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作者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33046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名著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大名著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大名著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大名著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大名著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名著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名著作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33年-约1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人物简介 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一说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1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

2、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不可靠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山西省祁县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

3、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53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江苏兴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

4、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3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施耐庵(1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肇端,字彦端,号子安(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卞元亨汉族,籍贯:原籍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是罗贯中的老师,住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

5、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篇.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岁中举人,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

6、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施耐庵雕像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

7、材。至正二十七年(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501年1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另有,由六小龄童主演的大型神话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于2010年初热播。 介绍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

8、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先世涟水(今江苏)人。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为生,是“又好谈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 吴承恩故居淮安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

9、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 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学术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论,有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

10、,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

11、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承恩草堂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被选进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十一课中。三打白骨精被选为苏教版六年级第八课。另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一课中。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也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二课中。火焰山宝扇灭火焰选入沪教版语文下学期第三十三课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

12、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沾(音h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贡生。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故里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人物简介曹雪芹造像(16张) 曹雪芹(约1715约176),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

13、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7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 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

14、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与乾隆二十九年176年之交的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干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764年月1日)的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 曹雪芹1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

15、,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改为红楼梦。)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