课中反思目的所在。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也强调课后小结,课后小结虽是反思的一种形式,但是课后反思与课后小结相比,在外延上要丰

14、富得多,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讲,课后反思与小结的关系应是一种“真包含关系”,小结局限于本课的回顾与总结,而课后反思却是从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总结,它体现了认识的全过程。一是审视分析教学计划,课的设计,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得与失,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标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等,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分析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反思行为与后果,让这两个反思得到总结,达到较高的认识程度。 案例1:在上滚翻这一教材时,经常会碰到胆怯和懦弱的孩子,我

15、会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鼓励,用集体舆论来影响、帮助学生,使他们克服这一弱点。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一直在思考,教师该怎样教?经过课后反思,我体会到: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是以健身育人为首要目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方面大有可为,但是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表现很直观,成功与失败对他的内心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性的不同表现。教师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应该使所有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精心教育。以上滚翻教材为例,学生的基本状

16、况我是了解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没能充分考虑到自己及学生间的言行对个别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以至挫伤他们的自尊,最终“不合作”!其实在随后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内心也很喜欢体育活动,但既怕受伤,又怕做得不好被大家笑话。遇到这种情形,我应该适当降低练习难度与质量要求,先让他们参与,再逐渐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建立自信,并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提倡特殊的合作学习,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以合理、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我应该先请同学们给该学生一次课后练习的机会,放学后在无众人观望的情况下, 让学生在好友的帮助下进行单独体验(不应在众学生面前单独表现),并在教师与好友的保护下逐步完成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案例2: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