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32844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填空题考察范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题考察范围1、教育学科的产生的标志从结果来讲,是一些主要教育学家的产生,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 统的教育学著作。这些著作主要有: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 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 “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 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

2、学科基础 为心理学和哲学。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 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3、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 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

3、成与改变行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 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格式塔的完形学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以及布鲁 纳的发现学习说等。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 创造性学习。人本主义的代表是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说。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 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

4、观察者获得的实 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 班杜拉(美)的交互决定论:认为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强调榜样作用4、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 提出的(MI)。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一语言智力、逻辑一数理智力、视觉一空间关系智力、 音乐一节奏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多种 智力构成5、三大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文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文主义

5、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 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 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6、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一一起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传统,以学科知识 为主导,讲授法占主导地位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一一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 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代表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认知教学理论一一代表人物:美国的布鲁纳,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

6、主要目的,强调教 学内容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上提倡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 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 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感教学理论一一代表人物: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 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意义学习,即一种全 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 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一一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

7、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7、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式反思、教学评价反思。 教学反思的形式包括:教学日记、案例分析、听课观摩和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信念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促进教 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形成。8、对教育的一般理解::广义的教育一一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即学校教育,是专门教育机构承担的,由专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系统、 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按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教育、现 代社会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