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3282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证单位:国家计委工 咨 甲:9501005等 级:甲 级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讨论稿)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二00八年二月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 制 单 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 京皖博士投资咨询部法定代表人: 耿春桥审 定: 汤汉友项目负责人: 施正平编 制 人 员:朱德开 范习民潘安宁 程 涛 吴银枝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 概论5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及依据51.3 法人及法人代表简介71.4 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9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12.1

2、 项目建设背景1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第三章 项目建设任务、目标及市场前景243.1 建设任务253.2 建设目标283.3 项目建设市场前景29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334.1 场址选择334.2 建设条件33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365.1 第一期建设365.2第二期建设375.3 第三期建设38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406.1 设施农业自动化技术406.2 沼气改进技术426.3 景观绿化技术426.4 水体净化技术436.5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456.6 泔水无害化处理技术47第七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497.1 组织机构497.2 劳动定员507.3 管理措施配套5

3、17.4 人员来源及培训52第八章 工程进度安排与招投标548.1 工程进度安排548.2 招投标54第九章 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及绿化589.1 环境保护589.2 节能599.3 消防609.4 绿化61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410.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6410.2 总投资6510.3 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6610.4 投资指标67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6811.1 财务评价依据及说明6811.2 产品成本估算6811.3 销售收入及税金6911.4 利润估算7011.5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7011.6 借款偿还能力7111.7 项目清偿能力7111.8 不确定性分析7111.9 财务评价

4、结论7211.10 主要财务经济指标73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7412.1 结论7412.2 建议76附件第一章 总 论1.1 概论1.1.1 项目名称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1.1.2 建设单位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3 建设地点淮北市烈山区洪庄行政村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京皖博士投资咨询部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及依据1.2.1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在对项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财务评价分析,最终推测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和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该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l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l 项目建设任务、目标及市场前景l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l 建设内容与规模l 工程技术方案l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l 工程进度安排与招投标l 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及绿化l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l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l 结论与建议1.2.2 编制依据l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l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l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l 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l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l 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1.3 法人及法人代表简介1.3.1

6、法人简介淮北市洪庄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淮北市洪庄村的龙头企业,集蔬菜种植、花卉种苖、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沼气生产、食品加工于一体。其中水产养殖有淡水珍珠、黄鳝网箱、精养垂钓;畜禽养殖园有引进美国几个品种种猪、美国丹麦种鸽、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肉牛安格斯肉牛等;精品园区现有18000平方米全自动连体玻璃温室、50亩新型日光温室用于高挡蔬菜、花卉生产和种苖引进、试验、示范、繁育。公司运用工业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确保企业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为了使整个园区实现高科枝、高水平、高质量,依托科研院所,先后聘请专家、教授9人作为技术顾问,同时园区还拥有中级技术人员19名。公司现有资产总额8162.6万元

7、。淮北市烈山区洪庄行政村位于淮北市南郊,距市区4公里,辖有洪庄、丁楼两个自然行政村,占地4500亩,2964人。上世纪80年代洪庄村由于采煤塌陷,在册耕地丧失殆尽,村民成为无地、无业、无固定收入的“三无”农民。从1986年起,洪庄行政村紧紧抓住国家农业开发、塌陷区治理等有利时机,围水造塘,挖塘造地和土地复垦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顽强拚搏的精神,在茫茫采煤塌陷区打造了闻名一方的洪庄生态经济圈,初步实现了经济平衡、社会平衡和生态平衡。近年来,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已逾2亿元,利税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5500元,绝大部分村民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全体村民入了合作医疗,从200

8、7年6月起,对6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养老金100元,考取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奖励1000元,考取大专的奖励500元。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土地复耕示范区”、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荣誉称号。曾参加联合国“全球500佳生态村”评选,获得提名奖。洪庄村依托现有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洪庄”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了一所集生产、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包括水产养殖区、无公害蔬菜区、农业精品园区和畜禽养殖区,并于2004年建成沼气站一座。全村共有集体企业6家,扶持民营企业10余家。1.3.2 法人代表简介法人代表:刘长领,男,1962年出生,大专

9、文化,1992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共产党,同年在洪庄村创办果园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并于1987年被选为洪庄村团支部书记,一直任职到1995年;19952002年又被选为洪庄村支委、副主任;2002年至今担任洪庄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长领同志一直为建设富裕、绿色的家园,与洪庄村的村民一道贡献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在皖北的土地上开创出一片神奇的绿洲。1.4 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要以“种养”循环为基础,以水造势,由单一的相对封闭的农业内部循环,发展成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开放式循环,以达到高效生产、循环利用、观光休闲三大目标。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洪庄村打造成塌陷区整治的示范区

10、、高层次的农业科枝示范园和旅游度假区,实现生产总值有较大增长、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的目标。为淮北市乃至全省塌陷区提供土地整治和循环利用的先进经验。 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工程总投资万元13950 1.1 建设投资万元12161 1.2 建设期贷款利息万元987 1.3 流动资金万元802 2 年销售收入万元6948 生产期平均值3 年总成本费用万元4728 生产期平均值3.1固定成本万元1280 生产期平均值3.2可变成本万元3448 生产期平均值3.3经营成本万元3974 达产年4利润指标4.1年利润总

11、额万元1938 生产期平均值4.2年净利润万元1454 生产期平均值4.3年利税总额万元2220 生产期平均值4.4投资利润率%13.89 生产期平均值4.5投资利税率%15.91 生产期平均值4.6销售利润率%27.89 生产期平均值4.7工业成本利润率%40.99 生产期平均值4.8资本金利润率%38.85 生产期平均值5工业增加值万元3500 6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282 生产期平均值7 增值税万元0 生产期平均值8 所得税万元485 生产期平均值9 现金流量指标所得税后9.1财务内部收益率%13.36 9.2投资静态回收期年6.92 含建设期3年9.3财务净现值(ic=8%)万元44

12、82 10贷款偿还期年7.94 含建设期3年11 盈亏平衡点%39.77 生产期平均值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股潮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将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组织成为以“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为特征的物质循环流程,构建网络化物流、能流体系,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人类经济与社会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永续发展。农业直接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生产,具有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对于工业循

13、环经济更有优势。遵循生态学规律,科学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可有效克服石化农业的反环境属性,使农业生态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所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愿望,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发达国

14、家早已有成功的经验。目前在德国,农作物生产与畜牧生产有效结合的生产模式十分普遍(如一个农户,拥有100公顷土地,饲养100头左右肉牛或奶牛),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畜产品,并形成可循环(农业畜牧业农业)的生产体系。2001年德国政府推出“绿色生态农业”计划,现在已显现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构造出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可生生不息的生产系统。在西方国家,循环农业发展受到高度关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股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1.2 发展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