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源于周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43607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源于周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源于周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源于周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源于周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源于周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源于周易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以阴阳五行思维模式建立起来的任意结构模型,就连脏器、器官、皮肉等人体各组织皆以阴阳五行进行分类。不仅如此,还把人体阴阳五行子系统放在天地阴阳五行母系统中去考察、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著名的五行六气学说即其证。就连中医药学按阴阳五行分类法进行归类,形成药物归经学说,从而奠定了中药医学的根底。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根底,而内经及至其他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吸取了周易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的奠基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子必修的经典之一。古之大医,深知五经、三史、老庄,并精于禄命,五行休王,七耀天文等。千金方曰

2、“凡欲为大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新邵等诸部经方。又需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为得大医。假设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至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发载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者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百家,那么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那么不知有慈悲喜舍之何。不读老庄,不能认真体会。那么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操颐,假设能具而学之,那么于医道无所滞阻,而尽善尽美都矣。”要之,中医学的灵

3、魂即是易学的思维,数千年来,历代医学无不在精研周易上下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著不断涌现。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缺乏以言知易,缺乏以为大医”。中国古代医家将阴阳五行原理成功的引用到医学之中,建立起以人体五脏为核心的思维模型,通过阴阳五行分衍推合、生克制化,形象逼真地概括了五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古人思维中,人体是一个超巨系统,是个小宇宙,大、小宇宙之的运行节律,永远处于天、人合一的共振关系之中。周鲁先生在假设干根本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体系和以内经为代表的东方传统生命科学文化占有突出而关键的位置。周易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研究日益成为人

4、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站在当代科学前沿的中外科学家开展带来启示的周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方法体系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价值。”周鲁进而归纳如下重大理论问题:1、以周易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体系的现代解释。2、以内经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化。3、在东方传统生命科学文化中占用重要地位的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所引发的当代人体科学在现代科学形式下的落实和可能引发的一场科技革命。4、中国传统的周易和内经体系,与现代科学与文明开展的关系。5、以西方十七世纪机械自然观为根底的现代自然科学、在面临以统一性为主要障碍所导致的根本的危机和困境中、如何得

5、到突破和开展。6、东方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确认和确7、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理论统一性的建立。8、整个人类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在东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会通、融合和创新根底上的重建。上述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不可能在原有的西方理论框架下得到解决,其深刻性与重大性毋庸多言。周鲁指出:从周易到内经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史上第一个成熟而王正的关于方法论、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统一性理论体系,“医源于易”的本质也就蕴含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统一性”这一核心要素之中,并在此根底上笔者体提出应当重新理解和确认“科学”这一概念该体系基于天、地、生、人综合的系统方法论的高度得到了关于世界统一性图景的规律性认识,作出了有别于西方科学的另一条独立而完整的科学开展道路,重新理解和确认“科学”概念和未来的科学开展都应以此为前提。其实,未来科学的概念即大一统的时空概念360度周天全息数理模式,它是了解我们的家一一宇宙背后及人类自己的一把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