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433028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列宁曾经说过:电影是一门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一部好的电影,对于观众有极大的吸引力,常常使人如痴如醉,兴趣盎然。显然,这是艺术魅力产生的良好效应。同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讲究艺术,需要创设艺术化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学习,勇于探索,达到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教学效果。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呢?一、注重课堂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试想,课堂教学伊始,假如教师生着气绷着脸走进教室,抓住某个调

2、皮的学生狠狠训斥一通;或是就最近遇到的不顺心事情乱发一通牢骚,然后开始授课,那么这一节课即使课文内容多么精彩,也肯定达不到教学目的。相反,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导入艺术,经常使用可以先声夺人、切入本题、激起兴趣的导语,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很好地达到“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有: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这种导入艺术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上课伊始,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

3、年级小学生一听要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学生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掌握了“j q x和相拼去掉两点”的知识点,愉悦完成了教学任务。2. 问题导入,引发悬念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

4、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我教海上日出一课先问学生:“谁看过日出?是在什么地方看的?”学生纷纷回答在门口、在阳台上、在楼顶上。我又问:“在这些地方看日出,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学生回答有树挡住,有房子挡住,不能看清太阳刚从地平线跃起那一瞬间的情景。这时我故意叹了一口气说:“多遗憾!大家都没有看过日出全景,但老师知道有个地方看日出可以一览无余,那就是大海上。大家想知道那是怎样的奇景吗?”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

5、弄糊涂。3. 旧课导入,承上启下这种导入方法是从回顾旧知识开始,将旧课中某些知识与新课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起到相互对照、相互呼应的作用。如我曾经这样设计过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领略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长城,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畅游秀丽奇异的南疆景色桂林山水。”这样,把万里长城与桂林山水相互映衬,激发学生想了解、想认识桂林山水的兴趣。4. 审题导入,画龙点睛审题导入就是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题眼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别了,可爱的祖国一课时,就是从审题开始的: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是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回答是抒情散文。我在课题的“爱”字下板书“抒情”二字,接着又问学生抒发了什么

6、感情?学生回答说抒发了作者告别祖国时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我又问学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根据“别了”二字和“爱”字。紧接下来我又问课文标题中的“我”是指谁?学生答是作者郑振铎。那么,“郑振铎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带着这些疑问,我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此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妙语导入、练习导入、演示导入等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尽快进入主题。二、注重课堂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

7、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1. 力求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饱含激情、优美典雅的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别了,可爱的祖国一课时,我时而抑扬顿挫地讲述“离别祖国,告别亲人的

8、情境”,时而绘声绘色地描述“祖国山河多么美丽”,时而充满激情朗诵作者希望祖国昌盛,表达报效祖国的铿锵誓言”,这样,把老师所体验的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2.力求趣味。趣味是课堂语言的“味精”,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曾说:“启其蒙而引其趣”。这就是说经过启发引导,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我在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就巧妙地运用另外一个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这个成语的

9、意思,他们不会把记忆东西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记住了知识。当然,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3. 力求多种形式的结合。课堂教学中,姿势、目光、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它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老师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老师用微笑鼓励学生,用点头肯定学生,用严厉提醒学生等等,这也是课堂语言艺术的另一种表现,需要老师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无声语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学生

10、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兴趣更加盎然。三、注重课堂板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除用语言表达外,另一重要手段就是把所讲要点、内容等书写在黑板上。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布局的板面,工整美观的板书,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理解知识,还能帮助他们记忆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板书的新颖性、形象性,善于把板书与文章的思路、教师的引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切实增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此外,板书还应以“趣”为切入点,激起学生的兴奋。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事物有兴趣时,他的大脑就会兴奋起来,对事物记忆的时间也将会大大延长。反之,当人对事物毫无兴趣时,他的大脑细胞

11、就会处于迟钝状态,若是死记硬背,大脑细胞就会越来越疲劳,即使当时记住了,印象也很模糊,所以,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通过板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通过前后板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标点的妙用,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收到较为满意的课堂效果。由此可见,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出现,都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并成为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总之,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