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科学施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33498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科学施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科学施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管理 科学施治 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属淮河流域沂河上游,为鲁东南低山丘陵区,素有“六山、三水、一分田”之称。辖18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435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平方公里,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3平方公里,但仍有105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解决。近年来,沂水县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切实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建设标准,不断健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和资金管理机制,以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创新管理、突

2、出特色,扎实抓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壮大了园区经济、特色产业经济,促进了乡镇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一、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基本情况2013年以来,沂水县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8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全县7个乡镇泉庄镇等11个乡镇,总投资5000余万元,其中,利用中央及省、市资金33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平方公里。新修、整修梯田3635公顷,栽植水保林389公顷、经济林517公顷,

3、封禁治理731公顷,修建小型水保工程102处,修建截排水沟25千米、生产道路21千米。二、主要做法和成效1、健全机制,多元投入,夯实小流域治理工作基础 一是高点定位,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在小流域治理实施过程中,沂水县以建设生态景观型小流域为总体目标,遵循“保护自然、美化环境、和谐发展、突出特色”原则,瞄准全国的水保工作先进典型,提高规划水平,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日照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对我县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山、水、林、田、路、村、景全面规划,对工程、林草、耕作各项措施进行合理配置。同时,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项目措施安排主动权

4、,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县小流域治理工作。 二是部门联动,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建立“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灵活机制,以国家水土保持资金为主导,实现多元化投入。一方面,通过县领导层面从规划阶段着手,整合国土、农业、水利、果茶、林业、交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到项目区,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措施区域重合,但实施措施不重合,形成综合配套、优势互补,立体打造精品园区。另一方面,面上水土流失治理,我们制定“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优惠政策,放开建设权,明确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科学设计、合理分配市、县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治理资金,明确标准和申报实施程序,先由村或有实力的治理大户

5、提出申请,县水保部门审核认可,再由申请人自主建设并经县水保部门验收合格后予以进行资金补助,全程由乡镇水利、经管、建设等职能站所负责监督,申请人作为管护责任人、享有经营权及受益权。这样,吸引了社会中有实力的治理大户和群众投工投劳整治“四荒”,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小流域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分级负责,强化督导,跟踪考核。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农业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地、住建、水利、林业、农业、环保、水保、物价等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土保持委员会,水保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水保局,同时,由县府办下文成立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小流域治理

6、工作;项目区所在乡镇成立建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治理工作;水保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施工点进行巡回检查、督导和技术服务。部门与乡镇配合协作,分工负责,形成了主要领导包流域、分管领导包片区、脱产干部包村庄、村两委干部包施工点的四级管理体系。同时,将小流域治理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联合督查,每个小流域治理项目都作为全县一项重点工作,由县水保局牵头,各相关乡镇为责任单位,每周由县委、县政府成立的县联合督查组调度项目实施进度,每月进行通报,采取“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正反向督导相结合,奖优罚劣,加快工作推进。 2、“四制”管理,好中求快,依法依规完善流域治理项目管理 一是项目实施法人制。在各项目实施中,沂水

7、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办公室作为项目实施的法人单位,以强化管理为手段,落实规章制度,对项目筹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等,实行全过程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分工,每一个环节都寻求政策依据,施行标准并制定合理的实施程序,力求依法依规,程序科学、措施完善,标准高、要求严、措施实,确保了各项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招标投标公开制。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全部进行公开招标,通过省水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网上公开招标,分别由省、市业

8、务主管部门或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监督,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定技术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认可度较高的施工及设计、监理队伍,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三是项目管理合同制。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全部实行合同化管理,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监测合同全部按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对有关技术标准、工程期限、工程价格、成果评价、支付条件以及各甲、乙的权利、义务做了具体规定,运用合同有效实现了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 四是工程建设公示制。建立“两公示”制度,即施工前公示和竣工自验后公示。工程建设前,在项目区内公示项目建设计划,在工程现场制做公告牌,公开项目名称、规模、资金、建设地点、建设任务

9、、建设工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工程完工自验后,进行建后公示,对整个施工内容、资金使用善、效益、工程管护等以标志碑形式进行公示,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透明度,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投诉权。 3、统筹兼顾,多方结合,开创小流域治理工作新格局一是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建设生态观光长廊。紧紧围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景观水保工程。山顶生态保护区全面封禁,重建原生植被系统;山腰治理区以经济林果为中心,配套集水拦蓄工程,山脚以景观绿化,坡面水系工程为中心,控制水土流失;河道整治区清理垃圾,衬砌护坡,建拦河坝,改善水质;河道两岸种植树木及水生植物,建设生

10、态护岸。泉庄镇通过对马连河小流域综合整治,建成景观拦河坝19道,现代生态护岸540米,休闲公园1处,山顶观景台1处,打造出原生态的山间观光长廊,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泉庄镇以此为依托,成功申请并命名了马连河省级水利风景区,并以尹家峪流域元宝山经济林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沂水县第二届采摘节。二是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河道治理、四荒开发、坡改梯等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变荒坡、荒滩为可耕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同时,仅2013年,配套修建生产路21公里,蓄水池20个,拦水坝16个,谷坊98个,有效改善土地耕作条件,辐射带动了周边4900户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15000亩,发展生态高效

11、现代农业园区5个,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与产业调整相结合,做好农民增收文章。以小流域治理为契机,以水保项目建成区为依托,引导农民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花生、黄烟,黄桃、大樱桃、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林果种植,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形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2013年,依托水保经济林建设,道托镇新发展胡家旺、双河两个以桃为主的观光经济园区,对项目区群众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4、灵活机动,发扬特色,打造水土保持精品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点多面广,具有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进行各项措施布局,进

12、行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可以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园区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可以与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充分结合,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综合规划、立体打造,集中建设精品区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规划区域内,在山顶实施水保林工程、封禁治理,涵养水源;在山腰实施坡改梯工程,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在合适区域提高标准建设石坎梯田,按群众需求栽植经济林果,发展园区经济,观光农业,同时配套蓄水池、排水沟、谷坊等坡面拦、蓄水工程,培肥地力、拦蓄径流,山脚、沟底修建拦水坝、生态护岸改善水域环境,满足灌溉需求,园区内合理配置生产路、宣传点,满足农业生产交通需求,提高群众保护水土、改善环境的意识。力争每建成一处水保工程,都是一道微景观,每发展一片林果,都是一处新景点。2012年度尹家峪流域“水保公园”、2013年度胡家旺流域经济林精品区水保措施立体配置被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领导高度评价,胡家旺园区核心已申报AA级“慈湖”旅游景区。沂水县水保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